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学,以读促思
——评张继红老师《老人与海鸥》一课

2017-03-08 07:01辛晓明
湖南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先学海鸥

文︳辛晓明

以疑促学,以读促思
——评张继红老师《老人与海鸥》一课

文︳辛晓明

在长沙市雨花区开展生命化课堂教研活动中,围绕“生命”这一关键词,育新小学尝试了“以疑促学多元探究”的课堂模式,旨在从疑出发,以疑促思,先学后教,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将质疑与解疑做到水到渠成,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张继红老师《老人与海鸥》一课,走出了一条“以疑促学,以读促思,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之路。

一、精心设计预学单,引导学生质疑

生命化课堂研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做法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的预学单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笼统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而是具体到根据课题质疑、根据全文质疑、根据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词语质疑。精心设计的预习单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先学什么,怎么学,先想什么,从哪些方面思考。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组织教学。在《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中,预习单设计了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1、读了课题,我想提出什么问题?2、读了这篇文章,我想提出什么问题?3、我最喜欢的是第()自然段,我想提出什么问题?4、我还想问……?这样,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整篇到段落,都能进行很好的预习与思考,学生也因此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文中说海鸥来吃食时用“扫”而不是用“吃”?文中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等等。从这些相对集中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有些问题非常有价值。这样的预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打开心灵之窗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打开心灵之窗的前提。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用幻灯片将学生相对集中的提问展示出来。比如,关于课题的提问:这篇文章到底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情?这个问题在班上有47个人关注,占了全班的82%,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亲密?有21位同学提出,也占了全班37%,还有,十几个孩子提出,海鸥为什么是“吉祥鸟”、“幸福鸟”?十几个孩子提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在课堂上,每个问题后面标上了学生的姓名,这让学生感觉老师非常重视自己的问题,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关注度与往常的课堂完全不同,师生之间这种和谐的关系被营造出来,学生的自信与兴趣也就凸显出来了。

三、展示重点问题,促进主动学习

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预习单上对于段落中间个别字词使用的质疑、对于标点符号的质疑、对于表达方法的质疑,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互帮互助,互相解疑,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释疑能力,还能帮助理解课文,学会表达。在《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有的学生对于第三自然段中“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句中的“扫”提出质疑,为什么用“扫”而不用“吃”?老师立即引用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学生经过短暂思考,马上就体会到,从“扫”能感觉到海鸥吃得快,从而表现出高兴,对老人的信任,同时也看出老人能提供让海鸥感兴趣的、合胃口的食物,体现老人对海鸥的用心,然后引出一系列的动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抓住老人与海鸥的动作来表现他们的关系亲密的。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引入,学生学得愉快,老师也教得很轻松。整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涨,对课文的理解也好,对作者的表达方法也罢,都能在思维积极的情况下进行,改变了老师讲、学生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先学海鸥
霸道海鸥谁能治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