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2017-03-09 08:40魏树发
关键词:福建师范大学层次化社会化

魏树发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 500070)

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魏树发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福州 500070)

特约栏目主持人语·Comments on Special Column from Initiator

古人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所描绘的一种社会理想,也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所持续追求的目标之一。就“老有所终”而言,在我国传统上基本靠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有限。然而,2000年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加大支持力度。适应这种需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党和国家已经确立了“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养老方针,目前形成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三种主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虽然延续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但又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其结合了社区养老资源,加入了国家政策扶持。这种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在家庭中享受社区的支持和国家的福利,在社区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够弥补当前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的发育不足。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期专栏的三篇文章,宏观理论上,《社会化参与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一文,阐释了我国社会化参与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社会福利视角下的需要理论、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论,为我国社会化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路径和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微观实践上,《探索中的农村互助养老及其立法推进》一文,归纳总结了“低成本的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互助养老”新型养老模式运行的“互助基金会”保障、“时间银行”协调等值得进一步推广的经验;《一体化、层次化的纵横联动与身份化的理性回归》认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具体设计存在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缺少的是一种一体化、层次化的纵横联动与新身份化的理性回归。

(编辑:付昌玲)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Old-age Supporting Pattern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Ways

WEI Shufa

(School of law,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China 500070)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4.009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猜你喜欢
福建师范大学层次化社会化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铁路传送网OTN设备互联互通开销层次化处理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舰船系统间电磁兼容性的层次化优化方法
基于层次化分类器的遥感图像飞机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