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17-03-11 06:38周子喻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史观比较法高中生

周子喻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12)班,广东深圳 518028)

历史素养的养成和提高,在于日常学习与生活对于历史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其具体表现在,对于一个问题或事件运用历史的角度去感知与认识,并经过自己内心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观念得出相应的看法或对策。这种以历史角度出发的问题处理方式,不仅能将历史思维与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还能够体现出对于问题认识的深刻性与思维的开阔独特性。在高中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比较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我们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并在学习中以历史视角深度解析历史事件发现其内在规律、性质与特点,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与历史素养[1]。下面笔者将就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如何利用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运用,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1 双向比较不同时期性质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历史事件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流动、生活环境与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出现了许多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虽从表面看十分相似,但其却也可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同样一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事件,其内在却又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运用比较法,将相应的历史事件结合并对其比较分析[2]。这样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能促进我们利用比较法开拓学习视野,培养全面认识思维能力与历史素养。

例如当高中历史老师讲到彼得大帝的改革时,我们应当联想到在俄国历史上的相似改革事件,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将这两者通过纵向比较时,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两者虽然在俄国的发展历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响应与变革,可是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在彼得大帝改革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封建性质的改革。再比如说在讲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以对于中国戊戌变法进行横向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虽然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都是以拯救民族危亡复兴民族为己任为根本目标,但是受到两者国内环境、改革推行主体、具体实施措施与顺序的差异[3],最终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明治维新取得成功日本开始走向资本主义强国道路,然而戊戌变法失败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愿望落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利用横纵双向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性质与意义,通过比较法加深学习印象并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最重要的是促使我们运用双向比较方法去感知历史的发展,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历史并能够将其优秀的思维模式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从根本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2 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相同历史问题的表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具有连延性并呈阶梯性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个历史问题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相同历史问题分时期比较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4]。比如在学习国共两党关于统一战线时,我们可以将不同阶段两党对于统一战线的看法进行讨论,分析两党对于统一战线的倡导,与各时期各条统一战线对于中国的影响与其特点,还有其建立的背景又是如何?我们在讨论中积极查阅资料并加以分析,最后在通过老师进行引导补充,这样能够促使我们对于统一战线这段历史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对于我们了解统一战线的意义并树立伟大的爱国统一情怀也有重要意义。与之相近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我国历史中的土地问题。土地是人民乃至社会的安生之本,不同时期对于土地的处理办法也有其差异性。最典型的莫过于近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两者在不同时期虽都是为了使耕者有其田并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天朝田亩制度过于强调平均主义,压抑了农民的耕者热情,使之最后走向了衰败。从另一方也可以看出农民阶级依靠自身力量打碎封建土地制度具有很大的难度。然而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进行对于土地的改革时,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在我国农村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我国终于完全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这种对与历史问题的全面比较,能够促使我们对于问题有更深入的洞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其历史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3 比较不同阶级在同时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实践表现

在整个历史大潮中,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来自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在阶级社会中,其主要矛盾又源自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不同阶级之间受到不同的主要构成群体、社会地位与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政治观念[5]。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不同政治思想观念的甄别,这样将更有利于我们认识到反动派与封建落后阶级思想的腐朽性与错误性,对于先进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政治理念有更深入的认可。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将鸦片战争后的各个民族阶级在面对外国侵略时的不同表现与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6]。我们自觉对于各个阶层在这段历史中的表现进行讨论分析,并最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阶级框架,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学生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对其的理解,还能够使我们在思考分析过程中,认清各个阶层的思想本质,并最终看清中国共产党不光是历史的选择还是人民的选择与拯救民族危亡最正确的选择,促进我们优秀价值观与正确政治思想理念的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例子有著名的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于社会各个阶级的表现进行思考,促使我们在思考过程的对于不同阶层的分析能力与对于不同角度下历史事件的认识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 双向比较同一历史的发展历程

历史的不断发展,其之所以能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学习研究,除了其本身的魅力和不断被发现的历史现象、历史故事与历史物件等,还有其在发展历程中不同阶层以不同的阶级视角或不同时期的社会核心观念,对与其看法与研究的不断革新。在这种不断革新的研究探索背景下,不同的视角之间往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例如我们在学习清朝乾隆时期时,以纵向的视角来看当时的乾隆时期在我国的历史上处于空前强大的地位,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军队的强盛与国土的广阔都达到了历史王朝之最。但是当我们通过横向比较时,以世界的视角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乾隆时期虽国力空前强盛,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已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尤其是后期的排外思想注定了这个空前强大的国家终将被取代[7]。双向比较国家发展历程,深度剖析各历史阶段发展要素与地位,对于我们历史素养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5 运用不同史观比较同一历史事件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对于各种史观有正确的理解并有一定的运用与甄别能力。常见的史观有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与近代化史观,其中全球史观就是一种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史的方法其上节亦有运用,再者对于近代化史观来说,就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方位变革的视角,其核心是政治的民主化与经济的工业化。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通过不同的史观去探索它,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看法。由此高中生应当积极利用不同史观去解读历史事件,我们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同史观的知识分析历史,培育自身的历史素养。

例如当我们在解读一代伟人孙中山时,积极思考并利用不同史观对孙中山进行评价。从革命史观来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孙子山不仅领导了辛亥革命还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创者。从全球史观来看孙中山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整个世界落后国家的苏醒,鼓舞了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区人民取得民族解放的斗争,是影响世界的伟大政治家与革命家。从不同史观出发,对于人物的解读都有其依据以及正确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于人物有更深入与更全面的了解和感知,还能使我们利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史为鉴为我们当代高中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6 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对于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培养目标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学生应当以史为鉴积极运用比较法,跟随教师的正确脚步学好历史知识,力求能够运用不同历史角度、不同史观与不同层面全面去分析历史问题,利用比较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洞察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适应时代需求。

[1]王改香.比较法在高中生历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价值[J].新课程,2017(6):60.

[2]徐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较法运用探微——以《理性之光》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4):130-131.

[3]陈雪敏.从选考看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时空观[J].教学与管理,2017(31):236-237.

[4]王彬.浅析高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7(7):38.

[5]赵静.浅谈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7(9):185.

[6]张波.谈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6):36-37.

猜你喜欢
史观比较法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