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研究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7-03-09 08:40俞为民
关键词:南曲南戏流传

俞为民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南戏研究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俞为民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特约栏目主持人语·Comments on Special Column from Initiator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南戏,也应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戏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戏曲形式。

今天,产生于北宋时期的原生态的南戏,虽已不复存在,但还是以不同的形式在继续流传:一种是以静态的形式在流传,即当初南戏作家们编撰的南戏剧本,这些剧本作为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被保留下来,使后人通过这些剧本,了解南戏的故事内容与艺术形式,而且,这些剧目所敷演的故事,多为后世的戏曲所改编与继承;另一种是以动态的形式流传,南戏的音乐体制、脚色体制、剧本形式及舞台表演形式等都融入了后世的各戏曲中,南戏借助于新的戏曲形式,得以继续流传。尤其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就是南戏的直接流传形式,昆山腔与弋阳、海盐、余姚并称为南戏四大唱腔,昆曲所采用的音乐体制、剧本形式、脚色体制等皆承自于南戏。

因此,我们无论是对静态流传的南戏的研究,还是对动态流传的南戏加以研究,都有助于南戏走向世界,也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期专栏所刊发的七篇文章,就包含了对南戏的静态流传和动态流传两方面的研究。而从具体的内容来看,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南戏与地方戏研究;二是域外南戏传播研究;三是南戏剧作研究;四是南戏发展史研究。

笔者的《川剧高腔〈琵琶记〉研究》一文,是研究《琵琶记》在地方戏中流传的系列论文之一,是有关动态流传的南戏的研究,通过对南戏的经典剧目《琵琶记》在近代以来各地方戏曲中的流传和变异的研究,展示出南戏对后世戏曲所产生的影响力。

本期专栏有三篇文章对南戏在域外的传播作了研究。南戏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也受到域外汉学家们的关注,有的对南戏的经典剧作作了翻译,有的则对南戏产生的历史、故事内容和艺术形式等作了研究。其中在日本和欧美都有学者对南戏《琵琶记》作了翻译,在上期专栏中,刊发了加拿大学者石峻山博士的《高尚且真诚的目标》一文,对20世纪中叶美国据南戏《琵琶记》改编的《琵琶歌》作了介绍与研究,本期张真的《南戏〈琵琶记〉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和张秋林的《南戏〈琵琶记〉的深度英译及其对中国戏曲“走出去”的启示》两文,分别对日本和欧美学者的《琵琶记》翻译作了介绍与研究,通过将《琵琶记》译本与原本的对照,总结了翻译曲牌体戏曲的一些技巧与规律,指出其翻译中的得失。这些研究对于当前国家推行的“一带一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另外,张真的《南戏〈琵琶记〉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一文中,还对日本学者有关《琵琶记》的研究历史作了梳理。林施望的《波兰汉学家日比科夫斯基及其南戏研究述论》一文,则对波兰汉学家日比科夫斯基的南戏研究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与评述,让我们能够了解域外学者有关南戏研究的现状。

对南戏作品的研究,是南戏研究的重要内容,毛劼的《寻亲戏曲中的真情苦境与家国同构——以南戏〈黄孝子〉与〈寻亲记〉为中心》一文,通过对南戏《黄孝子》与《寻亲记》的解读和考察,总结了寻亲戏曲的舞台看点和叙事重心,并将南戏中的寻亲戏曲与后来文人所作的寻亲题材戏曲作了比较,指出了两者间叙事重心与精神内涵上所呈现出的变异。都刘平的《〈张协状元〉百年研究史》一文,对《张协状元》发现以来近百年的研究状况作了系统地回顾与梳理,将近百年中学术界有关《张协状元》的研究总结为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术界对《张协状元》的研究状况,并对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故该文有助于《张协状元》研究的深入。

有关民间南戏到文人传奇的演进是南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刘芳的《南曲曲律演进的双向性——从民间南戏到文人传奇》一文,则从南曲曲律切入,对南曲曲律从民间南戏到文人传奇的演进和变异作了研究,提出南曲曲律从民间南戏到文人传奇的演进呈现出在“以文为本”和“以乐为本”两个方向,而这一现象,是由于南曲唱腔出现的变异即从“以腔传辞”到“以字行腔”的变革造成的。刘芳的这一见解为研究南曲曲律的演变以及从南戏到传奇的演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编辑:刘慧青)

The Study of Nanxi (Southern Drama) and the Overseas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YU Weimin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4.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猜你喜欢
南曲南戏流传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沈璟《南曲全谱》版本系统考论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对五峰南曲传承现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