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和散文类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反思
——于漪《晋祠》教学课例

2017-03-11 15:09周文娟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晋祠梁衡于漪

周文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实用类和散文类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反思
——于漪《晋祠》教学课例

周文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著名语文教育学者于漪老师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把“教人育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制高点。在梁衡的《晋祠》教学中,她引入《中国名胜词典》晋祠的条目,以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情感思维,一改传统教学中僵化的教学方式。当然,从于漪老师《晋祠》教学实例中,我们要对语文教学中实用类、散文类阅读进行深刻的反思,将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实质性内涵运用到更多的语文教学中去。

于漪;《晋祠》教学课例 ;阅读 ;反思

现代著名作家梁衡写了一篇有关介绍晋祠的文章,名为《晋祠》,被选入各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梁衡笔下的晋祠是兼具自然与文化的浑融体。当然,这里的《晋祠》虽有生活中晋祠的影子,但是梁衡笔下的晋祠已不再仅是晋祠客观体,而是参杂梁衡主观情感的晋祠,即所谓的王国维笔下的“有我之境”。总结以上分析,笔者将晋祠归纳为三种呈现方式:晋祠(客观文化);梁衡笔下的《晋祠》(情感);语言文字中的晋祠(文学美)。因此,梁衡《晋祠》一文的教学就出现两种不同的版本:一是把《晋祠》当做散文进行教学(体悟晋祠的美);二是把《晋祠》当做说明文进行教学(了解晋祠的特点)。于漪老师就是后者的著名代表。

一、于漪《晋祠》教学思路分析

于漪老师《晋祠》课例教学的最独特之处在于她引入了《中国名胜词典》这一材料,将词典中对晋祠的介绍与梁衡笔下的晋祠进行对比教学,清晰地把《晋祠》看做说明文,努力在两课时中把文章按照说明文的方向引导,抓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于漪老师在第一课时的分析当中,始终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词典中的晋祠和梁衡笔下的晋祠之间的差别之处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们独立发现并合作讨论解决的。在《晋祠》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的合作,提高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于漪老师在第一课时其总的思路是在词典和文本对晋祠的对比当中,牢牢抓住晋祠这一说明对象,穿线出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于漪老师在第二课时教学当中,她抓住作者梁衡在第一段当中已经明确通过“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这就是晋祠”这句话,即总写了晋祠美的介绍顺序,然而作者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分写中先介绍晋祠的自然美,再介绍晋祠的人文美?于漪老师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入,穿线出本文逻辑性的说明顺序。此外,通过对晋祠美的语句分析穿线出说明语言的特征等。

二、于漪《晋祠》教学实例的可取之处

(一)《中国名胜词典》的引入,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中国名胜词典》是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区以及世界遗产等文物古迹进行介绍,以各省的归类进行编排的一本书目。于漪老师在学习《晋祠》之前,把这本书带到了课堂上,并将其运用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对词典中的晋祠介绍与本节课学习的晋祠介绍进行对比,既充分高效地发挥了材料的作用,又改变了以往教学僵硬的教学方式。例如于漪老师在刚开始词典的引入时,一方面是对导入环节即本文学生回答中国名胜古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又是于漪老师对本文结课处“行万里路,有机会到祖国各地考察,放眼观看我们的壮丽山川”的一个有力总结。词典的出现使教学内容前后一致,有因有果。

(二)把阅读教学的重点真正凝聚在词语、词汇的掌握

在一些名师的课堂教例学习中,我们的印象停留在对老师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欣赏上,认为他们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这些主观性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的,而且在实际教学操作当中一味地模仿也很困难,毕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发生了变化。其实不然,所谓名师的教学,也是自己长期积累学习的过程,是摸索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学习过程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别人,要脚踏实地,抓住对语文本质知识的教授,即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在本节晋祠教学当中,于漪老师在阅读中也是非常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意词语、词汇的落实工作。例如在刚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对词典中的晋祠有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句子听写,“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悬、瓮”的介绍再回溯到课文当中去,即强调了重点字词,又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外词典中的晋祠在落实学生语文基础目标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晋祠在当今的语文教学当中,还有多少老师敢于听写句子,更何况是课外阅读的长句子听写,这一点真的值得其他老师反思、学习。

(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习情感的巧妙“凝聚”与“突破”

首先,第一课时的导入环节,于漪老师声情并茂地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我国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1]“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停顿,学生们回答出来的不只是“首屈一指”这个成语,更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调动。老师竖起大拇指,更是直指人心,惊起学生内心的波澜,使其不自觉地产生自豪之情。[2]所以,仅仅一个导入环节,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让全班同学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意蕴之深,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在接下来的课外晋祠听写当中,我们一方面能体会于漪老师如何落实语文基础目标,另一方面其实和学生的情感紧密相关的。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环节瞬间被点燃,这种情绪在短时间内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一味的沉浸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对于一些基本字词的掌握、句子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于漪老师在这个时候进行句子听写,是让学生的激动情绪收一收,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有力地转变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会祖国文字、语言之美。总的看来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很好地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又能合理地调节控制情感。

三、于漪《晋祠》教学实例的思考之处

实用文阅读教学文学化这一问题是语文教师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本节教学中于漪老师也多少存在这一现象。

从于漪老师整个教学课例看来,于漪老师是按说明文的顺序来进行教学的,尤其是第二课时花很长的时间来理顺晋祠文化美与自然美的说明顺序的问题。但是,从她对学生的引导、讲解上,我们又能清晰地感受到文中的晋祠与词典中的晋祠是不同的,文中的晋祠是一个充满美的感受的晋祠,也就是在作者梁衡眼中的晋祠,是一种能清晰地感受到散文语言美的晋祠,例如文中写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文不乱。”于漪老师问“抓住什么特征来写?”学生回答“扭”,于漪老师紧接着问“扭”是什么角度?拔地而起,气势如何?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充分的感受到语言运用的魅力、体会到散文中语言的美。再者,如果真的说按说明文来讲《晋祠》,第二课时的晋祠美的说明顺序的介绍应该在第一课时就该有较为深层次的分析,这个更符合说明文的教学思路。

四、反思语文阅读教学

通过于漪老师《晋祠》教学课例的分析,我们要学习的地方确实太多,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基本目标的落实上。此外在文体类阅读价值取向的反思上,笔者结合任课教师的指导,也将其归纳为两点。

(一)如何更好地落实文中重要词句

从众多的教学课例中,我们发现阅读的学习是落实重要词句最基本、最基础的目标。在于漪老师的对比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能在两者之间找出差别,并合作分析出结果,其前提是对文本进行了深刻地阅读、理解。对于阅读目标的培养,笔者认为落实以下四个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字词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两个基础目标的落实。第一,阅读的前提是读,老师本身就是朗读的指导,因此,首先要提高老师的朗读能力;其次,老师要深层次地研究朗读,对朗读的把握要随心应手;再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朗读的方法。第二,通过文中课文的阅读,哪些字词是需要学生积累的,哪些是要学会的,哪些是学生可能会读错的,比如《晋祠》中“苍劲见长”的劲,教师可以讲解在什么情况下读“jin”和“jing”。此外,对于字词不仅要准确的写对,而且要正确的理解其含义。例如《晋祠》中“蛇阶而行、悠久、浑然”等词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释义。

2.一个核心目标。即所谓的阅读方法,透过一类文章的阅读,掌握其鉴赏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当中去,养成读一类文章的能力。学习《晋祠》之后,可以去阅读其他说明文体的文章,比如苏教版的《苏州园林》。

3.一个深层目标。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3]。例如《晋祠》教学中,于漪老师的大多数的问题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再由其他同学补充。“西南25公里”和文中“西行40多里”,学生先是解决了公里和里的换算,再次发现了方向的差别,虽然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细微之处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维。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阅读类教学的错误倾向

阅读学习是语文字词落实最基本、最基础的目标,阅读类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是阅读类的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错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文学化。说明文本身就是让人们了解或者学会一些事务,但是在说明文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往往会将文本文学化来分析艺术手法和文学美等。所以,实用类的文体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实用文,其核心应该是交给学生怎样筛选教材。

2.散文阅读教学的实用化、世俗化、功利化。例如《晋祠》教学中,如果把《晋祠》当做散文类文体进行赏析,那么,就无法用导游的方式去欣赏晋祠的美,而应该是通过文中对晋祠语言的描述来欣赏其形象美。文学类的文章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所以,文学类教学中,一定要防止将其现实化,如果我们非按照梁衡笔下的晋祠去寻找现实中的晋祠,那是做不到的。梁衡的晋祠是形象化的晋祠,虽和晋祠有关,但是文学的。

但在语文教学中,实用文和散文只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种,二者并非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有侧重点的分析教学文体,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从一篇文体的阅读中掌握整类文体阅读的方法。

[1]云天椿. 予“注意”以注意——兼评于漪教《晋祠》的“磁石”效应[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6):105-106.

[2]陈治勇.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J].语文知识,2014(11):51-52.

[3]于漪. 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J].课程.教材 .教法,1994(6):1-2.

(责任编辑 查明华)

The Reflec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of Utility and Prose:Yuyi's Teaching Case of Jin Temple

ZHOU Wenj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Huaibei Normal Univei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The famous education scholar of Yuyi focus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makes the theme of “teaching students” as the commmand height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teaching of Jin Temple, Yuyi, entrys into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of Jin Temple, with a natural emotional thinking,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Of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of Yuyi, we should made a deep reflecction of utility and prose and use different styles in more substantive Chinese teaching.

Yuyi; teaching case of Jin Temple reading; reflection

G633.3

A

1674-9200(2017)04-0100-03

2017-04-2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课题“师范本科生全学程‘双导师制’培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2014zdjy059)。

周文娟,女,山东省济宁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语文)研究。

猜你喜欢
晋祠梁衡于漪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韭菜坪记
著名新闻人、作家梁衡
晋祠周柏
梁衡:树梢上的中国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