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自己

2017-03-16 00:40李佩宁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期
关键词:量规生物报告

李佩宁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三种常见方式: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保护色是指动物所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拟态是指某些生物的外表形状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状态;警戒色指具有报复攻击能力的动物,长着刺眼的体色,对天敌有警戒作用。对于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并不需要对这三种常见适应方式全部掌握,但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保护色的成因、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解,形成对于生物适应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对生物知识的机械记忆。

一、课程重点

通过设想并创设适合某一生物生存的环境,使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并学习制作生物习性研究报告,初步体验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

【涉及领域】科学、生物、艺术、语文

【建议年级】小学中年级

【建议时间】90分钟

【材料】畫图工具如画笔等;毛根;绘图纸;棉花球;手工棒;胶水;剪刀;鞋盒;小石子;细棍或树枝;胶带

二、课程任务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在大自然中自我保护的手段,及人类从中汲取的灵感;让学生通过“寻找隐藏的动物”与“迷彩服连线”活动,加深对“保护色”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为一种动物设计并创建一个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最后展示作品与报告。

三、课程步骤

1.神奇动物在哪里(10分钟)

教师出示类似图1的一组图片,请学生找出隐藏的动物。

【指导语】许多自然界中的动物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使自己不容易被发现,比如保护色。这些图中藏着什么动物?请你们找出来。

此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内容。

(1)列举其他有保护色的动物。

(2)除了躲避危险,保护色还有什么作用?

(3)除了保护色,动物还有哪些生存绝招?

(4)想象并描述生存技巧是怎么形成的。

2.迷彩服连连看(10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做必要补充和解释。

【指导语】保护色是动物用来隐藏或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弱小的动物躲避天敌,强大的捕食动物也会用它来隐藏自身从而接近猎物。人类根据保护色的这一特性,研制出了迷彩服。

教师出示两组彩色照片,请学生找出不同的迷彩服所适用的环境(见图2)。学生通过连线会发现保护色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二是花纹,都与环境类似,正是这些特点使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

3.宣布任务及评价量规(5分钟)

先将学生分组,再宣布任务,展示评价量规。

【指导语】各组将会分到一种动物,这种动物可能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各小组需要分析这种动物的特点,然后建造一个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你们的作品将会按照这个标准(见表1)来评分。(教师允许学生针对评价量规提问并作出适当解释。)

4.分析动物特点及设计环境制作方案(15分钟)

向学生出示可以使用的材料,给各小组分配动物形象(可给年龄较小的学生分配常见动物,给年龄较大的学生分配想象出来的动物)。要求各小组发挥想象力,就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和可能生存的环境进行讨论,形成组内一致的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并使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

(1)这是什么类型的动物?(如昆虫、鸟类)

(2)这种动物身体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3)这种动物体型如何?

(4)这种动物是白天行动,还是夜间行动?

(5)这种动物以什么为食?

(6)这种动物的天敌会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各小组将制作方案、要使用的材料和分工画在设计图上并标注,将完成的设计图交给教师确认后,领取材料,开始制作。

5.创建环境及撰写报告(30分钟)

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其中有人负责撰写报告)。教师巡视,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1)描述一种生物,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你还能想到哪些?

(2)如何描述这种生物的生存环境?

(3)它的生存环境包括了哪些因素?

(4)除了环境,其他生物会对它产生什么影响?

【撰写报告】每小组提交一份报告,只需要对生物本身、环境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描述即可。对于其合理性,不做苛求。

6.展示(20分钟)

给每个小组至少5分钟的时间,展示本组作品和报告。具体形式不限,学生可以将情节和故事带入作品展示。此后,教师和其他学生针对撰写报告时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提问,小组成员回答。展示结束后,要求小组对报告进行完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量规生物报告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报告
报告
探究评价量规,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