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跟《黄帝内经》学养生

2017-03-08 23:46付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内经黄帝内经素问

□付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6)

怎样跟《黄帝内经》学养生

□付刚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116)

旨在阐述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从“知道者”、阴阳、术数、饮食、起后和劳作六个方面指导人们掌握正确的健康与长寿的养生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健康;养生

《黄帝内经》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以圣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典籍,是研究人体内部规律的医学文献经典。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祖国医学无论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不断发展与丰富,其基础基本都是源于《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

从形式结构上看,《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素问》十八卷(亦有二十四卷说),《灵枢》十二卷(亦有十八卷说),都为八十一篇,采用黄帝与岐伯对话的形式完成。分析《内径》所叙述的内容,不外乎十五个方面。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脏象、经络、预防、病因、疾病、诊法、辨证、论治、针灸、药食、方剂、护理。这些内容不仅仅限于医学范畴,它与中国古典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也密切相关,它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从来没有把医学看做孤立的学问,而是把它放在天地自然和社会的大视野中来思考,是谓“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中医把人当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一是指“天”“地”“人”三者是一个整体,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是指人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如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等,讲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之一。

养生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健康与长寿。关于健康,中医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养生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争取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那么中医认为得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意思是百病就是一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医谓之邪气,它通过影响人体的经络和气血来影响健康。“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的条件,自然的变化,决定疾病的产生,六淫也会影响我们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其二,《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气”实际上受情志影响,“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素问》“气绝则身亡,气滞则血瘀,气逆则呃噎”。对于长寿,《内经》也告说我们“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与“神”俱,就能健康长寿。其实《内经》并没有告说我们具体的方法,它只是讲了一个原则,健康与长寿的根本就是建立一个道法自然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的根本是治未病,也就是未病时的作为,这个阶段其根本就是“养”,使用了自己的身体,就要保养自己的身体,如吃了食物就要养脾胃,抽烟了就要养肺,喝酒了就要养肝肾,走路了、运动了就要养膝关节等等。但是怎么养,才是我们跟《内经》学养生的真正目的。

一、做一个“知道者”

《内经》里面这个“知道者”,是指那些度百岁的且健康长寿的人,不是那些病怏怏的长命百岁的人,病且长寿的人就是老子讲的“老而不死谓之贼”的老贼,非常痛苦。因此知道者指的是那些健康长寿,具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了一些养生方法的健康长寿的人。关于道的理解,在这里既有“方法”的意思,也有老子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的意思,道这个东西是片刻都不能够离开的,能够离开的,就不是道了,也就是说要成为一个习惯,持之以恒。

二、法于阴阳

阴阳是中医的一个核心,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也谈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中医把人当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指的是人与自然,与社会是一个整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阴阳四时者”是什么?“万物始终也。”所有的物不是一个物,万事万物的始终都是由阴阳、由四时产生的。万事万物怎么开始怎么发生,最后怎么样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所决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与“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我们要法阴阳。“逆之者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些都说明了阴阳的重要性。人的健康状况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必须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比如说睡觉,人为什么要按时睡觉,为什么不能昼夜颠倒?因为逆之就会有灾害发生,2004年非典时,感染非典病毒的人大部分是青壮年,老幼感染的都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的青壮年工作忙,压力大,睡眠时间很少了。所以我们要顺从它,从之则苛疾不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便是从之。我认为中医中的阴阳更多的是表达一个哲学关系,强调一个平衡关系,变化规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三、和于术数

术数这个词也是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术指各种技术和方法。数是一个计量单位,在“术”中有“数”的规定,比如在弹琴的技艺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数量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命相学、风水学等等都大量涉及到数。《内经》里面的“术数”指的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方法;在道家,术数一般也是指导引、按跷、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措施和方法。“和”是调和的意思,调和“术”与“数”的关系问题。数是说人身是可以计量的,它有一个规律,“易”有“三易”,有“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就是可以计算,常数一旦进去结果就出来,所以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规律,可是它有变量,所以不是宿命。术就是讲的人怎么去改造,怎么去改变它,怎么去调和它。“和于术数”是《内经》关于养生的总原则,无论用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其本质都要顺从自然规律。

四、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关于食饮,主要是讲吃、喝,但是《内经》并没有具体告说我们应该吃什么喝什么,只是告说我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也就是告说我们各种食物的作用,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药食同源,食物也讲四气五性,讲火力。至于怎么吃,则体现在“节”字上。“节”第一层意思是节制,控制,有度;第二层意思是季节、节气,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食物是按季节提供的,不同的季节、节气、气候不一样,身体的反应和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棚搞乱了季节,正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个叫做“节”,我们尽量吃时令的东西,不吃非时令的东西。现代食物中已经有很多违背自然规律了,比如一些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大棚蔬菜,各种激素的使用等等,都会打乱人体的平衡和自然的平衡。我们应尽可能避免之。

五、起居有常

天地的变化,就像昼夜的变化,它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的起居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阐述的就是人的起居必须和自然相适应,“从之”则“苛疾不起”。《内经》之所以把起居作为一个问题来阐述,说明了他的重要性,其实就是睡眠的问题。睡“子午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句话说明了睡觉的规律。可是我们现代人经常熬夜,该睡不睡,颠倒昼夜,所以健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些都是违背规律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这是养命的唯一方式,

六、不妄作劳

劳分为行劳和神劳。劳是必要。不妄作劳指的不是不劳,而是不妄劳。既不能好逸恶劳,也不能过劳,两者都有问题。人生最忌的是好逸恶劳,同时也岂过劳,如果“妄”,那也是取祸之道。《内经》里面也讲到了“五劳七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长期情志失调,劳逸失节必然导致气血损伤,精血暗耗,阴阳失调,五脏功能受损。比如说现代人脊椎病增多,就是长时间坐和使用电脑的结果;30-40多岁的青壮年常常发生猝死,我们经常归结于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这些就是“妄作劳”的结果。劳也要道法自然,也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1]《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6.

R221.09

A

1008-4614-(2017)06-0057-02

2017-11-2

付刚(1966—),男,湖南安化人,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职业健康与养生。

猜你喜欢
内经黄帝内经素问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