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医学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究

2017-03-10 03:30杨恒月刘舒燕王庭之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学类双创医学生

杨恒月,刘舒燕,王庭之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双创”背景下医学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究

杨恒月,刘舒燕,王庭之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席卷各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也成了各大院校探讨研究的热点。而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全面开展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显得愈加重要。文章分析了医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和现状,从强化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搭建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等方面探究了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途径。

医学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支持体系

2015年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瞄准9项改革任务,推出30余条具体举措,自此一股“双创”热潮席卷各大高校。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随着医疗领域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更应与时俱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医学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医学理论、技术的创新,还可以促使更多医学生自主创业,为推进新医改和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培养最具有开创个性的人,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也并未能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创业教育单单等同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老师认为,医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专业人才,再加上医学专业的复杂性、严谨性,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医学生就应当把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的首要任务,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着重于商科类学生的教育,于医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比较注重形式,基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较少落实于实践,很多时候都是照搬其他理工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能够结合医学生自身的特点,融入医学特色,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投入创新创业的引路者。目前,大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以学生辅导员为主,基本是“半路出家”,并不具备专门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多只是进行了短期的创新创业培训,只能教一些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课堂仍采用“灌输式”教学,不能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创业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性作用。有些医学类高校会聘请一些具备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来授课,这些创业者的业务能力很强但并不具备相关的医学背景,对当前及未来的医疗行业发展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对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针对性。

3.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清,创业意识淡薄

大部分医学生择取医学专业,或是对“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憧憬,或是被告知从医是稳定的、高收入的、受人尊敬的职业。受此影响,学医的学生专业归属感强、职业忠诚度高。学生从入学起就把主要精力投入专业学习中,随着专业课程逐渐加重,学生更无暇关注、参加创新创业学习。与此同时,医学生的父母对孩子毕业后去医院工作的期望值往往很高,所以大部分家长并不支持、鼓励子女创业。随机抽取了针对本校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仅有4%的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打算。

4.学生创业实践机会少,缺乏有力的创业支持体系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相对较薄弱,很多院校还是局限于纯理论的课堂教学。有些院校虽然组织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创业比赛、创业课题研究等活动,但也只是极少数的学生能受益,况且其中不少院校也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比赛,并不会将创新创业计划、调查研究内容等付诸于后期实践。另外,众所周知,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业者会面临资金、人脉、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种种困难。而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如它面向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相关执业资格证等,所以医学类学生创业会面对更多未知的困难,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的支持帮助。而目前学校、卫生相关部门等对高职类医学生创业给予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二、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探究

1.强化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就业或者创建企业教育,而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医学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在“双创”背景下,顺应“新医改”的要求,充分认识现代医学教育新的使命,把握当前医疗科技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从而探索出符合医学生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想,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兼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组建一支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有较强的专业性,它的教学团队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而且需要对医疗行业有足够的了解。医学类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从自有教师队伍里遴选一批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有过创业经验或想法,组织参加过大创类比赛等的老师,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外招贤纳士,招聘一些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充实教学团队。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医疗创业企业家、医疗机构管理者、知名的创新创业教育家以及自主创业的优秀校友等成立一支校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校内教学团队可以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校外教学团队可以传授学生医疗创新创业的实用知识和实战技能,两者强力互补,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职类医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3.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发掘自己的重要窗口,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更容易从社会活动中形成对自身的了解与评价,能够使他们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正视自我、接受现实、接受他人、与人为善、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2]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少医学生认为创业只适合商科类专业的学生,觉得医学专业的创业遥不可及。因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可以深入挖掘校友中的成功创业典型,邀请他们回母校开展座谈会、专题讲座等,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医疗行业的创业者,意识到医学生成功创业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一个创新创业文化走廊,宣传政府最新的创业激励保障政策、大学生创业比赛信息、优秀企业家专栏介绍等等,让学生耳濡目染。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创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创新创业,激发创业热情。

4.搭建医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医学类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尽可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学校除了可以出台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特殊政策,如放松学籍管理、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资金支持,还可以成立创业协会、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等,提供学生交流实践的平台。如笔者所在学校,各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先后创办了特色盐卫焙烤坊、伊美美容中心、绿植小作坊等微创店铺,校团委、学生会也成立了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定期举办创业讲座、开展创业策划沙龙活动、邀请医疗行业成功企业家谈谈创业经验等,协会里学生通过学习交流积极参加了市里、省里的各项创业计划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1] 冯丽霞,等.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

2017-01-19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97)

杨恒月(1990-),女,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护理药理学,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医学类双创医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