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2017-03-07 18:46郭卫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植片丝裂霉素翼状

郭卫红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郭卫红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自体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对94例翼状胬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种手术方法,观察术区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及干眼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角膜恢复情况较好,复发率低,干眼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自体结膜移植术有较好的疗效。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丝裂霉素C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本研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自体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3±5.6)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4±4.7)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点眼,开睑器撑开眼睑,2%利多卡因1 ml加0.1%肾上腺素1滴混合,胬肉旁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于翼状胬肉所在的角膜缘处球结膜弧形剪开至翼状胬肉的上下缘,组织剪钝性分离鼻侧球结膜及其下的翼状胬肉,至半月皱襞,然后将胬肉上下缘球结膜剪开分别约3~4 mm,尖刀于翼状胬肉头部0.5 mm处将翼状胬肉与角膜及巩膜进行分离,止血钳夹持胬肉,观察眼球活动度,避免损伤内直肌腱膜,剪除翼状胬肉,烧棒烧灼翼状胬肉断面及巩膜面止血,掀起结膜瓣暴露巩膜面,配制0.02%的丝裂霉素C,棉片浸湿后,平铺于巩膜面上,3分钟后取出,200 ml生理盐水冲洗巩膜面及角膜、结膜囊。10-0的尼龙线缝合结膜瓣于角膜缘后2 mm与巩膜固定,防止术后结膜瓣移位。

1.2.2 观察组

局部麻醉同对照组,三角刀于翼状胬肉头部0.5 mm处将胬肉基底部与角膜及巩膜进行分离,于角膜缘后3 mm处将胬肉上下缘处球结膜剪开分别约3~4 mm,剪除翼状胬肉,烧棒烧灼翼状胬肉断面及巩膜面止血。眼球向下转,暴露上方球结膜,取自体结膜瓣,从上方分离结膜瓣至透明角膜1 mm,取下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至暴露的巩膜区,透明板层角膜紧贴角膜区,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移植瓣,与巩膜固定。按压移植瓣,排出移植瓣下的积血,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与贝复舒眼用凝胶,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修复的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干眼症情况。治愈:创面恢复平整,移植瓣无移位、充血、肿胀,无胬肉复发、肉芽形成。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值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区愈合情况,术后1周,对照组5例角膜肿胀,结膜与巩膜融合不佳,3例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染色角膜着染,观察组6例移植片肿胀,但无移植片移位,2例角膜染色阳性。复发率情况,术后半年观察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对照组有3例,观察组2例。术后半年,对照组结膜瘢痕3例,观察组中结膜瘢痕1例,上皮下囊肿2例。干眼症发生情况:泪膜破裂时间术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对照组11.42±2.31、11.48±2.17,观察组12.18±1.24、12.36±2.13,两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值(12分法)术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为对照组2.52±1.04、1.56±2.33,观察组1.84±1.24、1.54±1.12,(P<0.05)。

3 结 论

本研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自体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两种术式,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术区恢复情况及角膜生长情况,荧光素钠染色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角膜上皮情况的方法,泪膜破裂时间可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下荧光素钠染色进行观察,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其他辅助设备,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角膜愈合及生长不良例数较观察组高,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药,它不仅对增殖期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也能作用于静止期细胞,可抑制纤维增长,对防止血管再生,瘢痕形成有重要意义。常规丝裂霉素的浓度为0.02%,可出现角膜溃疡、巩膜溃疡不愈合等并发症,本研究中存在对照组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着染明显高于观察组,但无角膜溶解情况发生,可能因观察例数有限,严格控制激素使用有关[2]。

本研究观察组角膜及植片愈合较好,分析与上方12点角膜缘干细胞丰富有关,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局部微环境改善,屏障功能修复,有效阻止了胬肉组织复发及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可减少角膜及结膜的刺激性,但出现上皮下囊肿并发症,考虑为术中操作植片包裹于上皮下有关,也与缝合植片的手法有关。故手术中需要注意将植片修剪大小与植床匹配良好,避免植片过多边缘卷曲,缝合松紧适宜,术后加压包扎保证植片良好的愈合。

[1] 龙爱静,江三山.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8(1):31-33.

[2] 葛 坚,赵家良,崔 浩.眼科学(8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本文编辑:吴 卫

R777.33

B

ISSN.2095-8242.2017.037.7176.01

猜你喜欢
植片丝裂霉素翼状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丝裂霉素C与5氟尿嘧啶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预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