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让体育真正成为中考科目中名副其实的主科

2017-03-17 12:39赵艳平何祖星朱桂华周亚君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教育

赵艳平,何祖星,朱桂华,周亚君,牟

(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简析让体育真正成为中考科目中名副其实的主科

(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观念、意识、幼教和学校体育教育等不同角度分析如何使体育科目成为名副其实的主科,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体育;主科

近日,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体育与语文、数学、外语一起被列入“必考”科目。在长期重文轻武传统思想和观念固守下的中国家长及非体育教育者们来说,能否真正知会教育部的良苦用心,能否从思想上、意识上认识到体育对个人发展、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体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科。

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体育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或下午 第八节课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到下午是就已经消耗殆尽了。一学期后,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提高了10%,且打架事件也少发生了,在全美国30%肥胖率的情形下,该校的肥胖率只有3%。

研究者也发现,爱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67%,英文胜过45%。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成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5次,每次30~45min,就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教师行为的正向结果。因此,我们家长要转变观念,如果孩子在接受教育的第一时间能够给予体育健康和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体育教育的支持和帮助,那么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上,孩子就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并能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参与运动;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体育运动就不会畏难和抗拒,在面对学习和困难的时候也能够更从容。

2 提高意识,抓好学校体育教育

2.1 学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是塑造人格和完善人格的教育,体育教育是青少年阶段一旦错失便无法弥补的教育。宋君复先生断言:“体育对于一国最大之贡献,在能辅助一围之教育,增进一国之文化,不仅限于增进个人健康也。”在《饮冰室全集》中,梁启超指出:“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又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体育最重要之事为运动。”近代体育均衡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守法意识、合作精神,提高艺术素养,习得生活技巧等,都是体育所载。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兴趣、体育爱好、体育行为、体育习惯受学校体育的持续影响.反复强化将会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体育价值观念。学校体育教育旨在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教授体育运动技能、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手段能够唤醒和振奋民族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写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也就是说,体育是关系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毛泽东主席看到中国当时的文弱者:“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所以他忧虑于“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毛泽东同志说:提倡学校体育教育说浅了是维护学生体质健康,说大了是保卫国家。然而,这都不是体育的根本意义所在,体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保护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快乐而已。

2.2 增加校园体育运动时间

长期以来,我国不良的教育观念、繁重的课业负担、不良的饮食习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缺位等导致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然而,我们的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体育课,中小学一般1周只有2个课时的体育课。而且初三和高三根本没有体育课,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不仅每个学生都要运动,初三和高三更要运动,并且需要增加运动时间。

岳游松归纳出校园体育具有以下特征及功能:育人性、健身性、娱乐性、规范性、开放性;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规范约束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和窗口功能。因此,学校体育应增加体育教育课时和课余运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为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打基础。

2.3 发挥体育明星的偶像作用

体育明星象征成功、健康、强壮、快乐、豁达、平等、自由、善良、竞争和爱,能够对儿童青少年产生情感投射、榜样认同、审美认同等积极正向的作用。尤其体育明星在竞技赛场上高超的运动技艺、顽强的斗志、力与美的展示,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群众体育的良好氛围。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良好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青少年的素质发展有更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培养刻苦、顽强、拼搏、协作的精神,学会公平待人,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普及体育教育及健康理念,从娃娃抓起

“三翻六坐九爬”,即婴儿3个月会翻身,6个月会坐,9个月会爬。很显然,这6个字反映了婴儿不同生长阶段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是婴幼儿不同发育阶段的判断标准,甚至也是婴幼儿某些疾病的判断标准。我们婴幼儿不同时期的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为其扩大了生活和活动空间范围,而生活和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为婴幼儿的智力和情感的必然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本研究发现,当今社会大多数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是孩子的脑子,而不是身体;是智商,而不是动商。很多早教机构在对婴幼儿培养过程中,也只是仅仅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

因此,我国的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并且婴幼儿体育教育要成为我国体育教育、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4 全面普及体育教育和健康知识,建立体育社会大环境

4.1 相关体育政策法规文件要落实到底

《全民健身条例》、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相关体育文件的相继出台,李克强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要求,我们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为体育社会大环境的扩大和辐射将起到很大作用,这个扩大化的社会体育大环境必将为体育教育的普及产生积极正面作用。但是如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4.2 把体育的核心价值观凝练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育的内涵不单单是强健身体,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的最高级产物,属于体育文化意识形态范畴。人类力量、智慧和拼搏进取心理的积极意识总和是体育精神的体现。体育精神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成为人类精神和道德文明建设中最高层次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也正因为如此,弘扬体育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体育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3 发挥新媒体优势

新媒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传输、集散的枢纽和方式,它们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方式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互联网、手机、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利用新媒体推送体育赛事仅仅是新媒体其中的一个作用,我们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体育文化知识,传播体育健康知识,传播最新的体育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和报刊等)结合起来,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相关信息。

5 结 语

5.1 把体育素质及学生成绩作为一个硬性指标纳入社会就业,纳入各级升学考试,笔者建议最好是高考等环节,那么全社会的体育危机意识必然会大大增强。

5.2 体育教育需贯穿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必然需要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一体化推进。

5.3 建立起由政府部门领导,体育部门主导,各级体育为主体的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相应的体育运动法律法规和保险制度,让校园体育教育放心的开展,让体育课不再成为教师不敢上,学生不想动的,其他科目可以随意挪用的“体育课”。

[ 1 ] 王京龙.儒学发展对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J ].兰州学刊,2008(5):200-202.

[ 2 ]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杜,1999:293.

[ 3 ] 秦双兰,齐宁.20世纪30年代我国体育观念探讨[ J ].体育文化导刊,2011(8):137-138.

[ 4 ] 罗时铭,谢丽娜.从西洋体操到西方体育[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6):75-77.

[ 5 ] 张琳,宋毅林.探究人的社会化与学校体育教育观的融合[ J ].考试周刊,2007(27):105-106.

[ 6 ] 平杰.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1):47-50.

[ 7 ] 张尚晏.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启示[ 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1):58-60.

[ 8 ] 岳游松.充满悬念的实证研究——有关“体育文化”研究文章的量化分析及初步结果[EB/OL].文化研究网,2004-8-31·http://www.culstudies.com.

[ 9 ] 陈相光.中国体育明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人文教育价值[ J ].体育学刊,2006(7):15-18.

[ 10 ] 王加新.体育明星价值的社会学审视[ J ].体育文化导刊,2006(7):53-55.

[ 11 ] 于永慧,林勇虎,程维峰.浅论英雄崇拜对体育文化的影响[ J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2003(6):20-22.

[ 12 ] 张立顺.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探索[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6):59-62.

[ 13 ] 马凤强,张锐锋,闫丽.论新媒体对体育的影响[ J ].理论与实践,2015(5):10. [ 14 ] 薛强,李续稳.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J ].商,2015(14):208.

G807.3

A

1674-151X(2017)04-09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45

投稿日期:2017-02-08

赵艳平(1979—),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