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心闲工夫的顺性之道

2017-03-09 16:3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诗稿工夫陆游

章 辉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陆游心闲工夫的顺性之道

章 辉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陆游的休闲工夫可分为“心闲”和“身闲”两个层次。在“心闲”工夫方面,陆游首先主张率性而为,按本心行事。具体表现为倡导慵懒之道、童心之道、即时之道、归静之道四种工夫。这对于当代人摆脱世俗缠绕,享受休闲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陆游; 休闲; 工夫

在我国历史上,南宋是休闲哲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而陆游则是南宋休闲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不但在诗文中流露出对休闲的本体性领悟和理解,还明确地提出了如何获取休闲的次第和方法(古语称为“工夫”)。本文认为,陆游的休闲工夫在总体上可以用“自适”二字来加以概括。这种提法来自于这样的思路:

一则,在对休闲的本体之思中,陆游曾多次表露出“闲”是人的自然本性之意。而在传统哲学语境中,工夫是实现本体的手段和方法。那么与此相应,陆游的休闲工夫也应是一种使人顺应本性之道。二则,“中国传统的休闲观由于把‘闲’作为人生本体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因此,它的休闲之工夫更为强调的是‘内向的调节’。……这种向内反省的文化心理结构体现在中国人的休闲观上,即表现为‘适’的工夫。”[1]而从语义角度分析,古代汉语中的“适”,恰有顺应、依从之意。而从诗文里可发现,陆游的确把此语义层面的“适”作为获得休闲的根本手段:

人生适意方为乐,甲第朱门只自囚。

——《西岩翠屏阁》,《剑南诗稿》卷八[2]109

随分琴书适性情,乍寒偏爱小窗明。

——《题书斋壁》,《剑南诗稿》卷十五[3]10

人生贵适情,何当调语默。

——《古诗》,《剑南诗稿·放翁集外诗·逸稿补遗》[4]330

很显然,陆游在追求休闲中所要顺应的“意”、“情”、“性”,也即人的自然本性。因此,用“适”字来总括陆游的休闲工夫,是合理而可行的。而另一个关键是“适”前的“自”字。它强调以主体的体验、感受作为判断的标准,可视为对“适”工夫的一个重要修正。《庄子·大宗师》提出“适”有“适人之适”和“自适其适”两种。前者是在功利目的下为他人苦苦而活,而后者是顺应、满足真实的自我,方为真情、真乐。鉴于此,有学者将道家休闲工夫总结为“自适”:“道家休闲哲学,不仅提倡审美人生与诗意人生,而且还提出了如何达到这种审美人生与诗意人生的方法与途径,这就是自适。”[5]

我们发现,陆游也明确拈出了“自适”二字。他认为,连动物也是自适而得休闲的:“禽鱼各自适,草木亦得意”(《雨中排闷》,《剑南诗稿》卷六十二)[6]447,“燕燕尾涎涎,横穿乞巧楼,低入吹笙院,鸭鸭觜唼唼,朝浮杜若洲,暮宿芦花夹。嗟尔自适天地间,将俦命侣意甚闲。”(《长歌行》,《剑南诗稿》卷十二)[2]337故而他认为,自适也应是人的生活方式:

卜邻虽未辨,清啸聊自适。

——《题山家壁》,《剑南诗稿》卷十三[2]381

人生各自适意耳,稷禹巢许知谁贤?

——《泛湖上云门》,《剑南诗稿》卷二十[3]311

努力及时谋自适,锦囊多贮暮秋诗。

——《出游》五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五十九[6]352

故而,将陆游的休闲工夫提炼为“自适”二字当为可行。不过,“自适”在语义上仍有较大的模糊性。如何实现自适?笔者总结认为,陆游的休闲工夫有着具体的路径,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心性如何“适”,即如何“心闲”;二是客观行为如何“适”,即如何“身闲”。就第一个方面而言,正如学者所言:“‘闲’在中国古代文人那里以一种精神境界之‘心闲’为重要特征和首要意义”[7]7,而陆游云“能自得我心,无入不自得”(《古诗》,《剑南诗稿·放翁集外诗·逸稿补遗》)[4]330,正强调了“心”对休闲获得的主导性作用。关于心性的调节,陆游的休闲工夫包括了如何顺应自然本性和如何避免本性遮蔽两个维度。

心闲必然要求顺应自己生命的本然状态。违背本心、初心,违反天性和本能需求的,便与心闲无缘。陆游的心闲工夫首先强调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倡导率性而为,按本心行事。这对于当代人摆脱世俗缠绕,享受休闲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养成林下无穷懒”:慵懒之道

法国大哲学家卢梭指出:“无所事事乃是人的最原始也最强烈的激情(仅次于自我保护)。如果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甚至在我们中间,人们工作仅仅是为了得到休息:依然是出于懒惰,我们才勤快。”[8]74而陆游也早就认为,慵懒是人的本真状态,也是他自己一贯的心灵状态,与年龄无关:

性懒杯盘常偶尔,地偏鸡犬亦翛然。

——《题斋壁》,《剑南诗稿》卷十[2]220

漫道贫非病,谁知懒是真?

——《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五首其五,《剑南诗稿》卷三十[9]207

他自言其懒惰的现实表现是:“穷居懒出户”(《秋夜》,《剑南诗稿》卷四十七)[10]402,“端居常懒动”(《秋夕书事》二首其二,《剑南诗稿》卷六十八)[11]197,“懒如常抱疾,退似本无官”(《初夏杂兴》五首其二,《剑南诗稿》卷八十二)[4]176,“懒惰心情疏笔砚,久长生计属渔樵”(《南堂杂兴》八首其三,《剑南诗稿》卷七十二)[11]329,“咫尺柴门常懒出,不教拄杖损苍苔。”(《夏日》十二首其九,《剑南诗稿》卷八十二)[4]196……以上种种,不一而足,无不反映了他在家居生活中的慵懒之道。

事实上,在《剑南诗稿》中,陆游提及自己的“懒”、“慵”、“惰”字多达270余处。此外,尽管他常常称慵懒是他自己一贯的心灵状态,与年龄无关,但他又不时表露,自己的懒是随着暮年的到来而与日俱增:

暮年真个懒,屋漏旋添茅。

——《雨后复小雪》,《剑南诗稿》卷二十一[3]344

老来万事懒,不独废应酬。

——《晚秋农家》八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二十三[3]418

老厌纷纷懒入城,长亭小市近清明。

——《春感》,《剑南诗稿》卷七十[11]262

…………

魏晋名士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以疏懒闻名,曾自称:“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与山巨源绝交书》)[12]119-120而这种疏懒,也是对世俗礼教的一种故意违犯,体现了他对自由率性的追求。故而陆游常常以嵇康自比:

短发垂肩懒中散,深居谢客病相如。

——《月中过蜻蜓浦》,《剑南诗稿》卷十七[3]116

自怪嵇康如许懒,人怜范叔不胜寒。

——《衰疾》,《剑南诗稿》卷五十七[6]276

懒似嵇中散,痴如顾长康。

——《闲中戏赋村落景物》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七十五[11]439

有时,他甚至认为,他比嵇康还要懒,可称得上是世间最懒之人:

经旬不见西窗日,世上应无懒似侬!

——《病中绝句》六其三,《剑南诗稿》卷十三[2]422

地炉拥破褐,自笑懒无敌。

——《寂寂》,《剑南诗稿》卷五十二[6]81

林下闲成癖,人间懒莫加。

——《幽居示客》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八十一[4]151

有时,他甚至拿自己的“懒”和自然界进行相比:“花睡柳眠春自懒,谁知我更懒于春”(《欲出遇雨》,《剑南诗稿》卷二十九)[9]179,“卧看衔枝鹊补巢,方知此老懒堪嘲。山村四十余年住,未省曾添一把茅。”(《见鹊补巢戏作》,《剑南诗稿》卷七十)[11]280

而陆游在称懒之时,虽然带有惭愧、自嘲的语气,但分明常常流露出一种自得之意,甚至骄傲地认为这是上天的纵容:

天亦知予懒是真,暮年乞与自由身。

——《或问余近况示以长句》,《剑南诗稿》卷二十一[3]349

富贵寻常事,天奚独汝悭。十分教懒拙,百倍与清闲。

——《连日治圃至山亭又作五字》四首其二,《剑南诗稿》卷四十四[10]299

自笑平生懒是真,闭门高枕动兼旬。

——《春雨》三首其三,《剑南诗稿》卷四十五[10]338

天为念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

——《六日云重有雪意独酌》,《剑南诗稿》卷五十[6]6

陆游之所以推崇疏懒,是因为将其视为一种休闲工夫。它可以使人回避纷纷俗事,使心灵得到安逸,更好地享受生活。陆游是这样表述的:

世事纷纷心本懒,闭门岂独畏嫌猜。

——《家园小酌》二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一[13]80

平生百无能,一懒每自喜。……澹然得高卧,睡思极清美。心平了无梦,惊魇何自起。

——《眉州驿舍睡起》,《剑南诗稿》卷八[2]84

从陆游的另一些诗句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到这样的意思:慵懒是闲的原因,是心闲(或身闲)得趣,甚至是获得健康的必要条件。正是基于此,陆游才将其作为休闲工夫:

懒觉闲多味,衰知死有端。

——《一室》,《剑南诗稿》卷十六[3]101

谢病掩柴荆,年来懒趣成。舌根茶味永,鼻观酒香清。已矣驰驱息,悠然磊磈平。高眠得三昧,梦断已窗明。

——《懒趣》,《剑南诗稿》卷三十一[9]259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闲居自述》,《剑南诗稿》卷三十五[9]392

养慵新有味,初志悔轩昂。

——《春夜》,《剑南诗稿》卷五十[6]24

爱睡是“懒”的一个重要表现。陆游既把“懒”作为休闲工夫,自然对“睡”也看得颇为重要。前文曾提到,陆游认为睡眠有养生作用。事实上,陆游诗集里“美睡”字样出现了33次,“睡美”出现了16次,可见他将睡眠看作一种美好的休闲享受。在他看来,爱睡符合人懒的本性,不但可以养身,更能起到调节心性的作用,使人安稳快乐,获得美好的感受,也就获得了“心闲”:

深闭重门谢簿书,日长添得睡工夫。

——《睡起》,《剑南诗稿》卷二[13]147

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会当晴。

——《雨》,《剑南诗稿》卷六十六[11]130

粥香可爱贫方觉,睡味无穷老始知。

——《嘉定己巳立秋……》十二首其七,《剑南诗稿》卷八十四[4]245

…………

陆游尤其指出,要适意就要当睡则睡,而不要勉强经营、劳作:

安能作经营,但觉睡有味。

——《排闷》,《剑南诗稿》卷四十八[10]423

意适还休去,悠然到睡时。

——《秋怀》十首其五,《剑南诗稿》卷六十八[11]187

就本人而言,陆游也自称“平生爱睡如甘酒”(《次韵范参政书怀》十首其十,《剑南诗稿》卷二十四)[3]466,甚至到了如下文所言的程度:

剩偿平日清游愿,更结来生熟睡缘。

——《僧房假榻》,《剑南诗稿》卷二[13]96

陆游这样描写自己的“闲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睡眠的确给他带来了无比美好的休闲享受:

老来懒惰惭丁壮,美睡中闻打稻声。

——《秋晚》四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三十[9]217

悠然自适君知否?一枕清风又过梅。

——《五月十一日睡起》,《剑南诗稿》卷四十三[10]256

槐阴清润麦风凉,一枕闲眠昼漏长。

——《初暑》,《剑南诗稿》卷五十七[6]280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乌夜啼》五首其五,《剑南诗稿·放翁词卷下》[4]414

成语云:“心动神疲”。陆游的“懒”和“睡”,能避免(或至少是减弱)“心动”带来的劳累,使人回归自然本性,诚为有效的休闲工夫。此外,陆游还自得于其“睡”,把它当作对俗人为名利奔忙的一种反讽:“绿尊掩罢惟须睡,高枕看人举世忙”(《立春后三日作》,《剑南诗稿》卷十四)[2]441,“春残睡足东窗下,闻道长安依旧忙。”(《村居书事》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五十)[6]27故而,“睡”的工夫就带有了某种清高人格的色彩。

二、“养心功用在还婴”:童心之道

儿童阶段是人生中最顺性而为的阶段。儿童从不带着面具生活,故而活得真实、轻松,无一日不休闲。在这一点上,先秦道家早就流露出了对它们本真状态的赞叹。例如,老子倡导人们“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14]83,因为婴儿的自然本真状态使其身心旺盛而和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老子·五十五章》)[14]117因此老子认为,有德之人有赤子之心:“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五十五章》)[14]116此外,《庄子·庚桑楚》里也记载:老子曾诘问南荣趎“能儿子乎?”[15]320以上都表达了道家对回归童心的向往。

一生受道家哲学影响的陆游也把保持童心作为一种休闲工夫,甚至还命名其居室为“还婴室”。他指出:

养心功用在还婴,肯使秋毫有妄情?

——《道室述怀》,《剑南诗稿》卷五十七[6]264

显然,陆游将回归婴儿的状态作为“养心”的一种工夫。因为婴儿没有“妄情”,才能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对于陆游本人来说,保持童心使他获得了休闲的欢乐。他常说自己在晚年还有一颗童心,倡导人们像孩子一样对万事无所顾虑,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放任天真的行为:

病余已觉身如寄,醉里却怜心尚孩。

——《新凉书事》,《剑南诗稿》卷十三[2]394

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窗前作小土山……戏作》,《剑南诗稿》卷二十九[9]174

老翁七十如童儿,置书不观事游嬉。园中垒瓦强名塔,庭下埋盆聊作池。

——《秋晴每至园中辄抵暮戏示儿子》,《剑南诗稿》卷三十[9]219

有学者指出,“他还有一颗像孩童般纯洁的心,……像陆游这样始终保持着孩提般纯粹精神的诗人是十分罕见的。”[16]下面一首诗是他在近七十岁时所写:

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山果啼呼觅,乡傩喜笑随。群嬉累瓦塔,独立照盆池。更挟残书读,浑如上学时。

——《书适》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二十六[9]43

有学者认为:“他为童心所乐而过着闲适自由的生活,这便是诗题之意。”[16]此言可谓抓住了陆游个性的某种实质。

童心的一个表现就是喜欢游戏。陆游颇主张像儿童一样游戏。在他看来,和孩子在一起是获得休闲安乐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推广去说,陆游认为整个人生就是一种儿童游戏。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世界,则没有是非的分别、执着、挣扎和纠结:

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

——《冬日》,《剑南诗稿》卷四[13]297

人生何处不儿嬉,一世元知孰是非。

——《盆池》,《剑南诗稿》卷十七[3]116

续食叨微禄,宽心赖小儿。

——《遣兴》,《剑南诗稿》卷二十九[9]192

作个生涯君勿笑,拄天勋业亦儿嬉。

——《自咏》,《剑南诗稿》卷三十七[10]14

虽然有时遭到别人的嘲笑:“白发短欲尽,人嗤心尚孩”(《老境》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三十八)[10]75,但陆游不为所动,依然故我,终日像少年儿童那样休闲游嬉,并直接加入儿童游戏的行列,做个“老顽童”,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各种活动,这在道学大盛,知识分子变得越来越严肃、面具越来越沉重的封建社会,是非常不易做到的:

出从父老观秧马,归伴儿童放纸鸢。

——《题斋壁》四首其四,《剑南诗稿》卷十七[3]166

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

——《遣兴》四首其三,《剑南诗稿》卷四十[10]141

不如扫尽书生事,闲伴儿童竹马嬉。

——《纸墨皆渐竭戏作》,《剑南诗稿》卷四十[10]142

更就群童闲斗草,人间何处不儿嬉?

——《幽居述事》四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五十五[6]213

游戏是人的天性。现代休闲学看重游戏的价值。荷兰文化学家赫伊津哈指出:“作为周期性的心旷神怡活动,它(按:指游戏)成为社会的伴奏,补充,实际上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个人之必需,……也是社会之必需,因为它有意义且有明确的价值,有精神和社会的联想,一句话,游戏是文化的一种功能。……游戏是一种神圣的活动,自然有助于社群的安康幸福,”[17]10-11美国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也指出:“也许一个成年人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能够像孩子一样地生活和玩耍。……人需求游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18]165陆游的游戏工夫,说明了千年之前在我国的传统休闲思想中便对游戏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同。

三、“一笑元知要及时”:即时之道

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伯尔写有这样一篇广为人知的著名故事《懒惰哲学趣话》,大意是:衣衫寒碜的渔夫躺在在沙滩打盹,游客问他为何不出海打鱼。回答是已经出海一次,小有收获。游客建议:假如再出海几次,并且天天如此持续数年,就可以开办产业,发家致富,最终便可以不用劳动,悠闲地在海边晒太阳。而渔夫则回答:我现在已经这样做了。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重视当下的享受,不要为了明天的享受而牺牲了今天的休闲。事实上,即时享受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儿童很少会为了明天可能有的五块糖果而牺牲今天的到手的一块糖果。而当人们成年之后,过于俗世理性的思维会导致一种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延迟满足”——为了将来的某种可能的幸福而宁愿牺牲眼下的快乐。当这种心态日渐成为习惯时,人们就永无休闲之时。

与俗世忽视目前相反,陆游非常重视当下的价值和体验。叹老是宋代文人的习惯,陆游也不例外。他时常感叹人生易老,岁月飞逝:

流年不贷人,去去如飞梭。

——《临川绝无佳酒时得一醉戏书》,《剑南诗稿》卷十二[2]315

流年不贷人,白发日夜密。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剑南诗稿》卷二十[3]310

春如人易老,愁与漏俱长。

——《春晴》,《剑南诗稿》卷六十一[6]415

衰疾来无已,流年过若驰。

——《残春无几述意》二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七十一[11]302

…………

故而,陆游诗云:“百念宽身后,余生慰眼前。”(《与建子振孙登千峰榭观乌龙雪》,《剑南诗稿》卷十九)[3]260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在休闲工夫上也强调要重视眼前、当下的体验,对于写诗、饮酒、赏花、钓鱼、下棋、跳舞等生活的乐趣无须等待,要随时随处享受之,切不可在等待和睡眠中让美好的时刻溜走,因为人生苦短,身后的一切都是虚空。就算名垂青史,也不过落得无人问津,空饱蠹虫而已:

斟酌人生要行乐,灯前起舞落乌纱。

——《小饮房园》,《剑南诗稿》卷七[2]10

眼前乐事寒醅绿,身后虚名蠹简青。

——《夜坐》,《剑南诗稿》卷二十三[3]443

花时飞尽频行乐,莫学衰翁睡过春。

——《次韵陈机宜见赠》其六,《剑南诗稿》卷二十七[9]89

新晴快上兰亭路,莫待春残始一觞。

——《陌上》,《剑南诗稿》卷五十六[6]244

努力及时谋自适,锦囊多贮暮秋诗。

——《出游》五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五十九[6]352

昨日客招东浦钓,今朝僧约北轩棋。敢将轻健夸邻里,一笑元知要及时。

——《流年》,《剑南诗稿》卷六十二[6]449

“及时行乐”一词在传统伦理观念中,似乎一直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它常常被人们理解为醉生梦死、不顾一切。然而,如果从活在当下,享受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有其一定道理。陆游休闲工夫的“即时之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人们摒弃“延迟满足”的习惯性思维,更现实地享受当下。毕竟,过去的不复再来,未来遥不可测,只有今天最为真实,错过当下的快乐无疑是不明智的。

苏状指出:“‘即时’(‘及时’)行乐的心理转化不需太多主体功夫,只要使心顺承当下之性即可,因此,对文人和大众都是一种很实用、也是很奏效的得闲心理途径,古人赋闲理由无论其明之或暗之,都潜藏这种心理作用。”[7]10但苏文在举例中对南宋时期付之阙如。本文对此正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静处工夫自策勋”:归静之道

我国传统哲学将“静”作为人的本性。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十六章》)[14]66-67据此,静是万物的本原,无疑也为人的本性。在庄子那里,“万物之本”也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庄子·天道》)[15]176的存在。后来《礼记》更直接肯定了“静”是人性的本然状态:“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礼记·乐记》)[20]126

向世陵认为:“‘反躬’意味着反省体验人生而静的天性”[21],笔者认为此言不虚。陆游的人生哲学中对“静”的工夫颇为推崇,他的休闲顺性工夫,也是按照这种“反躬求静”的思路展开的。

陆游非常赞赏老庄哲学的崇静思想,甚至认为这种哲学要胜过其他任何经典:“老氏五千本清静,扬雄太玄惟寂寞。但能于此尊所闻,万卷丹经尽糟粕。”(《悯俗》,《剑南诗稿》卷五十八)[6]322他倡导以“静”来解决人生问题:

我生无它长,所得静而简。

——《累日多事不复能观书感叹作此诗》,《剑南诗稿》卷十九[3]271

自今师古训,念念贵清静。

——《小疾自警》,《剑南诗稿》卷五十九[6]3350

故而,他也主张用“静”来获得休闲。在陆游看来,人处在炎热的环境中,会觉得心浮气躁,无法得闲,这时就只能用内在的“静”去战胜外在的“热”:

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

——《夏日》,《剑南诗稿》卷二十一[3]351

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

——《寄陈鲁山》二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一[13]22

陆游指出,“静”除了可以胜“热”之外,更可以胜“欲”。当人处静时,自然会变得有理性,求索不得的问题会豁然开朗,认识到欲望的虚妄。而当人的欲望减少时,也就获得了心闲和身闲:

静处看纷纷,桔槔劳俯仰。

——《和陈鲁山十诗……为韵》十首其五,《剑南诗稿》卷一[13]7

静觉此身犹外物,懒思与世永相忘。

——《连日扶病领客殆不能支枕上怀故山偶成》,《剑南诗稿》卷四[13]278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蒂胸。

——《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剑南诗稿》卷二十九[9]181

清静全胜欲界天,逍遥不减地行仙。

——《致仕后即事十五首》其八,《剑南诗稿》卷三十九[10]102

因此,陆游主张:“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野堂》四首其二,《剑南诗稿》卷三十三)[9]313纵观陆游的诗稿,“静养”凡1见,“静思”凡2见、“静坐”凡4见,“静听”凡4见,“静看”凡5见,“静观”凡17见。从以下诗句可见,陆游本人的确是因静而得闲的:

时平更喜戈船静,闲看城边带雨潮。

——《逍遥》,《剑南诗稿》卷一[13]56

赐休暂许养衰残,静院翛然昼掩关。

——《休日》,《剑南诗稿》卷十二[2]356

小筑茅茨镜水滨,天教静处著闲身。

——《小筑》,《剑南诗稿》卷十六[3]75

清泉浴罢西窗静,更觉茶瓯气味长。

——《昼睡》,《剑南诗稿》卷十九[3]268

已占江湖宽处老,绝知日月静中长。

——《静院》,《剑南诗稿》卷二十四[3]473

归来静卧茅檐底,如觉闲中白日长。

——《闻鸟声有感》二首其一,《剑南诗稿》卷三十七[10]5

而从下列两句来看,更可以印证,陆游的确是把“静”作为休闲工夫的:

客来莫笑席尘凝,静处工夫却少增。

——《书室》,《剑南诗稿》卷二十七[9]114

茅斋遥夜养心君,静处工夫自策勋。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其三,《剑南诗稿》卷六十七[11]180

他还赞赏他的朋友徐子礼:“末俗纷纷只自谩,惟公肯向静中观。闲看此事从何得,正自它人著力难。”(《题徐子礼宗丞自觉斋》,《剑南诗稿》卷二)[13]97

有趣的是,西方休闲学家也注意到了古代文士对“主静”的提倡。美国休闲学家托马斯·古德尔指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休闲主‘静’(注重内省),而西方人却是主‘动’(注重外在表现)”[22]98。从陆游这里,我们找到了这一论断的确凿证据。

[1] 潘立勇,陆庆祥. 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2011(4).

[2]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二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三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4]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八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5] 胡伟希. 中国休闲哲学的特质及其开展[J]. 湖南社会科学,2003(6).

[6]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六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7] 苏状. “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对“闲”范畴的文化美学研究[D].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8][法]卢梭. 论语言的起源[M]. 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9]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四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10]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五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11]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七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12] 殷翔,郭全芝. 嵇康集注[M]. 合肥:黄山书社,1986.

[13] 钱仲联,马亚中主编. 陆游全集校注:第一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14] 老子. 老子[M]. 李存山,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5] 王先谦. 庄子集解[M]. 陈凡,整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16] [日]横山伊势雄. 关于陆游诗的“愤激”与“闲适”:下[J]. 张寅彭,译.古典文学知识,1998(5).

[17] [荷兰]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M]. 何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18] Thomas Goodale & Geoffrey Godbey, 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Philadelphi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1988.

[19] 唐圭璋编纂. 全宋词:第三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20] 戴圣编. 礼记[M]. 崔高维,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1] 向世陵. 中国哲学“反本”“复性”论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5).

[22] 马惠娣. 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编校 彭巧燕)

Lu You's Methods of Mental Relaxation According to Nature

ZHANGHui

(Chinese Depart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Lu You's relaxation methods has two sides: 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On the aspects of mental relaxation methods,Lu You advocates doing whatever one pleases. It is primarily shown on the following: way of idleness,way of maintaining childlike innocence,way of carpe diem and way of tranquility. It is of som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people to get rid of the worldly winding and enjoy the leisure life.

Lu You; leisure; method

2016-12-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然与超越:宋代休闲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CZX073)。

章辉(1975— ),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云南省美学学会理事、滇中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美学原理、休闲哲学研究。

I207.22

A

1673-0313(2017)02-0100-07

猜你喜欢
诗稿工夫陆游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工夫”与“功夫”
校园诗稿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