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内侧入路显露后踝治疗三踝骨折

2017-03-07 00:54张黎明殷振宇丁向东汪志芳施海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踝骨

张黎明,殷振宇,丁向东,汪志芳,施海伟

·方法与应用·

改良后内侧入路显露后踝治疗三踝骨折

张黎明,殷振宇,丁向东,汪志芳,施海伟

踝关节;三踝骨折;骨折固定术,内 Key words:ankle joint;trimalleolar fractures;fracture fixation,internal

2009年6月~2014年7月,我科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31例三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9 岁。左侧17例,右侧14例,均为新鲜骨折。依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9例,旋前外旋型1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9 d。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复位与固定顺序:后踝→内踝→外踝。取内踝、胫骨后缘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剥离胫骨后缘骨膜即可显露后踝Volkmanna骨块,解剖复位后,自前向后用2~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如后踝骨块偏后外侧暴露困难时,可将内踝骨块向下翻开,同时外翻踝关节以协助暴露和复位。内踝骨折复位后用2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采用常规切口暴露固定外踝骨折;如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保持踝关节背伸90°位,用1枚ø 3.5 mm全螺纹螺钉自腓骨于关节上2~3 cm处向前呈25°~30°穿透3~4层皮质固定。

2 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裂开、局部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1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佳,踝穴均恢复正常解剖关系。依据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

3 体会

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显露和固定是重点和难点。常用的手术入路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此外,还有很多学者采用改良的手术入路。本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优良率为90.3%,疗效满意。骨折固定顺序:后踝→内踝→外踝,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时给予最后固定。将内踝骨块向下翻开,踝管牵向后侧或胫后肌腱倾向前内侧,同时外翻踝关节,后踝骨折块均能够良好暴露,复位时通过内侧窗可以直视胫骨下关节面,恢复胫骨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于后踝骨块解剖复位。自前向后穿入导针,用长度合适的空心加压螺钉由前向后固定骨折块,避免了跟腱阻挡造成的螺钉自后向前置入困难,同时利于二次螺钉拆除。合并下胫腓分离不稳定,用1枚全螺纹螺钉穿透3~4皮质固定,以恢复踝穴原有宽度。

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优点:① 一个切口能够很好地显露内踝、后踝骨折块;② 避免了后外侧入路对小隐静脉和隐神经损伤的可能,同时避免了对后内侧骨块显露不足;③ 踝关节外翻时可经内踝窗口直视关节面,复位时能够达到胫骨关节面解剖对位。

(接收日期:2016-10-17)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trimalleolar fractures

ZHANG Li-ming,YIN Zhen-yu,DING Xiang-dong,WANG Zhi-fang, SHI Hai-wei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张黎明,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伤研究,E-mail:lkm_1174@qq.com

10.3969/j.issn.1008-0287.2017.01.061

R 683.42;R 687.32

B

1008-0287(2017)01-0124-02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踝骨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