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内涵构建与研究

2017-03-08 05:19包玉清丁岚峰刘伯臣侯晓亮张多婷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校中厂工学实训室

包玉清,丁岚峰,刘伯臣,侯晓亮,张多婷,石 锐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制药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内涵构建与研究

包玉清,丁岚峰,刘伯臣,侯晓亮,张多婷,石 锐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工学结合是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其目标是通过校企之间的“互动与双赢”,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1]。实训基地的内涵构建则包括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教学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等四项内容[2]。制药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内涵构建则是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过程。在新时期,“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全球职业教育最有效、最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

工学结合;专业群;实训基地;生物制药;校中厂;教学做一体化

1 研究意义

由于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开始重视制药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制药业已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国外制药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与世界水平完全接轨,诸多药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随着我国制药装备业的发展和医药工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药企业越来越表现出对高素质技能型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一方面表明制药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制药企业对一线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质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适于制药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型制药专业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特点是既掌握基础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善于将某一专门“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的制药专业应该定位于特定的岗位群,并以此来制定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制药职业岗位群相连接的实训基地、创立适应于“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标准与情境教学内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制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4]。

为此,本项目选题对基于“工学结合”的制药优势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建立符合当今现代制药业工作过程的实训指导课程体系,通过开放性和职业化的教学过程,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和评价过程,实现校企人才供给的“无缝接轨”,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兴起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工学结合是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产业的调整和经济的复苏,目前对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而相继出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热潮。这些发达国家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仍然较弱,未能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未能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未能使就业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双赢”机制尚未形成,“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缺少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3 工学结合制药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内含的构建

3.1 指导思想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过程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从而达到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3.2 基本原则

3.2.1 创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制药类专业群建设的改革思路,建立以“校中厂”为特色的制药类专业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3.2.2 优化、创立一种基于“工学结合”的制药类专业群项目化教学实训核心课程。

3.2.3 创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以达到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专业辐射能力的目标。

3.3 实训条件的建立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实训基地内构建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实训室及实现校企合作和校企共建的生产实践与生产模拟一体化的“校中厂”形式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

3.3.1 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色的基本实训室的构建

“工学结合”的制药类专业群的实训条件应结合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必修课总教学时数的50%),设置与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做”一体化基本实训室。

3.3.2 以“校中厂”为特色的综合实训基地的构建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结合本制药类专业群各专业的社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形式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可共享),实训基地设备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可实现制药企业的主要工作环节,能完成制药企业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使学生在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在“校中厂”内直接体验到制药企业的全部工作过程,以达到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走入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3.4 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

通过制药企业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企业的需求,对制药类专业群各专业的实训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科目,并建立相应的“工学结合”标准规程。通过研究分析制药企业工作过程,结合各实训室的实训科目要求,建立各实训室的实践课程设计及覆盖职业培训的校本教材。结合“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进行制药类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其内涵有课程标准、课程的学习情境、特色教材建设、教学课件、试题库及考核标准等。

3.5 师资队伍建设

3.5.1 师资队伍建设原则

以具备坚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为标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以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以直接培养或引进人才为手段,逐步建立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主力、并能带领制药类专业实训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3.5.2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1)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进入实训基地后,首先由实训基地指派一位资历深厚的教师担任指导,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在培养期间,使青年教师完成规定的岗前培训,系统听课(包括实训相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参加实训课预试及带教,利用每年带领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机会,让新进青年教师在企业生产中锻炼提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青年教师积累一定实践经验。最后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正试上岗。

(2)定期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实训基地各实训室要定期举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预试等方式的集体教学活动,认真研讨实训过程出现的各个环节,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更多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修学习及到基层锻炼,安排时间让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各大知名院校及国外进行学历进修,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2-54.

[2]卢兵.抓住核心内涵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41-42.

[3]杜庆军.新时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人民论坛,2015,(2):164-166.

[4]包玉清.高职“工学结合”制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39-240.

[责任编辑 崔一华]

2016-12-10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GZC1211046)

包玉清(第一作者),1964-,男,蒙古族,黑龙江肇源人,教授,高职教育、基础医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校中厂工学实训室
盐工学人
——宋辉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工学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产学研融合之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