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10 03:30樊新波王桂红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职改革专业

樊新波,王桂红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2.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樊新波1,王桂红2

(1.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2.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课程建设是目前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文章针对目前高职焊接专业招生困难与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立足于能力本位项目引领的项目化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措施,并介绍了我院焊接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的阶段性的实践成果,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型焊接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现状分析

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然而焊接给人们直观感受是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等特点,目前湖南省只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每届毕业生不足400人,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并且每年都面临招生困难的境遇。同时,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以及单独招生,招生要求不断降低,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差、学习不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出现低头族,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等现象在高职校院极为普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无论是从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式改革都对推动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学校一方面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切实做好内容改革,这两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保障。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措施

课程建设与改革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教学内容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应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前提下,紧随焊接岗位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产品,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内容组织

焊接专业课程按照理实合一的要求,在通过一定课时的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上,大部分时间在焊接生产性实训中心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企业生产岗位工作职责确定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实际真实项目进行整理设计,然后把知识点全部打散,根据生产任务匹配知识点,把知识点、能力点全部穿插在整个项目之中,将学生分组分别安排在实训中心承担不同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指导,还原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全面提高人才岗位基础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

2.融“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模式由原来的知识传递过渡到知识消化;老师从传统的讲授过渡到行为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参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从集中教室授课走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化、数字网络化”转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作法是部分专业课采取“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3.“专兼结合,双师授课”课程教学队伍组建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让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走进课堂,对于操作技能的提升和生产经验的传授具有良好效果,学院专职教师承担主要的教学工作,其余教学通过聘请企业人员承担,规定总学时20%的工作量必须由兼职教师完成,确保让学生接受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达到专兼职教师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的目的。此教学模式深受企业专家和学生的欢迎,企业技术骨干经验也促进了学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4.“产学一体、带徒传技”情境教学环境

产学一体全面构建情境教学环境,建设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学习场地,确保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真实、具体和有效。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院先后创建大师工作室。其中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第一年利用省级“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徒传技、攻关克难,为企业解决难题1-2项;第二年建成国家级“周树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解决焊接难题,对焊接专业发展方向做出探究,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湖南机电职院创建艾爱国大师工作室,联合华菱湘钢建立重点实验室解决企业焊接难题。

5.“网络化、共享型、碎片化”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借助互联网技术制作面向焊接专业的微视频、动画等数字资源包,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型数字化课程学习平台,全面服务焊接专业学生学习,同时社会从业人员也可以在线充电。湖南机电职院、长沙航空职院通过校企合作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联合,开发多门项目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已建成“自动焊接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湖南机电职院承担湖南省焊接示范特色专业重点项目,出版了系列任务驱动型教材以及硬件建设项目成果。

三、建设成效

1.我院初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以服务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为前提,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铁建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采取“四进阶式”岗位训练环节,分为:识岗(认知岗位)、仿岗(企业岗位模仿操作)、跟岗(师傅指导下企业现场实训)、顶岗(校外顶岗实习)。专业课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由学生分别担任生产、组织、管理、技术、工艺、操作、检验等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稳步推荐项目化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方法,定期召开专职委研讨会议,通过企业调研、岗位分析、专家评估,最后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依据焊接操作工、焊接检验员、焊接工艺员及焊接班组长四个典型岗位的职业能力递进关系,设置《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操作》、《焊接质量检测技术》、《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工艺评定与规程编制》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施一体化教学,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从做中学,学生学习热情高,教学质量大为提高,较好地改善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等现象。

3.学院成立焊接专业协会,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导师制活动,充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专业了解更深入。

4.依托超星泛雅慕课等课程开发平台,大力推行名师课堂、网络慕课资源建设,初步构建了系列焊接专业核心网络慕课,将互联网新技术充分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实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院对于重点专业群大力支持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网络课程,学生能在线学习专业知识,完成相关的考核,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转变。

四、存在的不足

1.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顶岗)实习的初级阶段,与企业的合作有待加强,校企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沟通交流仍显薄弱。企业人员参与课程项目载体、内容设计较少。

2.理实一体化教学落实不到位,一体化教学一方面对教师动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由于成本厂地设备等原因,项目任务无法实施。目前我院以焊接方法构建的课程体系,以板-板,板-管,管-管为项目载体的实训内容,无法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情景。

3.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慕课教学课件、图片、教学视频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移动端学习网络课程需要较大流量等问题。

[1] 李志民.互联网正在倒逼大学课堂改革[A].中国教育网络,2015,(5):1.

[2] 孙百鸣,赵宝芳,杨兆辉.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6,(1):58-60.

[3] 张立峰,崔琦.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412-413.

2017-02-12

樊新波(1984-),男,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改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