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新罗留学生对唐文化的认识走向

2017-03-11 06:38关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新罗儒学留学生

关贺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唐朝可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时期及对外政策最为开放王朝,加之在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制度下所孕育的唐文化吸引了以新罗为代表的亚洲邻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竞相派遣留学生赴唐学习。这些留学生在立足于唐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收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形成了对博大、开放、包容的唐文化的高度认同。

1 唐朝开放政策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定位

1.1 唐朝文化能力的自信与外国留学生的涌入

教育的基础是经济的高度发达,唐朝繁盛的政治经济为唐朝教育制度的发达提供了保障,加之唐朝拥有兴盛的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让统治者实施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在教育上体现在不仅允许周边国家的子弟入唐学习,同时还为外国留学生们在唐朝留居和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据史料记载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扩大国学特别准许蕃国子弟入学“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1]。”这些国家都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其中新罗则是仰慕和学习唐文化中最典型的国家之一,从官方渠道来说,新罗政府每年向唐派遣十名官费留学生,新罗政府供给书费,除买书外,在唐的留学期间所需全部费用由唐朝供给并免除课役。从民间渠道来看,虽然一切费用均需自理,每年有大量的通过非官方程序的新罗学生入唐求学。同时,一小部分的新罗留学生参加唐科举考试,留在唐朝任职为官,这进一步表明唐政府拥有的宽阔的大国文化和政治自信。

1.2 唐朝留学生制度的设置及对留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

留学生到达唐朝以后,先由鸿胪寺负责接待和管理。鸿胪寺是唐朝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门,其掌管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管理来华的留学生。入唐求学的新罗留学生都必须在鸿胪寺登记注册学籍。可以说鸿胪寺是留学生进入国子监之前的中转站。留学生在唐学习期间一般同唐朝学生在一起,因此其学习的场所一般都是在国子监进行经学、史学、文学、法律、书法、算术等学科的学习,当然也可以参加唐朝专门的学校学习更为专业的知识。对于留学生来讲,对其极具吸引力的一项制度是唐朝规定留学生还可以参加宾贡考试,并且授予考中者官职。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既增强和刺激了留学生学习和在唐生活的积极性,也对他们形成强烈的唐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留学生对唐文化自觉的表现

2.1 对唐朝语言的习得与使用

博大精深的唐文化是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悠久的东方文明对于留学生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文化源远流长,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对于唐文化在来华留学生教育领域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语言的学习中。在唐朝留学生入唐后进入国子监进行学习,国子监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儒学经典,因此要真正理解唐朝文化必须掌握汉语,只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唐文化,很难想象到留学生在没有汉语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国子监学习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如何在宾贡科制度中获得官职,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等等。另一方面,汉语作为唐朝与周边各国交流的工具,向其展示了唐朝的强大的文化自信。唐朝的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文艺习俗等各个方面通过语言的形势表达出来,而留学生在深入学习唐文化后自然占有更大的语言优势,那么罗唐留学生之间的诗歌创作也成为了留学生对唐文化认同的典型映像。以新罗留学生崔致远为例,崔致远是新罗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新罗时期入唐留学的代表。崔致远居唐十六年,其中更是入藩幕刀笔为吏四年。而唯一遗存的自编诗文集《桂苑笔耕集》,正是收集了他在唐朝扬州高骄幕府所撰写的公私应酬骄文和诗歌,这充分展现了崔致远饱受唐文化的丰厚滋养与熏陶,展示了新罗留学生对唐文化的高度认同。

以新罗留学生为代表的入唐留学生在入唐后,由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语言文化等不同,在收到唐文化的冲击后容易产生较为波动的心理情绪,产生孤独无助的消极情绪。例如,在如朴仁范的《早秋书情》:

古槐花落早蝉鸣,欲忆前年此日情。

千绪旅愁因感起,几茎霜发为贫生。

堪知折桂心还畅,直到逢秋梦不惊。

每念受恩恩更重,欲将酬德杀身轻[2]。

诗歌中提到“花落”、“蝉鸣”等意象点题到早秋时节,而又回忆起前年的今日是由故乡来到了此地,心中惆怅万千,旅居此地千般愁绪四起,华发也已经悄然爬上肩头。在这秋日来临之际,作为一介书生的作者还惦记着有朝一日能够“折桂”还乡,这份思绪也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慢慢消散,曾经笃定的中举入仕的信念也在等待中慢慢消亡。作者每每想到曾经受到的恩惠心中便燃起勇气,恩情总要以更郑重的形式报答回去的,但是如果始终不得出人头地,便以性命相报。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一个入唐留学生通过学习唐朝文化、考取功名为国献力的形象,这也说明此时的新罗留学生已经能够具备较高的语言基础,能够清楚表达其在唐学习中产生的情绪观念等。这里要明确的是,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也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一部分,留学生们对唐朝诗歌写作的熟悉证明了其对学习唐文化也有了较强的认同感。

2.2 对唐制度的宣传与利用

儒学制度的传播与汉字的传播及深入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汉字的传播也促使汉文典籍迅速传播开来。随着新罗留学生入唐进入国子监进行学习,主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儒家典籍为主,因此留学生在唐学习期间习得主要是儒学思想,在回到新罗后,由汉字所承载的儒学思想也在朝鲜半岛传播开来。唐朝的制度文化便通过汉字、书籍、儒学思想等逐渐渗透到新罗的国家制度建设中,儒学思想开始引导新罗社会向儒学思想设定的方向上发展开来。

留学生对汉文化的强烈认同的另一重要标志,体现了归国后对唐文化的宣传、利用和发展。以新罗对儒学的学习为例,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开创了朝鲜用汉语著述、记录公文甚至是撰写国史的先河。因此可以说,崔致远可以称为“新罗汉文学鼻祖”,以期为代表的新罗留学生在唐学习期间,积极吸收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科学等,在他们回到新罗后,在新罗政府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并且仿照唐朝的政治、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本国的政治、教育体系,仿照唐朝的科举制,改变了原有以武功强弱进行官吏选拔的制度,建立了读书出身科,依据唐制修订礼仪和刑罚,仿照唐朝田制实施丁田制等等[3],这些制度从不同方面维护了新罗社会的发展,进而维持了朝鲜半岛200多年的统一局面。

2.3 对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唐代留学生不断吸纳唐朝的文化智慧,提升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尤为明显,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的引入新罗,大大提高了新罗社会各个层面对唐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此外,在景德王十六年,新罗对全国范围内地名进行改革,这些地名蕴含着诸多汉化迹象,成为新罗学习唐朝文化的典型映像。这些都能够体现新罗留学生对唐文化的已经具备高度认同。

唐代留学生深受唐朝文化的滋养和熏染,他们系统的学习和吸收了唐代的先进文化,对唐代的科技文化技术同样有着深切的了解。这些留学生归国后也担当了传播和弘扬唐朝科技文化的使命。唐朝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所取得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占有相当的优势地位,许多入唐留学生除了研习儒学典籍之外,还专门学习科学技术。此外,在留学生归国时,也会携带大量的科技方面的书籍。日本就曾将涉及数学、天文、医学、军事等方面的三千余卷书籍带回日本。新罗也在其“国学”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数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在历法上,新罗在647年开始改用德福从唐习得的《麟德历》。唐朝还拥有相当完备的医疗体系和较高的药学水平,唐代《千金方》、《伤寒论》、《广利方》等传入新罗,朝鲜医书《乡药集成方》中至今还保有《广利方》的部分内容。

3 唐代新罗留学生对唐文化的创新与自觉践行

只有经过文化认同和价值的整合与过滤才能成为共同的文化自觉行为。唐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突出的文化地位,推动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步,展示了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其中留学生教育是唐朝与外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唐文化以留学生为依托展开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广泛交流。留学生对唐文化的高度认同成为唐文化传播于周边国家的重要形式,在归国后也开始对唐文化进行自觉的践行。

在唐文化的智慧充分涌入新罗后,留学生们开始对其与新罗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子进行交流和磨合,在这种文化实践中寻求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探索出一种既有唐朝文化风格,同时还能获得新罗社会认可的文化新形态。即在其传播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留学生们不断寻求唐文化中的精华与新罗社会所相通融的内容,在唐文化中寻求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构建起新罗社会当时需要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也使唐文化与日俱新,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立足现在,了解和培养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能够加强我国的文化教育实力的宣传和发展,保持世界文化教育的多元性、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郭丽.唐代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述论[J].北京社会科学,2016(10):65-72.

[2]张珊.唐代留学生汉语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7.

[3]王周昆.唐代新罗留学生在中朝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09-115.

猜你喜欢
新罗儒学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儒学交流在路上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娄新罗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