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3-16 00:38袁颖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设环境目标

袁颖

儿童的学习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园内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必备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幼儿、工作人员、各种器材设备、信息要素以及人际环境,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文化习俗组织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教育空间、范围和场所。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应重视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正常发展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一、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

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然而部分幼儿园管理人员因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地理解教育目标,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到位,致使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教育性、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对人际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精神环境的关注不足,使得幼兒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不能协调统一。在对物质环境进行布置时,环境内容与呈现形式缺乏系统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与主体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整个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不突出,明显地表现出“责任田式”的特征[2]。因为对环境创设理解的不够深入,部分教师片面地把追求新异的效果作为环境创设的目标,不停地更换环境,只注重形式,忽视了内容本身的教育目的。

2.环境创设的形式缺少变化性、创新性

环境创设的形式展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从生态学视角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性不明确,忽视了环境的美育功能及教育功能。这导致在环境创设时缺乏总体规划,从户外环境创设到室内布置,从班级设定到环境布置,不同楼层、班级、区域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彼此独立。如有的过于着眼于细节,只求局部的完美,缺乏与整个空间环境的整体呼应,不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生态性;有的形式上追求美观,把环境布置得五彩缤纷,但没有与幼儿的实际、班级的实际、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缺乏发展的眼光以及创造性,忽略了儿童的适应性。

3.环境创设的主体缺乏互动性、交流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与发展观,就会忽视环境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功能,不能让幼儿与所处环境之间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实践,仅从成人感知的完美角度单方面创设环境,很少参考幼儿的建议,不仅创设的环境对幼儿没有吸引力,还不具有实用价值。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并且实施环境创设,功利性地追求领导的肯定及同行的赞赏,偏离了教育目标。这样创设的环境不仅不能和幼儿形成互动交流,也无法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

的建议与对策

1.合理配置,创设教育性、系统性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致力于合理配置幼儿园内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目标整体上应具有教育性和系统性。通过丰富立体的环境去引导幼儿发现、思考、求知、探索与创造,在广泛的资源中获得更多成长。总之,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应该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系统规划,与幼儿园课程实现巧妙融合,并且最终实现教育目标[3]。

2.丰富形式,创设变化性、创新性的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材料、玩具的选择等都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及意愿,创设幼儿喜爱的环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遵循实用、安全、充分利用资源等基本原则,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具有广度和深度,体现一定的创新性[4]。教师要拓宽材料选择的空间,选用开放性活动材料,从幼儿园的小环境中走出去,亲密接触大自然,走进社会大环境去收集丰富多彩的材料。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实现了多种感官协同发展,积累了经验,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

3.师生共建,创设互动性、交流性的环境

教育环境是教育品位、教育目标的外在体现。从教育目标的生态性来看,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是在复杂环境系统中成长的主体,具有吸引力且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必然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营造有利于幼儿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同时应精心策划创设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环境的美,还要用脑去思考如何去创造环境的美,用手去描绘生活的美,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让幼儿一同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在与幼儿合作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即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过程共同对幼儿起着教育作用[5]。

三、小结

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探索幼儿园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运用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解读、思考、创设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目标以及作为主体的幼儿的需求,营造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幼儿学会用心感知周围的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交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64-66.

[3]陈慧菁,陆娴敏.塑造融合文化内涵的幼儿园教育环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104-105.

[4]王淑君,刘晓洁.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5):67-69.

[5]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创设环境目标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