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与应对

2017-03-11 13:4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中国化阻力话语

秦 潇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前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并且指导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虽然现如今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仍然会遭受到不少的误解与抵制,但是对外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仍具有必要性。为此笔者即结合个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阻力挑战加以粗浅探讨,提出影响的应对措施。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化马克思是否有对外传播的必要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重要逻辑起点,因此,笔者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必要性展开一些探讨。

首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需求。这是因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就是差异的相互融合,任何一种特殊性的文化形态其都必须要在不同的文明、文化中进行相互的碰撞与交流,从而获得新文化资源的生长点,以此促进自身发展,对自身进行完善。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本身恰恰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一种结果表现。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就必须对外进行传播,从而获得其他的文化理论,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使得自身的文化原则得以进一步的扩大。

其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争取承认的重要需求。几千年来不同的文明体系,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不断的碰撞与斗争都得到了其他文明的认可。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自然也需要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过程中得到其他思想体系的广泛认可。因此,不断的对外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是为了使其成为能够在国际之上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是为了破除国际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理解。目前国际上仍有不少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错误理解,只是教条主义的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解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逐步走向资本主义。国外的社会民众甚至不了解当代中国理论,在中国的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对外传播恰恰就是为了向全世界正面的宣传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从而破除国际上对我国的错误认知。

2 对外传播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面对的挑战

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面临着国际的挑战,还要面对来自国内的挑战。

2.1 国际阻力挑战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毕竟是产自于中国本土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要想使其走出国门得到国际认可,在国际上传播那么势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首先,面临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阻力挑战。这是因为世界各个国家所处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意识形态可以说是相互独立的,这也是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挑战。这不仅是实用主义短视病的一种重要表现,更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更为深层次的矛盾,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彻底的改变。

其次,面临文化叙事传统的阻力挑战。对外传播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会受到东方主义传统的巨大的影响。而西方文化对于非西方世界往往采取的是一种主观审视态度,即以西方认为的先进性假设作为前提所展开的一种审美标准以及叙事方式,是一种与东方文明进行对立的文化观,是西方强行加给东方文化中的一些变了形的东西,恰恰改变了东方文化的原有形态,这已经不再是改变了文化事实,而是改变了政治事实。

最后,面临文化规则以及话语体系的阻力挑战。目前的西方国家完全的处在资本主义控制下,因此社会的最高意志也就是资本主义,也就使得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思想文化都已经成为了资本统计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已称霸互联网,并对全世界的文化信息传播平台实施控制,其他的思想文化要想在世界实施传播必然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而这种合作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已经超越了西方狭隘文明的思想理论,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势必会受到西方文化规则与语言体系的重要阻碍。

2.2 国内阻力挑战

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而言,国际挑战可谓是一种外在的环境阻力,而国内挑战则是一种内在的主体阻力。

一方面,面临文化标准上的单向性挑战。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术界就已经初步奠定了一种世界性的胸怀,致使越来越多的文化标准被引入到中国思想领域之中,而这就造成了一种潜在性的文化标准选择问题。这是因为不少人盲目的深入到了对“洋教条”的膜拜之中,根本不对西方学术标准背后所掩盖的意识形态进行细究,失语、妄语情况严重,也就限制了人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知。

另一方面,面临话语依赖性严重的挑战。有部分国人完全放弃了中国自己的本体性话语,而是盲目的搬照外来的话语体系,用以解释中国的民主实践道路,判断中国的社会治理情况,规划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就会发现西方学术话语与中国的现实话语往往格格不入。于是便有了批判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屑一顾,甚至进行无端的挑衅与攻击,也就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内传播都举步维艰。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应对措施

要想不断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自信,并且增强对外传播的主动性,努力排除阻碍与困难。

第一,要打破对话语的依赖心里,坚守住理论自主性以及文化标准权。正是因为国际文化传播的规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总是将自身的核心政治观念作为通用标准来审视其他国家的思想政治理论,认为那些没有服从或者依附于他们意识的文明就是不合理。为此,在这种背景下,更应该增强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与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以成熟的学术自信去发展自身的独立话语,理直气壮的讲清楚中国的思想理论,坚守自己的思想文化标准。

第二,要打破受众依附思维,准确的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出来。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国际受众们能够听得懂,能够理解我国的思想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国际受众们的文化背景以及接受习惯,这自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如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变得了一味地按照国外话语要求而去迎合国际受众们,那在话语的转换的过程中也就放弃了我国的核心理论,造成了受众依附思维。而这种学术倾向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着其独特的内在逻辑性,具有其特性的标示性概念是不可转换的。为此,我们就必须要始终坚定自己的理论信仰,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的传播出来,向受众们展现出真实且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去套用别人的理论体系。

第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中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向全世界客观的、公正的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的学术界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切实的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的向全世界说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道路,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4 结束语

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的阻力与挑战,为此,要想使其在世界上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并且改变西方民主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与抵制,就更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讲授理论自主性、文化标准权,理直气壮的对外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而不断的提高我国话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金民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演变的反思与展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6)

[2]卫华.美国左右翼学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看法[J].国外理论动态. 2001(09)

猜你喜欢
中国化阻力话语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零阻力
别让摩擦成为学习的阻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阻力不小 推进当循序渐进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