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老人临终前曾被过度治疗

2017-03-17 21:06
科学养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姑息过度痛苦

英国医学期刊《国际医疗保健质量杂志》上发表的澳大利亚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查阅了10个国家的38个案例,涉及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影像診断、输血和重症监护等。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老人在离世前6个月接受过“毫无意义”的过度治疗。这些治疗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也给患者增添了生理和心理痛苦,却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报告说,这些过度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患者所愿,而是医院或患者家属强加给患者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往往失去自理和表达能力,所以只能听从医生及其家属的安排。

该研究团队成员之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肯?希尔曼一向反对给予临终老人过度治疗,但希尔曼也坦承,当事情发生在自己所爱的亲人身上,就无法理性思考。在自己母亲临终前,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采用各种医疗手段延续母亲的生命。他的母亲先后进行了22次住院治疗。

解读 鲁湾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终究面对的问题,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但是,怎样度过死亡前的弥留时光却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许多人一生精打细算节约每一个铜板,就是为了攒个“过河钱”。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70万癌症患者死亡,许多人为了毫无希望的挽救生命的措施花掉70%的积蓄。我们经常看到医生已经明确告诉家人患者已经毫无希望,但是家人还是乞求医院千方百计抢救,子女唯恐背一个不孝的罪名。传统的孝道观导致了患者临死前的过度治疗。当然也有的医院为了经济利益使出了浑身解数,推波助澜,使得临终前的过度治疗越来越甚。

这个问题不仅我国独有,澳大利亚学者查阅了10个国家的有关资料,认为有三分之一的老人在离世前接受过毫无意义的过度治疗。我国对此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根据我们对身边此类现象的观察,估计比这个百分比要高。

当生命走到最后的时光,人们是选择用各种医疗手段和药物对一个毫无希望的生命再痛苦地使他延续一段不长的时间,还是放弃那些庞杂的维系生命的医疗设备和动辄几万元一针的药物而自然地死去?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这里不仅有道德传统问题,也有法律和医学问题。对此前几年欧洲委员会曾经发过不止一个《临终医疗决定程序指南》,以期从法律和伦理角度给面临艰难决定的人们提供一个原则性的建议和帮助。这些指南认为是否放弃治疗或者从“积极治疗”转为“姑息治疗”,是一个综合性决定。这首先取决于医生基于科学诊断提出的理性建议,以及本人意愿或没有能力表达意愿前的有效表达。

世卫组织也曾提出过“姑息治疗”的三原则,即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个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这个过程;提供解除临终痛苦的办法。“姑息治疗”不失为在人生最后时光解决临终过度治疗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姑息过度痛苦
Bust Misconceptions About Palliative Care打破关于姑息关怀的误解
降低“支付痛苦”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谁痛苦,谁改变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分担痛苦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痛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