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7-03-09 03:49谷方庭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传统

谷方庭

(淮阴师范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事处, 江苏 淮安 223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固有的根本。

1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对于国家来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强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历史必然性。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源泉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可见,文化血脉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风骨和精神魂魄,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在“民惟邦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贵贱,均贫富”“仁者,爱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诚善于心谓之信”等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中找寻到根源[2]。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蕴含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体现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昭示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为中国精神凝魂固本,是当代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深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理念,它还体现出诚信、爱国、正义、和谐等方面的精神,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2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1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目前,高校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取得一些实效。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功能得以发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意识清晰且明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得到贯彻和落实,发挥了在课堂内外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的作用。

2.2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根据调查可知,90%的大学生表示在中小学阶段已接触过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大学生表示,随着年龄增长,接受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减少。问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重要”,选择“重要”的比例为52%,“不重要”的为18%,“无所谓”的为30%。86%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重要责任,51%的大学生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说明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路径单一。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完整,导致他们对两者的概念发展脉络不够清晰。由于在课堂讲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汲取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且课堂讲述缺乏标准的考核方式,导致其教育成效不足。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力度不够。由于教授者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对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导致教育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一些高校存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这大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创新不足。由于教授者与时俱进的观念不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往往脱离受教者的现实生活,缺乏时代性,导致教育没有产生实效。此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存在“重灌输、少熏陶”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3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创新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1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正如“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所说,“中国最强的软实力根植于自身文化之中”。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就在于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树立创新意识,拓展活动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立足点,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需要遵循三个方面的规律,即:个体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成变化的规律,教育与个体成长成才的规律,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接收规律[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尽可能地做到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此外,还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使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使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优化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落实到行动。从认识到认同、再到行动是一个过程。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得到积极、充分地调动,否则,就会使教育只停留在课堂上,只停留在书本中,甚至于只停留在口中、脑中,却无法落实到行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环节中贴近现实,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方式,不断增强以文化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合力

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融合。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灌输,才能在受教育者的头脑中扎根下来[5]。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讲授者,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座、报告、论坛、实践活动等课外教育形式中,应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融合,切实解决大学生在价值观确立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相融合。内化于心即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外化于行即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要“让核心价值观24字在校园里眼睛看得到、嘴里说得出、心里记得牢、脚下落得实”,这需要高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同时,大学生在社会调查、支教、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将自己的素质修养传递给他人,通过传递真善美的方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实践环节,要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表达形式,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3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联动机制

要发挥家长参与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虽然家风往往是最普通、最日常的语言,但是却能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深入挖掘学校为主导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量。高校要抓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贯穿于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覆盖全体师生员工。此外,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高校教师群体,高校要努力建设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当好学生的精神导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有效加强社会协助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社会环境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当地的文明城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践行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唯有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其与时代精神、现代意识相统一,才能真正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2]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4] 刘教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班讲话[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2).

[5] 宫志峰,李纪岩,李在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传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