心法式主题班会的内涵及实践样态

2017-03-07 20:24张玉石
中小学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法记笔记班会课

张玉石

摘 要 心法式班会把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开展班会课,从重形式创新到重过程走心,走进、唤醒、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心法式班会的内涵,可以从班会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五个角度体现,对话式价值导向型心法班会、共情式情感体验型心法班会、体感式行为养成型心法班会是其主要实践样态。

关 键 词 心法式;主题班会;走心德育;实践样态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4

近年来,班会课的育人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许多地区都开展了许多与班会课有关的活动:班会课说课比赛、班会诸观摩课、班会研讨课……但热闹的背后,相当多的班会课却走向了极端——过于形式化。很多观摩课热闹而花哨,做游戏、看视频、讲故事,越来越像一场表演——老师是总导演,学生是演员,听课老师是观众。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表演按部就班,课后恢复原样。如此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形式而形式的班会课,既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更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可见,班会课只有“走心”,即走进学生心灵,才能走出困境。在多年实践中,笔者尝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进行了心法式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

一、心法式主题班会的内涵

所谓心法式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品德形成的自我建构心理原理,运用心理技术设计和实施班会,让班会课经历走进和引导学生心灵的过程,从知、情、意、行心理等元素上引领学生品德发展的班会课模式。下面试从班会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五个要素来分析其与传统班会课的区别。

(一)主题:从被动到主动

传统班会的主题由学校或班主任确定;心法式主题班会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而确定。显然,后者更科学,更有预见性。比如,在寄宿制学校,针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就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新住宿时代”“今天你阅读了吗”等主题班会。如此,从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命令或等问题发生了再召开解决问题的主题班会,到主动地根据学生心理需要有预设地制定主题,就极大地增强了班会的实效性。

(二)目标: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班会的目标单一,多指向学生的问题行为,企图通过一节班会课就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心法式主题班会则充分考虑品德形成的心理元素:知、情、意、行,综合考虑三维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根据班会不同的主题,有的目标侧重调整认知,如针对读书无用论召开班级辩论会;有的侧重情感交流,如青春期的亲子交流沟通;有的侧重引导行为,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等等。

(三)內容:从重结果到重感悟

传统班会多是老师一厢情愿地选择自认为合适的内容,过于重视目标,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什么内容才能走进、唤醒、引导学生心灵?少一点求全求美,多一点真实生活;少一点生硬说理,多一点活动体验;少一点道德训诫,多一点真情实感。与其搬来名人名言,不如学生自创班级语录;与其讲述遥远的名人故事,不如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娓娓道来,用真情换真心。一句话,能达到共情效果的内容才是最有效的。

(四)形式:从重外在到重内化

内容解决感化心灵的问题,形式解决走进心灵问题。借助恰当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取得最大的感化效果。有效的班会活动,应根据内容选择参与度高、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动体验、辩论会、茶话会、班级法庭……而不是把所有好看的形式拼凑在一起。比如“新住宿时代”,为了达到适应住宿生活的行为目标,需要学生牢记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小组之间竞答的形式代替老师三令五申的形式,就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感受,根据班情和学情选择最适合的、学生最喜欢的形式,才能“走心”。

(五)过程:从重流程到重体验

传统班会课按照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往下走,往往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没有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心法式主题班会的核心理念是“用心理原理与方法让班会经历心路历程”,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预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

二、心法式主题班会的实践样态

(一)对话式价值导向型心法班会

价值导向型班会的目标指向认知明理。凡学生产生困惑或面临似是而非的选择时,都可采用两难情景故事或问题辨析等类型的主题班会,通过叙事、恳谈、对话、议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判断、选择,达成认知目标,以理导人。

班会中学生需要经历的心路历程:语言对话—情感交流—反思感悟。

【案例一】《聊聊那些“小黄书”》

1.背景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发育,身体的变化让他们很好奇,对异性的身体变化也很感兴趣。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描写片段有时会过分关注,称有相关描写的书为“小黄书”。上课时提到相关词汇时学生会格外兴奋甚至大喊大叫,以证明“我很懂”。书中的相关描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青少年透过文字产生了浪漫的幻想。很多老师和家长试图禁止学生看,可是越禁止越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对于这类认知问题,就最适合采用对话心法式班会——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师生互动对话,在层层深入的对话中交流情感,最终明理感悟。

2.班会流程

问题一:看到性爱描写片段时你有什么感觉?

考虑到学生可能不敢说,所以班主任预备了相关心理描写,如:“还未来得及读,就赶紧藏在书包的夹层里,用挂历纸的白色背面欲盖弥彰地整齐包好封皮,再故意把它和数学书、教辅书等混杂在一起带回家。晚上熄灯,趴在床上蒙了被,借手电的光看。书里,渡边与直子那短小的、也是唯一的一段性爱描写,实在让人面红耳赤、心惊胆战,蒙在被子里的大口呼吸声就像惊雷一样响。”

问题二:列举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写

学生提到了《骆驼祥子》《萤火虫小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结合班主任的课前准备,两个屏幕上满满都是作者和作品。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描写,很普遍,也很正常。

问题三:为什么要写?为什么不被禁?

从学生最熟悉的《骆驼祥子》谈起,追问为什么有性爱描写的“小黄书”会被推荐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引导:两性关系的描写除了出于最基本的情节需要,还能体现作家的美学观,或者蕴含作家想表达的寓意或哲理,影射现实中不便明说的政治关系等,妙笔处自有千姿百态。

问题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品中的片段?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性教育的一部分。

(2)为主题服务,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只专注于这本书中的情色而忽略更深的意义,就像人生常被情欲权财诸事障目一般。

(3)性描写最考验作家功底。

最后告诉孩子们:性爱是人类都向往但不会去深究的神秘的伟大!这种话题不宜公开谈论,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因为这既是对女性的尊重,而且,持续的言语挑逗在法律层面上属于性暗示和性骚扰。

3.效果反馈

一开始孩子们会对望、傻笑,后来是端坐、表情严肃。透过学生的眼神我相信,他们能够正确看待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不排斥,亦不沉迷。

几天后,我暗访女生,她们都表示男生不会再拿着那些书指指点点地分享,也不会当着女生的面在教室里公然谈论性爱话题。男生的脸上,是一如既往的阳光。

(二)共情式情感体验型心法班会

共情式情感体验型班会的目标是促进情感交流,比如解决生生沟通、师生沟通、家校沟通中的情感感悟、心灵沟通等问题。通过活动体验、共情体验、实践感悟等形式,达到情感共鸣、促进沟通的目标。

班会中学生需要经历的心路历程:情景感受—情绪感动—情感感悟—明理导行。

【案例二】“告别童年,放飞青春——“走进青春门”班级典礼”

1.背景分析

学生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多在初一度过。对此,他们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舍。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告别童年,拥抱美好的青春。

解决情感问题,就非常适合采用共情心法式班会。通过情境感受唤醒童年记忆,通过向童年的自己告别,畅想美好的青春使情绪感动,通过青春慢递的形式促情感感悟,最后通过集体宣誓的形式明理导行。

2.班会流程

环节一:听儿歌,吃雪糕,说说童年那些有趣的事。

儿歌是孩子最熟悉的旋律,吃雪糕是儿时每个孩子都爱的美味,此音此味,此情此景,最容易唤醒儿时的美好记忆。说说童年的趣事,感受儿时的情景,氛围轻松融洽。

环节二:告别童年,奏响青春畅想曲。

童年即将结束,我们不再是小孩子,我们要郑重地向自己的童年告别。现场采访学生:告别童年,意味着告别什么?

继续采访学生:青春,不仅是秀丽的容颜、优雅的气质、健美的身姿,更是——

在师生互动交流的情绪感动中,逐渐把班级典礼气氛推向高潮。

环节三:青春慢递。

给自己写一封信:告别童年的自己,祝福未来的自己,十年后再开启这封信。

与自己对话,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从上一环节的感动到这个环节的感悟,学生情感不断升华。

环节四:集体宣读青春誓言

学生集体宣誓。老师寄语:童年远去,童心永存。

在隆重的仪式感中班级典礼拉下帷幕。

3.效果反馈

这节课后,学生小泉在随想里写道:“再见,我的童年!向童年告别,向幼稚、任性告别……走进青春门,我要用青春的汗水去实现我的梦想。”

通过这个仪式,学生好像一夜间就长大了。

(三)体感式行为养成型心法班会

行为养成型班会的目标是引导行为、培育品格。行为养成系列班会多在初始年级开展,初一年级,我们开展了“好习惯,伴成长”系列班会课:学习习惯类——记笔记、收纳整理、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等;生活习惯类——坚持运动、广泛阅读、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通过强化、养成、交流、分享等形式的活动,有效达成了导行目标。

班会中学生需要经历的心路历程:身心投入—情感互动—体验感悟—认知升华。

【案例三】“你离成功只差一本笔记的距离”

1.设计思路

初一刚入学是习惯养成的關键时期。记笔记是一个受益终生的习惯。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实践,我们推出了适合我校学情的“小P四分笔记法”。

通过听力测试使学生认识记笔记的重要性;通过记笔记实战演练等互动形式,发现记笔记时存在的问题;通过方法介绍和再次实践感悟“小P四分笔记法”的优点,最后达成共识:要学会记适合自己的笔记。课后通过反复实践和持续跟踪,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2.班会流程

环节一:身心投入,认识记笔记的重要性。

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力游戏中感受记笔记的重要性;展示身边同学优秀笔记,肯定学生的表现;对比古今中外名人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情感互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1)测一测,谁会做笔记?

一练找问题: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平时做笔记的方式记下来,以此了解学生做笔记的实际水平。

(2)议一议,怎样才是好笔记?

小组内选出最好和有待进步的笔记,投影展示组内最优秀的笔记;派代表说说为什么好,有哪里需要改进?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好笔记应是怎样的。

环节三:体验感悟,学会四分笔记法

介绍小P四分笔记法,并结合数学课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进行讲解说明;

二练找进步:应用四分笔记重新记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投影展示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笔记。在动手实践中找到进步,体验成就感。

环节四:总结拓展,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总结: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不能生搬硬套,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才是最好的!

拓展:准备笔记本,在各学科中实践四分笔记法,让本节课“落地”,发挥其实效性。

3.效果反馈

经过跟踪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听课的专注度明显提高,笔记越来越规范,方便复习和预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逐渐构建起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顺利适应了初中学习生活。

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为了让班主任工作更高效、更系统,我校尝试构建心法式班会课程,在纵向时间维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有预设性地规划班会课主题,初一侧重习惯养成,初二侧重青春期情感教育,初三侧重意志力培养。在横向主题维度,根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有层次性地开展班会课,比如感恩系列班会课包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自然等。

把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开展班会课,让班会课经历心路历程,以心导心,用心育心,让每一节班会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发挥班会课的育人功效。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心法记笔记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探析
高中化学学生课堂笔记特点及其策略的研究
小模大样
害怕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