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政治学面临的发展和机遇

2017-03-12 08:21张雨芊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治学政治方法

张雨芊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大数据时代政治学面临的发展和机遇

张雨芊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正如浪潮般进入到人们的研究视野之中。在这个背景下,政治学研究也产生了较大的变革,新的大数据信息为政治信息带来了诸多内容,导致政治学研究的信息采集方面、信息分析方面、信息整合方面、信息研究和推广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变化,尤其是大数据网络分析、文本分析和计算机引擎技术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政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政治学研究更为深入和透彻,对政治信息传播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大数据;时代;政治学;发展;机遇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大数据即数据科学引发了人们思想和方法的变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治学在方法创新和学科发展两大领域获得了更为快速而全面的信息数据。通过自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空间分析和引擎技术的充分运用,政治学研究获得了更快速便捷而大规模的信息数据采集、分析,从而推动了政治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并获得了诸多可以用于参与和借鉴的政治学研究成果,使其应用于政府行为、政治传播和互联网政治等领域,成为了推动国家治理、发展形态变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一、大数据概念及其时代意义

在网络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最初是作为数据集的基本特征而衍生出来的。对于大数据的价值认知,我们不能单纯从其规模上去看待,而应当从其背后所隐藏的规律加以辨识和转化分析。如:在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之下,主要是分析结构化数据;而在大数据分析之下,则可以从文本、语音等非结构化的数据中获得所需的知识资源。可见,对于大数据的价值认识要将其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相联系,使之能够获得常规分析技术所无法获得的知识信息。当然,大数据的出现主要是与当前数据储存容量大幅增加有关,它既非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衍生品,是人类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累积的产物,可以为人类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下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机遇

1.大数据创设出全新的人类政治生活景观,延伸政治学研究空间。大数据时代之下,政治学研究获得了新的方法,使其成为现实政治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力量,如:“阿拉伯之春”,即是借助于脸书、推特等新媒体,在社会运动的筹划、组织、升级等环节中,扮演了信息传播、动员组织、全球呼应的角色,极大地颠覆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生成了全新的“数据民主化”氛围,建构出高效、创新、透明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可见,大数据创设出全新的人类社会政治景观,并延伸了政治学研究的空间,包括有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公共政策服务、社会政治运动与稳定等。

2.大数据变革了政治学研究方法,生成了新的范式。政治学研究是一门独立而系统的学科,大数据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它挑战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并引发了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变革。这种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对政治学的研究无须重新创设模型和假设,而只需要采用超级计算分析方法,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就可以获得关联性的知识资源,形成具有数据密集型特征的政治学研究“第四范式”。在这个“第四范式”条件下,可以实现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创新和学科发展。如:数据分析学新方法的整合,政治学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的跨学科创新研究,由数据民主化而导致的政治知识平民化传播等,它使人类政治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将各种不可计量、难以存储的信息数据化,实现了大范畴、中长时段的定量分析,获得了数据化知识资源的共享。

3.大数据实现了政治学研究的大规模、跨学科研究。由于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政治学研究提供齐全而精准的数据集和分析工具,因而可以实现政治学研究的大规模、跨学科协同研究。在新的人类政治学研究发展时期,需要融合运用专业领域、数据管理、数据分析、项目协作等技能,而大数据的应用为其提供了契机,有效地使政治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链接,从而实现了跨学科的交叉渗透和互融发展,使社会学、经济学、思想文化史和生活史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突破。

(二)大数据下中国政治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治学研究也面临重大挑战。由于大数据对于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的要求较高,这就对政治学研究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崇拜思想滋生,政治学研究面临“两张皮”的困境。由于大数据将诸多的政治问题纳入其中,突出对政治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缺少对基础理论和因果关系的深入挖掘,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据崇拜。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量化的知识资源都有其适用边界,一旦突破这个边界,造成盲目崇拜,则会难以全面把握政治学研究的运动规律,也难以生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存在这一盲目崇拜的局限性不仅在于大数据信息本身,还源于数据库缔造者人为设定的数据挖掘标准和分析技术,存在研究者的主观性。因而,在我国的政治学研究之中要警惕将量化研究无限放大的趋势,要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提升政治学研究的科技含量。

2.我国政治学研究缺少具有大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中,由于缺少对数据文化、数据分析和数据使用的意识,因而,政治学研究不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和属性,无法实现对历时较长时段的政治问题的持续研究,难以寻找和挖掘政治问题的内在规律性。在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中,主要是依赖经验和直觉,而缺少精准的数据性,理论预测性不足。

3.大数据的信度和效度不足,无法实现对我国政治现象的精确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安全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基于数据安全性,我们看到中国的大数据体系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的开放性和透明性,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大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影响和制约了大数据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创新应对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和发展成为了当前的主要议题,并在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之中涵括有公共政策、政治传播和社会运动等内容。为了迎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需要进行我国政治学研究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以全面、安全而准确地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一)从中国国情出发,注重政治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的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政治学研究要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置于关键性课题内容研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方法,使其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支点和技术保障。要重点将大数据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执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通过大数据获取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数据,从而科学、理性地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数据分析、处理和评估,并全面而深入地探索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提升政治学研究对我国现实政治的解释能力。

针对我国部分官员为追求政绩而虚报、少报、不报的行为,要加以科学化的治理,以增强现实数据的科学含金量。同时,还要针对我国公共信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不高的现象,突破数据迷信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大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政治学研究学者的常识、直觉和理性,以提升政治学研究人员的理论自觉为前提,直面我国的现实政治问题,并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增强政治学研究实效。

(二)创新大数据时代我国政治学研究的方法

我国政治学研究方法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下加以创新和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动文本分析方法。这是对当今政治现象加以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在大数据信息之中包涵有当前的政治态度、立场的预测,可以对政治现象中的发展前景和潜在陷阱加以分析和预测,并利用自动文本分析法中的字典法、监督学习法、机器编码比较检验法,实现对政治现象的分析。

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这是在社会学领域常见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它对大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处理的要求较高,可以将其应用于我国政治选举、集体行为、政治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使社会网络架构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

3.可视化与空间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对大数据社会学科的研究,通过可视化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更为优化处理数据信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发现、追踪、分析,使数据动态化和先进化,从而在这种方法的应用下,使社会学科研究的结果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同时,在利用上述大数据创新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传统的参与观察法、抽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纳入其中,成为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补充方法,增强对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培育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科队伍和技术人才

大数据时代对政治学研究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科学的存储、分析和处理,更好地推动政治学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协作。同时,这也使政治数据分析师应运而生,他们具有政治大数据分析经验,可以将其技能应用于政治现象应用、公共政策服务、学术研究、辅助决策等方面,从而推动政治学研究的大变革和大转型。

另外,还要注重培育政治学研究人员的数据挖掘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加深政治学研究学者之间的跨区域交流与协同,更好地汲取自然科学、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在交互性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社会科学研究内容,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达成各学科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四)提升大数据技术为国家战略高度,以促进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大繁荣

在政治学研究的过程中,政治数据的资源化是重要的因素,我们需要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大数据信息资源,使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灵感和源泉。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投资研发力度,使其与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相整合,将社会治理、行政行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的大数据公开,更好地为政治学研究学者的利用,从而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有利环境下,推动我国政治学研究的大繁荣。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成为了当前的重大课题,在大数据的创新技术和方法应用下,极大地激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并且随着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推动我国政治学研究与自然科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跨学科协同,提升我国政治学的科学化研究水平。

[1] 黄欣荣.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2] 姜义华.大数据催生史学大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5-08.

[3] 孟天广,郭凤林.大数据政治学:新信息时代的政治现象及其探析路径[J].国外理论动态,2015(1).

[4] 唐皇凤,陶建武.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4(10).

[5] 刘叶婷,唐斯斯.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挑战[J].电子政务,2014(6).

[6] 徐涛.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7] 李金海,何有世,熊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舆情文本挖掘研究[J].情报杂志,2014(10).

[责任编辑 孟蕴华]

2017-03-06

张雨芊(1995-),女,山东省淄博市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4.009

D0

A

1671-7864(2017)04-0027-03

猜你喜欢
政治学政治方法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