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阈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

2017-03-08 23:46俞锡钢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因子高职传统

□ 俞锡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传统文化视阈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

□ 俞锡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传统文化不仅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培育,在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因子,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进一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人格塑造与道德养成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针对传统文化和当代高职学生的特质,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因子,能够让高职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事半功倍。

传统文化因子;高职学生文化修养;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的内涵,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中国这一文明古国而言,文化实际上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也有极为突出的社会功用。从“文化”的词源上探析,其本身就有教育与发展的含义,而西方的“文化”词源同样也包含了教育含义。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将传统文明之中具备教育、引导价值的内容发挥出其应有的意义和影响。传统文化涵盖面十分广阔,从其载体上看有物质类与非物质类,而从其产生和传播的范围上看,有主流传统文化与民俗传统文化等。但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都具备各自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的过程之中,应该更进一步地抓住传统文化的教育特质,并且切入到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真正熏陶、引导高职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具备良好文化修养的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因子及其影响解析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无论从数量或者种类上看都非常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漫长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对中国人的人格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要真正切入到这些文化载体的精神特质中,才能够提升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要通过结合传统文化因子对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行提升,就需要针对传统文化主要构成因子进行剖析。

(一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和市井民俗思想两种主要的类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强调以和为贵、民贵君轻、慎终追远、克己复礼等主要观念。儒家思想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中国主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隋代开始成为开科取士的考察内容,一直到清代光绪末期才废除科举,对中国产生了超过两千年的影响,甚至在东亚文化圈子中也有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仁爱”、“舍生取义”等价值取向,一直都是中国人崇尚的美德。市井民俗的思想形态和儒家思想是相辅相成,但是杂糅了其他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市井与长期的农耕文化当中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意识特点。传统的民俗思想里面和儒家思想一样也存在糟粕,但是其劝人为善、自强不息、仁者爱人等价值理念却是非常宝贵的,至今也是劝导中国人遵守良善风俗的无形界线。

(二 )中国传统文字文化

中国传统的文字文化,是以独特的形声字为主要核心的文化类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继续使用的形声结合文字。中国的文字包含了象形的特点,但是又结合了音旁等不同注音方式,从而让中国的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劳动人民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字形和载体,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路发展而来,并且形成了魏碑、汉隶、大篆、小篆等不同的书写字体等,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字是文化、教育的象征,甚至衍生出祭祀造字者的仓颉庙等载体。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字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中国传统语言文化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语言文化,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人就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出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说、近代戏曲等不同的语言体裁。中国的语言文化一直都是逐渐朝着市井化、民俗化、一般化的方向发展,而每一个时代的语言使用者,都非常注重用各种体裁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或者对社会的关切。所以,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是非常优美并且具有穿透力,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

(四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中国在很早的时期就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技术与学术,从《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再从《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不同类型的学术书籍,甚至有数学类的《九章算术》等著作,从抽象学术到具体的农业、工业技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都十分丰富,涌现了一批医学、农学、数学、工学等不同领域的传统学者,甚至至今使用的秦九韶算法、勾股定理等都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领域。中国的学术文化崇尚钻研,无论是对经史子集各种不同的学术范畴,都鼓励学者多钻研和探究,以至于中国的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形成了丰富的技术资源,更积累形成了极具备影响力的学术精神和价值观,甚至是擅长书法、绘画、雕塑等传统技艺的古代工匠及其留下的丰富艺术品,这些对于中国当代的学者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融入传统文化因子提升高职学生文化修养的途径探究

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发展了非常漫长的时间,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具备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在长久的发展中对中国人以及中国社会都有着持续性的影响。在针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化”字,实际就是注重通过文化的熏陶功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高职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提升高职学生文化修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是通过生搬硬套的方式就能够强迫高职学生立刻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针对当代高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模式,教育者要通过传统文化因子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就需要从融入、引导等角度入手,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并且逐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 )帮助高职学生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要融入传统文化因子,首先就需要让高职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让高职学生具备文化自信。高职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毕竟是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因此,教育者在运用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就需要先拉近高职学生和传统文化互相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主要可以通过集中参观展览、亲身体验或者是历史讲述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中的有形部分与无形部分逐渐引导到高职学生的生活中。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里不一定经常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者要善于创造条件,让高职学生在接触过程中逐渐找到和传统文化的共鸣点。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者,无一不是具备个性和渴望展现自我的艺术巨匠,比如狂放的诗仙李白就创作了非常多的浪漫主义诗歌、晋朝名书法家的王羲之更是放浪形骸不受拘束,这些故事和作品,都和当代高职学生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个性张扬等方面有共同点。所以,教师要试图拉近传统文化经典人物与高职学生的距离,让高职学生具备兴趣,只有具备兴趣和认同,才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真正运用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渗透教学。

(二 )挖掘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因子

实际上,无论是任何一类学科,都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极为丰富的积累,无论是体育、数学或者其他的学科,都可以充分挖掘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因子。所以,教师要注重备课过程里对传统文化因子的呼应,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才能够更好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传统文化因子里面相关的知识和课堂内容结合,带给高职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体验。比如在教授秦九韶算法,就可以联系《九章算术》,甚至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引入“蹴鞠”等传统文化概念。通过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的跨时空融合,能够以先民的智慧鼓励当代高职学生更加认真与努力的付出。很多在中国历史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人物,往往都是博学多才,比如康熙皇帝不仅仅治国有方,从故宫资料中可以看出,其涉猎知识极广,甚至能够解决对数函数等数学题目;而近代学者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等人,都是具备丰富学识的人,精于多国语言,在更多的学术领域当中都做出了贡献。这些实际上都可以深入挖掘,在相对应的教学主题中介绍这些人物,从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最终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 )创新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入手段

从传统文化因子的各类介质入手进行文化修养培育,重点在于创新形式与手段。由于当代高职学生所接触的各类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展示或者介绍模式,是没有办法真正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考虑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因子的过程中,要充分创造一些新的融入模式,比如让高职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一类的艺术,或者是一些历史疑团,通过高职学生去实地考察解开等。以一些新的模式让高职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以有助于高职学生在道德情操方面的逐步提升。另外,也可以通过课题研究配合工作实践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一些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活化。一些高职学生组织或者工作过程里面,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这些都是融入性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摸索一些新路径与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结合在一起,在整个传统文化因子植入性教学里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入性教学,特别是在高职学生文化修养提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入性教学上,还缺乏一些明确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如何培养高职学生逐渐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引导高职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和精神思考并且解决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索的。当前的高职学生文化修养也是其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只有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够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传统文化为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土壤,但是如何摸索形成新的教育方式,特别是从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优化教学模式,则成为教学的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既是一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推动工作,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活化工作,其价值十分丰富,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语境下继续推进。

[1]陶惠娟,谈舒雅.“90”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6(3):56-58.

[2]包春平.助力“文化强国梦”视阈下的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2-94.

[3]张雪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16.

[4]崔义顺.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2):59 -62.

G645

A

1008-4614-(2017)06-0074-03

2017-11-27

俞锡钢(1966—),男,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技术及教学。

猜你喜欢
因子高职传统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影响因子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