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7-03-11 13:4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公众价值观核心

金 斐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 20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信从诞生到现在,早已成长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中的一款国民级应用。截止到2017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陆用户达9.02亿,较去年增长17%,微信公众号月活跃账号达350万个,比去年增长14%。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

1 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1 “网言网语”落实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离不开语言的传播,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运用网言网语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必然。网络词汇具有传播快、周期短、组合新等特点,历来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追捧,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你有freestyle吗、油腻等十个网络词汇入围2017十大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高频词汇,同时也成为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网络抓手。

1.2 “以微见著”落细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微信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软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校园微信公众号更是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指导,是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保障。利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是新时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如何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上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成为落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

1.3 “微言大义”落小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离不开每个人心中发自内心的共鸣,只有深入内心的价值才能引起大家真传递真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相统一,摆脱相对空洞的宏大叙事,转为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微言大义,以更用心的态度、更微信的语言方式,承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引发广大青年学生同频共振,不仅是落小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能达成核心价值观良好传递的效果。

2 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2.1 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与大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语言习惯脱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丰富,但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中,一些内容的设计还是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某高校校级微信公众平台以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为契机,在同学中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主题,宣传“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做了一期名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学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纪念活动》的推送,阅读量仅22,点赞量为0。推送的标题相对规矩,内容相对平淡,和学生喜欢的平台语言习惯还是有较大差距。

2.2 核心价值观传播设计与大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习惯脱离

根据对上海部分高校校内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平均60%以上的用户都是通过朋友圈来阅读信息。大部分用户习惯从朋友圈来阅读信息成为一种习惯,推送转发的次数,成为决定这篇推送阅读量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建立一支网络学生骨干队伍,构建有效的传播机制,成为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重要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只有将近一半的高校建立了有效的传播机制,有55%的高校都没有建立网络传播学生骨干队伍,或者队伍只是形同虚设,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核心价值观传播形式与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偏好脱离

大学生用户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偏好,比如注重信息的权威性,更喜欢原创的内容,比较关注一些跟自身非常相关的信息,喜欢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信息等等,但是很多以学生为运营主体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传递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很难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或者深加工,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搬运工,原创内容偏少;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同学们克服对于类似“官方内容”的天然疏远感,距离始终有些遥远;很难运用图文、数据等多种形式来有效吸引学生,循规蹈矩的偏多。

3 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构建

3.1 构建符合新媒体规律的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

首先,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语言体系相结合。“标题党”不可取,但是,好的标题在平台推送的语言体系中拥有重要的作用,注重标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例如上海某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以“大头条!中国科学院院士***刚成为上电人”为题,以爱校为切入点,宣传核心价值观,题目简洁明了,内容吸引眼球,阅读量达2710,点赞77,图文转化率接近40%。

其次,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设计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习惯相结合。注重用网言网语来宣传核心价值观,注重构建网络传播机制。例如上海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以“假如让你带一张照片穿越回80年前,你会选择哪一张?”为题,纪念南京大屠杀,弘扬爱国的核心价值观,提醒广大青年学生勿忘国耻,同时,在内容中有效地融入国家、军队建设的最新成果,带领大家感受强国梦强军梦的最新写照,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阅读量接近2500,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爱国热情。

3.2 构建新媒体化的核心价值观育人机制

首先,建设一支可靠高效的网络学生骨干队伍。高校始终以育人为目标,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以学生骨干中的“网络大V”为依托,吸引一批网络骨干;以线下学生骨干为基础,培养一批网络骨干,建立一支网络学生骨干队伍,既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有效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更是发挥核心价值观在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用的重要抓手。

其次,打造一个有效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新媒体矩阵。目前,微信公众平台遍布高校校院两级各个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很难在发挥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作用上一同发声,形成合力。因而,依托线下的有效组织,比如团学组织,构建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矩阵,既能够提升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成效,又能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

3.3 构建线上线下交互式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机制

首先,将新媒体线上“用户体验”融入线下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青年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求早已不是教育的有无,早已不买那些简单粗暴式的帐、不买那些简单说教式的帐,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体验,开展更加入脑入心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一种趋势。

其次,用核心价值观促进线上微信平台更好的发挥思想引领作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新时期高校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平台,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思想引领的重要保障。例如,在以圣诞节为代表的洋节盛行的当下,平安夜成为很多青年大学生必过的节日,2017年平安夜,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以“铭记那些为平安默默付出的英雄”为切入点,提醒青年大学生,守护平安的并非是圣诞老人,而是那些你不一定能见到的英雄,巧妙的利用圣诞节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1]步德胜.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

[2]王凤仙,徐光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提升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3).

[3]刘继祥,刘华欣,张平.微信平台对传播及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4]罗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5]陈月球.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创新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

猜你喜欢
公众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