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推广大势下方言的生存态势调查
——以吴语地区为例

2017-03-07 07:37张利华樊春丽
传播力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吴语偏向被调查者

文/张利华 樊春丽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通话的推广对我国的建设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的推进,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一丰富语言资源——方言,可能的消亡,以及因此导致的民族及地域文化的衰微。

2015 年5 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①,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

方言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普通话的推广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但在当下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方言的未来发展不是将其完整的封存进博物馆,而是保持其文化活性,发挥其社会功能。本文主要以吴语为例对方言在普通话推广下的生存态势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采用自填式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辅之个别深入访谈。在吴语的主要使用地区江浙沪随机抽样发放网络问卷。本次调査共回收问卷66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62份,作废问卷2份,有效率为99.70%。662份有效问卷平均每份答题时间为337秒。比对2015年国家统计局对江浙沪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江浙沪问卷回收比例与该地人口比例大体一致。(见图1)对在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相关政策上有明显认知偏向的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挖掘矛盾存在的原因。(见图2)

图1 调查对象地区分布

图2 调查对象的方言爱好程度

二、方言现状

就调查数据来看,方言目前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年龄层越低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就越不理想。而进行方言保护的意识在普通大众中也并不强烈。在对方言保护的必要性认知上,有83.9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必要”,14.8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必要”,1.21%的被调查者认为“没必要”。

方言的接触方面,被调查者中通过父母长辈接触到方言的最多,其次是通过一些社交平台的方言群、文献资料、新闻媒体和方言爱好者,通过语保刊物了解到方言信息最少。听到方言和使用方言的场合也是以家庭聚会为主,占到七八成的比重;超半数的调查者表示会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值得注意的是,60.57%调查者表示会在公共交通上听到方言。

可见,方言目前主要以一种小众聚会语言存在,使用范围主要是较为亲近的家人朋友。目前江浙沪地区公交车使用方言+普通话双语报站形式常见,方言报站旨在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给予常年使用方言的老年人便利,同时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而在本次调查的基础情况中,18~25岁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最多,达57.85%,经卡方检验,被调查者是否通过父母长辈了解方言与所处年龄段相关。

我们发现年龄段越小,通过父母长辈了解方言所占比重就越高。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父母长辈的这一类人,对方言的掌握和使用如果越来越弱,年龄段较小的社会成员接受到方言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方言正在随着一代人的衰老而逐渐遗失,而其遗失的过程中必将伴随着民族及地域文化的衰微。

三、对普通话及方言相关政策认知偏向分析

涉及普通话与方言的政策较多,本文主要通过问卷中引用的广电总局2009发布的《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使用方言的通知》内的几条规定,问卷主观题中有关方言保护和普通话的普及间的相关问题的调查数据及与部分调查者进行的访谈以此对受访者相关政策的认知偏向进行分析。

(一)矛盾认知乐观,隐患已显。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没有矛盾,两者应该共存,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方言承载着文化,也带给人亲切感。而在没有明确表态和表示两者存在矛盾的人群中,“过度推普”成为高频词汇,也有表示认为方言和普通话本质上不存在矛盾,但实际上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矛盾存在。

可见,在方言与普通话间的矛盾认知上,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两者间不存在矛盾,而认为两者间有矛盾的受访者数量亦达到了不可忽视的数据值。(见图3)

图4 方言爱好程度与对广播电视节目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的认知情况的交叉分析(单位:%)

图3 方言与普通话间是否存在矛盾

(二)部分方言爱好者政策认知偏向明显

被调查者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要求“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的认知情况上认为其不利于方言文化传承发展、阻碍了语言多样化、不利于还原真实历史所占百分比均超过50%。

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是方言爱好者及对方言感兴趣的被调查者对该规定能让青少年更好的学习普通话的选项所选比重最高,而方言爱好者对规定的认知上则偏向于“对地方语言的歧视”“暴力推广普通话”、“过多限制”选项,数据显示方言爱好者对该规定存在认知偏向,认为政策规定有过度推广普通话之嫌,限制了方言的发展。

被调查者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的认知上普遍认为该规定不利于方言文化传承发展,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广播节目中有方言更生动。(见图4)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方言爱好者在该规定的认知上,明显偏向“是对地方语言的歧视”,“暴力推广普通话”选项。相较于对方言感兴趣和不是方言爱好者的被调查者,方言爱好者对该规定的解读明显偏向否定态度。

通过对问卷及访谈情况的分析发现,方言爱好者对普通话推广的相关政策认知有明显偏向。该偏向的存在是横亘在平衡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间的一根鱼刺,就整体数据来看该问题目前尚不明显,但若任由其发展,将导致方言与普通话间的矛盾被扩大,无论是对方言保护还是对普通话推广这一认知偏向的趋势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四、政策认知偏向的产生原因分析

(一)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不足

问卷调查反映出被调查者对方言保护政策的不了解。“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已有一年多,但就江浙沪地区来说其存在感实在太低。如此一来,极有可能错过方言保护抢救的最佳时机。语言保护工程目前的行动是迟缓的,方言保护还需要更大的传播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规定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规定的出台可以更多的征询民意。而产生这样的认知也有一定原因归结于该规定制定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解释说明。

(二)方言爱好者的偏向认知

部分方言爱好者对有关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的政策解读上有明显偏向。笔者分析导致部分方言爱好者对政策解读有偏向的原因为以下两个:1.未进行良好的双向“沟通”。方言爱好者对方言本就有着较高的热爱,在普通话普及已相当到位的今天,缺少沟通,容易导致部分方言爱好者对普通话存有偏见,认为是暴力推广。2.普通话推广力度颇高,方言保护力度不足。当下的实际情况就是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普通话已全面普及,但在此过程中方言在逐渐衰微,而目前的保护力度还不足。这不免会让方言爱好者有所不满。

这种偏向将导致其对方言与普通话的认知走向极端,热衷于方言的人将会对普通话存有敌意,对政策进行歪曲的解读。官方和民间,政策与大众之间,语言保护工作者和民间力量进行有效的沟通,既能避免矛盾,也更有利于方言发展之策的探索。

五、总结

有需求有价值语言便会得到发展,而国家在政策上也进行了普通话的推广,在一种语言被普及的同时,如果另一种语言无法有效体现自身价值,在历史潮流中便极易被忽视。

当前对方言的保护,在政策上才刚刚起步,而政策的执行上也显示出迟缓。就笔者了解,江浙沪地区的方言爱好者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正在使用较为现代化的手段对吴语进行保护和宣传。一些吴语公众号的运营有着系统的管理和协作,也起到了吴语保护与发展的不错效果。有关吴语的线上词典也非常适应当前环境。但对方言的保护需要全面覆盖,仅凭方言爱好者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激发出当地人的母语意识,自发自觉的保护,也需要政策提供依据,官方层面对方言进行系统的保护与发展。

作为语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本没有矛盾,认为有矛盾的群体,其认为的矛盾也不是方言与普通话间本质上的矛盾,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矛盾。对方言与普通话在当前环境下所要扮演的角色应当有客观理性的认知。方言要的不是对普通话的取而代之,是保持其活性,体现其文化价值,弥补普通话在文化功能上的不足。

注释:①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7/201506/188584.html

[1]杨仲春.新闻媒体要肩负抢救方言的责任——以鄂尔多斯方言为例[J].新闻论坛,2016(06):96-98.

[2]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04):2-9.

[3]王冰洁.青岛大学生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状况及其语言态度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4]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J].修辞学习,2006(06):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使用方言的通知.[EB/OL].http://www.sarft.gov.cn/art/2009/7/20/art_106_4397.html.2009-07-20.

猜你喜欢
吴语偏向被调查者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城市偏向性与城乡收入差距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