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2017-03-11 06:38高广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高职生身体素质

高广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109)

1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作为职业院校,高职教育的宗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体系在构建中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但是一直以来,高职体育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复制普通高等院校,而缺乏职业能力导向的意义。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体育训练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即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对就业者的身心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生其在未来就业中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良好的身体素质则是其应对职业竞争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体育训练的益处不仅在于身体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在职业导向训练中,能够提高学生应对职业压力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教学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高职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与完善。但是实际的教学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依然停留在泛泛而论的阶段,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只能从形式上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实际益处。具体来讲,其面临的问题主要为:其一,体育教学理念陈旧,职业导向的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将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教学培养的核心目标,忽视了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更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训练进行针对性设计,这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缺乏目标的引导,从而逐渐失去了参与运动的动力;其二,专业课程的分析不合理,活动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在职业导向的背景下,高职生的体育课程需要迎合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与相关专业的沟通与互动,对于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可能产生的身心问题缺乏了解,使得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影响了体育实践效果;其三,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但是对于一些高职生而言,优越的物质条件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懈怠,尤其是在移动智能设备不断普及的条件下,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电脑、手机,严重消磨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影响了身体素质。

3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1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师生的职业导向意识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而言,转变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以职业能力而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第一步。在教学实践中,院校、教师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课程为核心的理念,将学生的成长作为体育教学实践的出发点,根据高职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引入相关训练项目,制定科学训练方案,让高职生不仅能够获得身体素质提升的机会,还能够在体育实践中改善心理环境;其次,坚持职业发展方向,打破高职体育教学照搬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僵化模式,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出发,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宗旨,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教学相结合。

3.2 加强专业分析,改革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的体育教学,简单来讲就是迎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和心理训练,这样的教学导向能够打破传统的宽泛的体育教学体系,让高职生的体育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基于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院校、教师应该加强专业分析,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对于机电、工程、汽修等理工科类的学生而言,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对于身体的耐力、平衡力、灵敏性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针对训练;而对于文秘、财经等人文学科的学生而言,长期的室内工作对其耐心、注意力以及抗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韵律体操、体育舞蹈、拓展训练等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及抗压力、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3.3 针对学生特点,完善高职体育教学层次

层次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忽视这种客观实际,为学生制定整齐划一的体育训练项目,不仅会遏制一部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还会增加学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院校、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教学条件,为学生设计层次化体育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切实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专业需求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在分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一方面通过调查摸清学生对体育训练项目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教学指导,在层次化训练中保证学生安全。

3.4 增加健康保健指导,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体育锻炼与健康保健是体育教学的两个主要模块,但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学校、教师一直将体育训练作为教学实践的重点,忽视了健康保健的引导。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还应该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自觉进行体育训练。高职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多以技能型岗位作为主,而繁重的工作压力,极容易造成身体亚健康状态,并产生职业懈怠等问题。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从理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训练对改善身体素质的益处,提高其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健康保健指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未来就业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并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学生就能够根据身体需要自觉设计体育训练方案,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3.5 注重组织建设,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训练不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到课后,在实践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校园内相应的体育组织,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机会,调动其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进而在高职院校构建良好的体育氛围。鼓励、支持体育社团的创办,让学生自发组织体育训练,并在器械、场地上给予支持,在训练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让学生的体育训练更有成效,例如支持学生开展羽毛球、篮球、排球、跆拳道等协会,让“体育同好”能够在组织中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师也可以应学生的要求,参与学习指导,并利用社团竞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成立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相关组织,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及时发布体育竞赛信息,并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而这为学生未来应对职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总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新形势下的社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深度结合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确定体育教学策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1]谭丽清.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1):24-25.

[2]朱时懿.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35):195-196.

[3]曹桂祥.试论职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40-42.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高职生身体素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