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精神与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

2017-03-09 03:31刘国华高建文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潮汕人汕头潮汕

刘国华,高建文

(1.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潮州521041;2.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潮汕文化精神与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

刘国华1,2,高建文2

(1.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潮州521041;2.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潮汕文化精神凝聚了潮汕族群的魂魄,是潮汕人民共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及价值理念的质性提炼。因此,潮汕文化精神是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动力。随着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潮汕文化精神也应创新与发展,寓于物质文化活动的载体中,促进制度文化的创新。

潮汕文化;文化精神;汕头华侨试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汕头经济发展趋于迟缓,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属于观念文化方面的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与发展的无力,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够。由于潮汕文化①关于潮汕文化的称谓,学界说法不一,除潮汕文化一说外,还有潮人文化说、潮文化说等。本文取时下大众较为普及的潮汕文化一说。孕育了潮汕族群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精神特质,因此,潮汕文化精神在促进潮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凸显潮汕文化对经济的积极引领功能和作用,尤其是挖掘其文化精神的优秀内核,促进潮汕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则是当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汕头华侨试验区)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潮汕文化精神之阐释

关于文化的定义,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文化精神指的就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文化创造过程中基本的整合的价值系统,是一种文化体系的内在品质和特殊风格的精神性特征”[1],由此可见,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中内在的、本质性的价值体现,包括诸如道德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心理的价值取向等理念。作为区域文化精神的潮汕文化精神就是潮汕区域文化中的本质性的价值体现,是潮汕人民共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价值理念。

潮汕文化精神凝聚了潮汕族群的魂魄,体现了潮汕族群的传统性、特征性。对于潮汕文化精神的具体表述,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了不同的解读。陈晓东先生、适庐先生将潮汕文化精神概括为“上善若水的生存智慧,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挑战权威的求实勇气,敬神乐生的生命意识,人情至上的生活态度”[2]五个主要特征,但他们概括的这些特征并未从整体上完整把握潮汕文化精神。其他一些学者也对潮汕文化精神的论述进行了相关梳理和归纳:一是李闻海先生将潮人精神概括为“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凝聚力强、团结互助、重实践轻玄想等等。但是,要论起潮人精神的内核,非感恩莫属!”[3];二是曾丽洁女士归纳为“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开放通融、兼容并包的社会心理,知恩图报、克己为人的品德修养,团结乐群、齐心协力的群体意识”[4];三是田霞女士与范梦女士将潮汕精神概括为“具有凝聚力、开放性及勤勉的特质”[5];另外,林伦伦教授指出,潮汕文化具有一种“精细精神”[6]。上述关于潮汕文化精神的概述,是从潮汕文化中蕴涵的耻感文化、感恩文化、潮商文化特征中提取本质的规定,对潮汕文化精神进行的提炼与概括。一种文化精神有精华的一面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对文化精神的弘扬往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潮汕文化精神,我们也更多的是从其优秀的一面去提练、宣传,而对文化的劣根性进行批判。目前学界对潮汕文化精神的概括虽各自表述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内涵是相通的、一致的。对于作为潮汕精神内核的一种人文精神,将其精华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提炼出来,以形成一种共识,有助于海内外潮汕人形成共同积聚的力量,助推潮汕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从传统潮汕文化与时代特征的要求相结合的角度,将最能概括优秀潮汕文化的人文精神要素简要概括为“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18个字,并以此来讨论潮汕文化精神。

二、潮汕文化精神是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内在动力

(一)潮汕文化精神是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现实选择

作为经年累积而就的潮汕文化,有许多作为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思想资源,“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是大多数潮汕人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潮汕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的精神风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潮汕文化精神是潮汕人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种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于社会实践,深深地影响着潮汕社会经济的发展。汕头在本世纪初就从潮人精神中提炼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汕头精神”,来激励汕头人民,引领汕头的经济建设,经济得以慢慢恢复并发展。但潮汕文化精神运用的力度和广度还有很多发展空间,需要继续深入,并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建设中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正需要一股迎头赶上、知难而进、勇于超越的拼搏精神,而潮汕文化精神提供了这一思想内涵。

潮汕人大致分布在三个区域①杜松年先生认为:“潮汕文化,是居住在本土的潮汕人、居住在国内其他地方及海外的潮汕人和关心潮汕人士所创造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属广义文化也即大众文化范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潮人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群体文化”。见杜松年《潮汕大文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一类是定居在潮汕本土,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及部分定居在汕尾、梅州、惠州等地的本土潮汕人;另一类是散居在国内各省的潮汕人;还有一类是海外的潮汕华人。不管是哪一类的潮汕人,潮汕文化是他们的共有精神家园,潮汕文化精神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这点毋庸置疑。对海外潮人而言,潮汕文化精神能唤起其祖根意识。在潮汕文化精神的影响下,海外华侨有强烈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弘扬潮汕文化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华侨建设家乡的热情,为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对本土潮人而言,在潮汕地区,潮汕三市根据自身城市及发展的特点提炼出新时期的城市精神,如潮州精神、汕头精神、揭阳精神等,这些城市精神就是从潮汕文化中吸取养料并使之具有现代性而来的,其根本点就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弘扬潮汕文化精神,以此激发潮汕人民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对于散布在国内各处的潮汕人,弘扬潮汕文化精神,能更好地整合各方力量,打好亲情牌,将他们在外的知识经验、资金运用到支持家乡的建设上。可见,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离不开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若我们在发展中只强调经济建设,没有文化的支撑,忽略人文精神的引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汕头华侨试验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潮汕地区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文化的因素没有运用好是一大主因。因此,实现汕头华侨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发挥出文化的聚合力和引领功能,建构全市人民共同的心灵归宿与价值理念,而“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正适合上述理念。时下汕头华侨试验区正需要这种精神为推动力,以调动海内外潮汕人建设家乡的热情,促进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

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到,在潮汕地区影响潮汕文化精神弘扬的思想障碍因素依然存在,略举几例。其一,“排外”的心理与“开放”的潮汕文化精神南辕北辙。受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因素以及宗族观念的影响,潮汕人更看重血缘亲情,容易抱团,再加上潮汕地区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对外来人有一种排斥的倾向①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教授在其《“潮人文化”与“潮人”的身份认同》一文中,将这种潮汕人排外现象称为“集体无意识排外”。,这点在潮汕本土的潮汕人表现尤为突出,这极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与文化的交流,这也是近些年来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二,“投机”的心理与“务实”的潮汕人精神格格不入。“务实”要求潮汕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但在潮汕地区还存在投机取巧的社会心理,部分潮汕人不肯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情,却想通过各种捷径发财致富,潮汕地区赌“六合彩”的现象严重就是来源于潮汕人的投机心理。其三,“保守”的思想与“进取”的潮汕人精神背道而驰。在潮汕地区,由于海洋文化的特质,很多潮汕人有海外亲属的关系,这滋长了等、靠、要的心态,不愿意进取,只求安稳不出错,所以错失很多谋求新发展的良机。其四,不守规则、讲人情、论关系的风气很重。不守规则会伤害到诚信,讲人情论关系会伤害到公平、公正等等。以上列举的这些思想障碍因素,在我们建设汕头华侨试验区时,应努力加以克服,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努力发挥潮汕文化精神中的积极一面,让“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助推汕头华侨试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潮汕文化精神是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的内在动力

潮汕文化精神是潮汕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依托,蕴含着对现代潮汕人的道德要求和精神期盼。没有文化支撑和精神的引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潮汕大发展。要实现汕头的跨越式发展也就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发挥出文化的聚合和引领功能,引导全市人民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形成“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并将其有效地融入汕头华侨试验区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为加快汕头华侨试验区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

潮汕文化精神彰显了潮汕区域特色。潮汕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具有“流动的勇气、具有适应性与进取精神、低调坚韧又抱团而聚的水性精神”[2],近代汕头开埠以后,潮汕人善于经商的特性得以发扬,以后旅居海外的华侨在外打拼而形成鲜明的潮商精神,这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潮汕文化精神在历史上曾促进了潮汕经济的发展,“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正是塑造潮汕新形象,提升潮汕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潮汕地区的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精神文化坐标。汕头华侨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就要运用好潮汕文化精神在历史中起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潮汕文化精神激励的功能,为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潮汕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虽精华与糟粕同在,但新时期的潮汕文化精神是根据时代的发展,通过继承、创新和发展潮汕文化,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形成当代潮汕人民共同认同的精神价值与追求。新的历史时期,汕头要实现汕头华侨试验区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没有良好的文化道德素质是做不到的,对潮汕地区的汕头人民来说,弘扬“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对培育汕头人的现代人文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尽管每个人的劳动都获得尊重,多劳多得仍是价值分配的原则,但这并不影响在社会中提倡奉献精神,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更积极推动汕头现代化的建设。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汕头要实现华侨试验区的发展,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现代化。其中的核心则在德育,在于人文精神的修养,在于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

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还有利于发挥华侨华人建设家乡的热情。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能使海外的潮汕籍华人华侨找到心灵的归宿,尤其是有助于年轻一代的海外潮汕华人重拾祖父辈的人文精神,凝聚潮侨新生代乡情,焕发建设家乡的激情,并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为建设华侨试验区增资增智。

另外,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也易唤起从外地来潮汕定居、在潮汕工作和生活的“新潮汕人”的对潮汕文化的认同,从心理上融入潮汕社会,从而使外地人更能留得住,外来文化也就进得来,这对于潮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汕头华侨试验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潮汕文化精神建设,促进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

(一)潮汕文化精神需要创新与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区域文化精神的影响。古代传统潮汕文化精神对潮汕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精神支撑作用,到了近代,潮汕文化对潮汕社会的近代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现代潮汕文化就不如近代潮汕文化那样具有变革性、开放性,现代潮人在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没有大的举措,在开放的胆识和步伐方面显得过于狭隘、排外和急功近利”[7]。因此,潮汕文化在现代需要创新,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需要更多地与现代文化融合,赋予新的思想内容,否则,“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只能流于表面,缺乏思想内涵。韩强认为:“岭南文化创新大体上有三层涵义。一是观念更新,提出新的文化理念,在深层文化精神中增加新内涵,进行内容创新;二是文化自身结构更新引起功能的变化;三是文化结构与其他结构如经济、科技和社会等系统进行整合所引起的结构更新。”[8]潮汕文化也属于岭南文化,在文化创新上也应基本遵循着这三方面的发展。文化的创新要求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要求文化有更为广阔维度的开放和全方位的兼容。在内容上要不断纳新、吸取代表时代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习惯传统,这要求潮汕文化精神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潮汕文化精神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形成潮汕区域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汕头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实干家的努力,而这正是以往汕头经济发展中所缺乏的,当前,汕头华侨试验区的发展正需要这方面的内容,抓住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融合进去,发展信息化产业,做大“海洋”的文章,“将南澳打造成开放层次最高的开发区,汕头打造成为粤东区域的航运中心”[9]。拓展闽粤赣浙四省经济合作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圈,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促进汕头华侨试验区的科学发展。

另外,潮汕文化在承接现代文明,促使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因为潮汕文化的劣根性阻碍了其现代性的演进,这一点值得我们正视。诸如人情社会、法制观念淡薄、政府执政能力不够、排外心理、缺乏创新意识和理论思维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文化上进行反思与改造,使潮汕文化紧跟时代发展。如:现代社会,制度性文化、现代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现代文化要素日益成为主导,潮汕文化就应紧跟时代步伐,自我创新,树立格局意识,这样,由此而衍生的人文精神也就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为汕头华侨试验区的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将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寓于物质文化活动的载体中,促进制度文化的创新

精神文化(或称观念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精神,如果缺乏物质文化的承接,就难以承接地气,而变成虚幻、不可捉摸。因此,文化精神需要文化元素作为载体。潮汕文化精神的弘扬是寄托于潮汕文化这一载体之中,需要潮汕文化元素来呈现。如,潮汕精细文化精神通过潮汕的民间工艺嵌瓷、剪纸、潮绣、抽纱、石雕、木雕等物质载体来体现。又如,潮商文化精神通过汕头小公园、澄海樟林古港等古迹来呈现。为此,政府可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可吸引国内的潮汕人参与其中,同时,可吸引海外的潮汕人参与,以此为文化载体,一方面弘扬了潮汕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可凝结乡情,有利于侨胞为汕头华侨试验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潮汕地区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积极弘扬“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跟进,不遗余力地宣传潮汕文化精神,让潮汕文化精神深入潮汕人民的骨髓,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一些潮汕文化也需要走向产业化之路,如:潮汕的饮食文化,潮州菜、潮州小吃名扬天下,将它们推向产业化之路,并将从中体现的潮汕文化精神中的精细、务实、进取精神加以弘扬,又能使潮汕饮食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使其成为潮汕的一张名片,在增强文化信息交流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汕头华侨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只关注某一方面,就会出现文化断层,破坏文化平衡,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汕头以往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忽视制度文化的建设,创新力不够,因此,积极弘扬潮汕文化精神,使之深入人心,有利于促进制度文化的创新,“开放、务实、包容、精细、进取、诚信、互助、感恩、奉献”的潮汕文化精神支撑的潮汕人民能够更好地对制度建设产生信心和认同,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同时,制度文化的创新也能使潮汕文化得以弘扬,二者的良性互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李燕.文化精神分析与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1):60.

[2]陈晓东,适庐.潮汕文化精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5.

[3]李闻海.北大百年讲堂谈潮商精神感恩[J].潮商论坛,2008(3):54-56.

[4]曾丽洁.潮州文化精神探析[J].文化学刊,2012(4):120-123.

[5]田霞,范梦.区域文化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借鉴意义——以潮汕精神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14(2):32-33.

[6]林伦伦.潮汕文化需注入时代精神[J].同舟共济,2008(1):61.

[7]郭剑鸣.潮汕社会近代化成功的文化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2002(6):98.

[8]韩强.岭南文化创新[N].南方日报,2007-10-04(004).

[9]罗堃.海上丝绸之路——汕头迎来发展新机遇[J].潮商,2014(2):15.

Chaoshan Cultural Spiritand the Developmentof Shantou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Zone

LIU Guo-hua1,2,GAO Jian-wen2

(1.College of Marxism,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2.Collegeofsocialhistory,Fujian 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7)

Chaoshan cultural spirit is the embodyment of the value of Chaoshan culture essence,Cha⁃oshan people’s humanistic spirit,their commonmoral standard,and value orientation.Shantou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Zone was established in Shantou.I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hantou and even the whole economy of Chaoshan area.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Chaoshan culture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of Shantou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Zone Development and the inherent power.Therefore,we strive to rehabilite Chaoshan culture.

Chaoshan culture;cultural spirit;Shantou Overseas Chinese Experimental Zone;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G 127

A

1007-6883(2017)02-0030-05

责任编辑 黄部兵

2016-10-19

刘国华(1970-),男,江西崇仁人,韩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潮汕人汕头潮汕
潮汕牛肉火锅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嗜甜的潮汕人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诗画汕头
潮汕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