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7-03-07 08:23姚婷媛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课堂教学学生

姚婷媛

【摘要】“师生互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孔子时期的教学相长,孔子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一部论语,便是孔子与学生在教學过程中的相互讨论,也是师生互动的开端。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罗马的教育学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同样在于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意识。在基础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改变传统课程枯燥乏味,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势在必行,能够让学生自我探索,勤于动手,主动参与是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老师“给水喝”,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也是重点。

结合相应的实践经历,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讲,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中的预习互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无非是熟读全文,解决一些字词的问题,这是全然没有互动可言的,如果想要增强预习的互动,这要求老师精心备课,发展学生的拓展式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学生多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人物原型,事后发展。将预习变为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一个过程,在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的负荆请罪一文,老师可以给学生分小组,设置一些问题,目标,例如廉颇蔺相如当时是否有更好的和解方式,学生在预习的同时,也会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同时对士大夫的阶层划分有所领悟。再比如,廉颇道歉的话语是否可以更改,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开动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可以引申出许多知识点。

二、课堂中的教学互动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很紧张,一般认为,学生是怕老师的,而互动是需要建立在平等关系下的,而这种平等是需要师生互相尊重,理解的氛围下的,作为老师需要摒弃一种传统的“师者为尊”的观念,只有在这种关系下,师生才能够畅所欲言,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够成为小先生,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的形象,更是能够采纳学生意见,从多种角度思考并给出建议的智者。

课堂互动中还需要重视的是情景的创建。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牛郎织女一文,讲了唯美的爱情故事,教师不妨利用现在高度信息化的条件下,给学生营造一个星光熠熠的殿堂,从现实意义,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再到学生对感情的理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环境来作为学生感情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材施教,这里的因材施教不是说对不同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题材去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例如小学六年级中,青海高原一株柳,不妨让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身边的柳树,同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课文与自己的观察进行对比,由对比让学生自己产生体悟,并领会文字中透露出来的美感。又如古诗,大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为古诗词配上自己心目中的插图。诸如此类等等。

角色互换,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站在讲台上写写板书,读读课文,而学生是被动的在下边画画优美句子,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语文来讲,同样如此。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精神,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当一次老师,找出自己感觉最好的章节,并且给同学讲解自己认为精彩所在。

拿詹天佑这篇文章来讲,从人物描写刻画,到生平事例的叙述,都可以曾为精彩所在,每一段文字都有他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同学畅谈的同时,也是他对该段文字的加深记忆。老师也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看学生眼中的人物。

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闻一知十”属同一性质的类推方法,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举一反三也是增加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方法。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同样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素材以及对写作手法的举一反三。例如姑姑的剪纸一文对于剪纸的刻画,对于学生来说是可以去尝试模仿的。让学生去尝试使用相似的文体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刻画,并且挑选好的文章,由全班同学来评论,在鼓励学生努力写文章,写好文章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描述力,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好办法。

三、课后互动

最后,课下的互动讨论也不可缺少,读后感的写作,后续图书的阅读,都不可缺失,语文是终身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应试教育。

通过以上方法,在给了语文课堂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的同时。师生互动,将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变从“演讲者、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者、管理者”,从“一言堂”变成“共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到参与到课堂中的乐趣。给予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打破传统老师模式的“给水喝”的局面,让学生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学习的探索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学,学会从文字中获得乐趣,从话语中获取情景。作为老师,这是“授人以渔”的事情,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习惯。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课堂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学生写的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