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中洛阳旅游深度开发对策研究

2017-03-11 13:06
关键词:洛阳起点丝路

李 玉 华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一带一路”战略中洛阳旅游深度开发对策研究

李 玉 华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洛阳历史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现实中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旅游的重要节点,将来要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高点城市,这是洛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旅游深度开发的三个基本点。洛阳旅游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的政策机遇,力争在国家“一带一路”,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东方起点;重要节点;旅游高点城市

洛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重要地位,洛阳旅游应在国家“一带一路”,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鉴于现在所说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难以包括洛阳,故笔者重点论述洛阳旅游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对策。

一、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城市

洛阳长期是中原王朝统治中心之所在,不仅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东方起点,而且是隋唐大运河的中枢城市。之所以强调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城市和隋唐大运河的中枢城市,目的是占据旅游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旅游在洛阳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加快洛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创建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极和中原副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一)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争论

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历史学家赫尔曼第一次将我国经西域与古希腊、罗马帝国的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到底是西安还是洛阳,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的认为起点是长安(西安),因为其当时为西汉及盛唐的都城;但多数学者认为,虽然当时长安为中国的都城,但是洛阳也位于都城之列——东汉建都洛阳,这时古丝路依旧畅通;唐朝时有东西二都,女皇武则天更是将都城定在洛阳,洛阳同时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及政治中心。所以,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

1994年,我国决定将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与相关国家联合申遗,但当时的问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还不确定。2006年,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召开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调会,认定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丝绸之路”项目的全称是“丝绸之路:长安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认定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是“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中国段共22处遗产,其中河南省4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可见,洛阳和西安一样是无可争议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已被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二)洛阳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地位的弱化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遗产城市。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新安汉函谷关遗址被列入丝路遗产名单,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被确定列入大运河遗产名单,但起初申报的白马寺、邙山陵墓群、唐恭陵、两京故道等没有被列入遗产名单。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定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正对宫城的南门,是中国古代都城最早的轴线大街——铜驼大街,宫门外的铜驼曾是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标志。隋唐洛阳城的正南门——定鼎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洛阳城的代表性建筑。2007年,国内考古学家首次在定鼎门南侧发现了唐代骆驼足迹,这是丝路沿线以骆驼作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有力地印证了洛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位于新安的汉函谷关遗址,是汉代设立在中原地区护卫都城及自洛阳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

目前,丝绸之路起点之争主要表现为西安强、洛阳弱。事实上,洛阳在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严重淡化。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从文化上讲,丝绸之路涵盖了中原文明从起源到扩散传播的完整环节,作为丝路起点和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洛阳,处于这一环节中最初和最根本的一环,故而洛阳旅游应该是整个丝绸之路旅游的龙头、根源和核心所在,是丝绸之路文化灵魂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西安的历史和洛阳同样悠久,加之现在的省会地位使其更加强势,洛阳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地位被严重弱化。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对洛阳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洛阳应以此为契机,重振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雄风。

二、洛阳是“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一)洛阳旅游发展的机遇及优势

1.洛阳要抢抓国家丝绸之路旅游的政策机遇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及2014年丝绸之路遗产申遗成功,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积极组织参与并筹办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部长会议,以推动沿线国家双边和多边旅游合作。2013年世界旅游组织(WTO)第六届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2015年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又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和地区旅游合作呈快速发展之势。国家旅游局相继确定2015年、2016年国家旅游年主题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各省区丝路旅游获得空前大发展。洛阳是丝路沿线不可或缺的旅游节点城市,一定要抢抓国家丝绸之路旅游的政策机遇,强化丝路旅游东方起点的品牌形象。

2.洛阳是“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

洛阳毫无疑问是“一带一路”沿线旅游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洛阳旅游产业基础较好,仅5A级景区就有5家之多,曾荣获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河南智慧旅游创新城市等荣誉称号,智慧旅游、旅游标准化工作位居全国前列,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河南省首家观测点城市。洛阳市现已代表河南省申报“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洛阳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代表河南省参评“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创新奖”等。截至2015年12月16日,洛阳当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表明洛阳旅游已经步入了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市有超过100家旅行社具备接待外籍游客的能力,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名扬海内外。

(二)洛阳旅游面临的难题和制约因素

当然,洛阳也要清醒认识到旅游发展面临的难题和制约因素。大家普遍感到洛阳旅游缺少大手笔,这方面与西安、郑州、开封、焦作相比,洛阳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和产业升级严重不足:一是旅游经济效益不高,较高的人气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综合收益。从人均旅游收入来看,2015年洛阳不足800圆,分别是成都、上海、青岛的70%、59.4%、44.9%。客源结构中入境游客比重偏小,2015年,洛阳市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还不到1人次。二是缺少龙头型产业带动性强的知名品牌,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和牡丹文化节等历史品牌仍是当家旅游景点。三是历史文化内涵展示明显不足,十三朝古都形象展现不够,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等丝绸之路遗址旅游也不成气候。四是旅游资源整合亟待加强,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洛阳市超过60%的景区仍是事业单位,“三权”不分,仍然停留在依靠门票收入阶段。五是长期以来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观光旅游方面,缺少像登封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封的《大宋·东京梦华》那样规模大、影响力强大、有震撼性、长期坚持演出的旅游项目。六是旅游配套资源和条件明显滞后。洛阳机场年乘客不足百万,而郑州已超两千万。相对来说,洛阳市的列车始发车少,高铁数量少,过境列车卧铺少且软卧铺票难买,导致产生旅游旺季时游客进不来、出不去等问题。

三、洛阳要力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旅游的高点城市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推进,洛阳再次迎来重铸城市辉煌的崭新机遇。洛阳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双申遗成功的契机,发展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洛阳旅游,实现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省市的协调互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早日把洛阳建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旅游中的高点城市。

(一)珍惜遗产传承,打造旅游品牌

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所主打的旅游产品仍以基础性的观光旅游为主,至今还没形成竞争力较强的丝绸之路旅游带,洛阳也没有形成特别强势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与西安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近年来,洛阳抓住丝路申遗和国家大遗址保护的政策机遇,加大隋唐洛阳故城、汉魏洛阳故城和汉函谷关等遗址公园的建设力度,特别是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明堂、天堂和九洲池遗址等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已成为展示洛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新地标。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把丝路遗产优势转化为丝路旅游知名品牌,具体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应天门遗址、天津桥遗址、“两坊一街”保护展示工程和南城墙遗址公园等,在市中心地带打造隋唐风格古都风貌,特别是要把武则天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和大唐神都形象展示出来。二是继续实施汉魏故城保护展示工程和白马寺扩建工程。要在洛阳东郊地带打造汉魏风格古都风貌,特别是把白马寺这座我国第一家官办寺院和丝路文化交流的象征展示出来。三是加大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争取早日把东方金字塔形象展示出来。还要加快二里头夏都博物馆、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河洛古城、天下龙门、华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涧西工业文化遗产群保护工程,让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遗产旅游品牌在洛阳落地开花。

(二)狠抓宣传营销,拓耕旅游市场

品牌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主导力量,营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未来。令人遗憾的是,在百度等网上搜索“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信息资料,有关洛阳的信息少之又少,甚至连一张图片也难以找到。如今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有好的旅游产品,还要敢吆喝、会营销,进行持久的大手笔媒体宣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城市形象已经树立,但因理论研究欠缺、官方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洛阳“丝路起点、运河中枢”这样特色鲜明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形象就黯然失色了。本来洛阳名声在外,日韩和东南亚来洛阳的游客较多,但近年来增速下降,与丝路沿线的西安、敦煌等热点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在当今信息时代,营销就是生产力,口碑就是效益。洛阳除要加大报刊、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宣传外,还要通过旅游一通卡、丝路品牌营销、丝路群星代言、新兴媒体等手段,向海内外策划推广洛阳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品牌。

(三)加强沿线合作,共建共享共赢

目前,丝绸之路沿线遗产旅游存在发展观念滞后、经济水平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协调机构不力、区域协作不强等诸多问题,洛阳作为地市级城市要牵头自然勉为其难。如今,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丝路沿线旅游,正在强化多行业部门、多省区参与的国际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开发,其关键是努力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共同体,共享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创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共推丝绸之路旅游形象,实现丝路沿线地区旅游共赢的局面。洛阳要放低姿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城市联盟,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整合开发与深入合作,促进丝绸之路遗产旅游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洛阳也要敢于作为,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景区景点、旅游城市和旅行社的联合,共同打造丝绸之路遗产旅游线路,努力实现丝绸之路遗产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实现差异发展,树立特色形象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是篇大文章,沿线地区应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洛阳旅游绕不开、离不了的是处理好与郑州、西安的竞合关系,在加强合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郑州是交通枢纽,西安是著名古都,洛阳要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合作,着力提升与郑州、西安等主要节点城市合作共赢的带动作用,强化与其他战略节点城市的产业对接与发展合作,在合作与竞争中提升自己的旅游竞争力。在“双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下,洛阳要树立“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的独特城市形象,在“一带一路”旅游战略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洛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充分发挥洛阳夏、商、东周、汉、魏、隋、唐等的独特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打造名扬海内外的华夏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五)发展旅游产业,提高竞争实力

旅游产业要素从传统意义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如今扩展为“食、住、行、游、购、娱、体、会(会议)、养(养生)、媒(媒体广告)、组(组织)、配(配套)”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组合,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洛阳要树立丝路旅游产业新观念,努力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丝绸之路旅游创意、文物文博、特色驿站、遗产文化、丝路动漫、旅游演艺、房车旅游等新兴的“旅游+”新业态,从而为洛阳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动能。要实现“旅游+金融”的深度融合,只有通过大投入才能实现大产出,促进丝绸之路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旅游大项目。例如,洛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对洛阳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强化政府扶持,创造良好环境

旅游大发展,政府的主导和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近年来,河南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郑州、洛阳已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的义务和担当。洛阳市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难得的机遇,加快洛阳航空港建设,积极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持续提升洛阳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强化洛阳经济增长极和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丝绸之路旅游专项扶持政策,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进驻洛阳,促进丝绸之路遗产旅游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N].中国旅游报,2016-12-26(1).

[2] 王志刚.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DB/OL]. (2011-10-17)[2017-01-19].http://news.lyd.com.cn/content/2011/10/17/989096.shtml.

[3] 马耀峰,刘军胜.中国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71-76.

[4] 李伯牙.申遗成功引发西安洛阳争议丝路起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6-27(2).

[5] 李巧玲,王学军,董原.丝绸之路申遗河南段洛阳旅游区形象营销策略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2(1):87-93.

[6] 袁春潮.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跨区域管理的基本层面的考量[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7):30-33.

[7] 张祖群.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发展——以“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49.

[8] 朱玲,张瑾.丝绸之路旅游篇:丝绸之路成为大西北主要旅游线路[N].西安晚报,2006-06-09(1).

[9] 王瑜,吴殿廷,朱桃杏.论旅游开发中的“和而不同”:以丝绸之路为例[J].人文地理,2011(2):128-132.

(责任编辑 陈素玲)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Depth Development of Luoyang′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LI Yu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Luoyang is the orient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history, and at present, it is an important tourism node point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rridor, and now it is striving to become the tourism highlight city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rridor, especially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ll of which are the three fundamental points in deepe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uoya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the future. Luoyang tourism ought to seize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policy along the Silk Road, striving to display its unique advantage an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especially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rea.

"One Belt And One Road";Oriental starting point;important node point;tourism highlight city

2017-03-06

李玉华(1965-),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洛阳市2016年重点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中洛阳旅游深度开发问题研究”(编号:2016A01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2.010

F590.8

A

1674-5035(2017)02-0046-04

猜你喜欢
洛阳起点丝路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丝路梦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丝路
梦丝路
起点
丝路谣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