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师幼关系模式下建构主题活动的实践尝试

2017-03-11 06:38潘冬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师幼经验建构

潘冬勤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娃幼儿园,江苏淮安 211600)

新课程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的。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学习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既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获得与主题有关较为完整的经验,也凸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对主题内容要有较强的选择能力,每个主题活动又综合了相互紧密联系的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但老师在选择主题的时候往往会受主观判断和传统观念及教育形式的左右,出现随意性、盲目性、“教师中心论”等教师单方面选择和控制主题过程和内容的局面。尽管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具体落实到教育行为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寻找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方法和途径,让孩子参与到主题的设想和建构中来,使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师幼互动”的良好模式下,建构主题活动。

1 实践设计

1.1 主题活动课程设计目标

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教育活动加以支持,从确定目标开始,寻找相应的活动主题。

1.2 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可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选作主题。在主题活动的预设初期,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发现其中的教育意义。

1.3 从现有的内容和材料中发现教育价值

有些学习内容和材料会有规律呈现,教师和在幼儿共同相处中不难发现一些材料中隐藏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也常常是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

1.4 优质师幼关系下建构主题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4.1 创设主题活动过程中,主题活动的整体性

在选择主题和设计活动时,应考虑主题活动对各学习领域的涵盖性,尽量把各种学习内容包容进来,但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应该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幼儿探究材料。从列出主题名称、确定主题活动目标到主题活动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到整体性,让幼儿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

1.4.2 在主题活动的建构中把握幼儿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主题活动通过提供一个整体性的外部内容结构来影响幼儿,使之形成内部完整的经验结构,但这也很容易让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引向课程的外部,而忽视幼儿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建构主题活动时应该注重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幼儿加以适当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2 具体实施

主题活动从预设、启动阶段,实施、展开阶段到最后的丰富、形成阶段,无论在哪个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使主题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同时每个阶段又都有不同的组织特点。

2.1 主题活动的预设、启动阶段:师生共同搭建主题脉络

在确定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往往会有“万事开头难”的感觉。教师首先遇到的困惑是选择怎样的主题才是合适的。

只有当幼儿的经验得到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幼儿对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探索欲得到了满足,同时又包含比较有意义的教育价值时,这种活动才是幼儿喜爱的并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因此,我们的主题活动应该由师幼共同搭建主题脉络、共同向往开展的主题活动。

2.1.1 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提升幼儿现有经验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去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从中抓住教育的契机。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去提升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作为幼儿的引领者,帮助他们整合零散的经验,从中提炼出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学习中即能收获知识,又能感到愉快,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主题的建构中来。

2.1.2 创设问题情景,归纳、提炼成为主题脉络

幼儿自身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很零散的,没有逻辑的,甚至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但问题往往是一个新主题产生的起点,教师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帮助他们创设出问题情景,并进行归纳、提炼,就能产生出一个主题脉络。

2.2 主题活动的实施、展开阶段:师幼互主体关系推动主题深入开展

教师和幼儿作为教育活动中平等交往的主体,他们是不可分割的。幼儿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问题、主张、想法等,并希望得到教师的回应。对于教师来讲也并不是将活动内容直接、现成的呈现给幼儿,而是一种经验共享、融合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建构、推动主题的发展,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的深刻理解。

2.2.1 物质、心理双重准备,是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善于随着主题的深入不断调整幼儿在心理上的适应性,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物质材料上的提供也应该随着主题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达到材料暗示的效果。

2.2.2 重视幼儿亲身体验,不同层次幼儿都能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建构中

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幼儿动手,亲身体验,自主获得一些生活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就可以针对性的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参与到难度不同的主题建构中来。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找准时机与幼儿交流互动。借助区域活动的帮助,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完全释放自己的身心,没有束缚,专心投入到活动中,提高探索的机会,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参与主题建构的机会。

2.3 主题的丰富、形成阶段:回顾整个主题,感受主题建构的愉快过程

随着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实施,就会逐步形成比较丰富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把幼儿在主题中的成果保留,制作成主题墙,这样比较直观的看到整个主题的进程和成果。也可以通过谈话、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和同伴相互谈谈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收获和乐趣。不管是哪种形式,把握以鼓励、启发为主提升、梳理幼儿经验的原则,都将有助于幼儿树立信心,在主题活动的建构中享受乐趣。

3 实践结论

在主题活动建构的不同阶段中,教师和幼儿始终以一种优质、健康的关系进行互动,教师尊重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取向,也不失教师作为引导者、推动者的主导地位,共同建构主题活动,并使主题活动成为一种愉快的过程和收获,成为双方都向往的活动。同时在这种优质师幼关系模式下建构起来的主题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平台,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让孩子在自由而和谐的气氛中得到知识和发展,也可以让我们教师摆正心态,真正的和孩子在一起,真正的融入他们的世界,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让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也让他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种优质的师幼关系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建构,但在其中也还有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地方。作为教师更多的去观察、了解、熟悉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一同的主题活动的建构中发展和成长。

[1]刘炎.学前教育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霍力岩.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西彭海蕾.幼儿园主题教学研究[M].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师幼经验建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