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教学人文精神融入研究

2017-03-17 12:39彭远秋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动作

彭远秋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健美操教学人文精神融入研究

彭远秋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本文分析了高校健美操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与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作用与必要性,并对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校;健美操;人文精神

体育的发展和人类文化关系密切。体育是文化的产物,体育活动是人和人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结合,在高效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能够更好地发挥健美操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品质、审美情趣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高校健美操与人文精神

“人文”最早出自《周易·贲卦·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人文一词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涵盖了人格、人的文化等多方面。人文精神至今尚未有统一定义,但是核心始终围绕人的精神取向与价值标准,崇尚理想与精神信仰统一,是社会发展重要的精神导向。

1.1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缺失

1.1.1 教学目标重武轻文 现阶段,很多高校健美操教学都过分关注健美操技术动作与知识技能的培养,将健美操教学目标定位为强身健体,导致健美操教学将教学重点设置在技术训练与体质加强,健美操教学以技能培训为主,教学活动中对人的完整性不够重视,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人文精神。

1.1.2 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长期存在着灌输的教学弊端,教师演示,学生机械记忆重复训练掌握技术动作,学生死记硬背需要掌握的体

育知识。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训练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下,健美操动作训练过于单一枯燥,对健美操知识与技能教学关注度过高,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意志锻炼以及健身娱乐性,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内在素质的培养提高方面作用不足。

1.1.3 教学模式不人性化 高校健美操教学也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示范健美操技术动作,解析技术动作要领,指导学生模仿并重复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与枯燥练习的状态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的发挥,师生之间难以建立起和谐互动的关系,有悖于人文精神。

1.2 人文精神在健美操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1.2.1 提升心理素质 高效体育和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近些年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与之相对的是精神文明的滞后,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2.2 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明确指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知识、技能与技术的同时,遵循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人文精神的融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发展身心、养成社会适应能力。1.2.3 学生自我发展的客观需求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需求,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情商、心理素质、交际等其他非智力因素也需要全面提高,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能够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磨练身心的理想平台。

1.3 在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作用

1.3.1 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 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关爱,往往在意志、挫折承受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通过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则能够引导学生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判断与思考,从而逐步丰富完善并调整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保持更加理智客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人生成败。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排解负面心理情绪,将体育娱乐和休闲活动充分结合。

1.3.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和院系认同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逐渐养成遵纪守法、公正竞争社会观念,在健美操教学中学习理解社会规则,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逐渐形成更加清晰明确的善恶认知。1.3.3 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 将人文精神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阶段认知,从而更好地把握校园文化存在的内部矛盾,鼓励学生自行选择校园体育文化,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抵抗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

2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措施

2.1 情节背景融入

健美操教学以及健美操的实际练习都能够直接锻炼某些具体的身体部位,发挥诸如消减腹部脂肪、臀部脂肪、瘦腿等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形体提升功能性引导方面,而缺乏人文关怀。健美操教学实际中,教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探索现有健美操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创新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更加富有人文底蕴的情节背景。在进行健美操教学之前,首先要为教学内容设定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健美操专业教学语言,在此基础上使用更多的人文意义语言对学生给予引导和指导。例如,在技术动作枯燥重复练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穿插一些关于生命、健康、运动、养生相关的知识,如生命宝贵、疾病预防、健康养生、提升生命质量和形体美化等方面内容,教师开开始一节健美操教学之前,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这一段健美操的人文主题,让学生能够带着人文向往与追求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健美操的人文主题进行持续的丰富与完善,给健美操添加各种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人文情节背景。例如,在中国古典健美操的教学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鉴一些知名的历史与文化事件,如《大面(兰陵王入阵曲)》这样耳熟能详的主题,教师在这样的历史人文主题背景下编排健美操与配乐,让大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情感感悟,学习更多相关人文知识,并在健美操学习与练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精神和独特的理解。

2.2 音乐人文精神的融入

健美操音乐一般都情感欢快、节奏灵动,希望通过热情的音乐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虽然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已经充分发挥出了直接性作用,但是却只局限于外在运动和学生学习与练习兴趣的调动,音乐自身的健美意义和人文内核没有被充分发掘利用。为了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音乐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充分体现出健美操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使音乐在调动气氛激发学生活力的同时发挥人文教育作用。例如,很多高校健美操都选择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节奏轻快、流行时尚的背景音乐,满足了健美操节奏需求,同时也凸显了学校开放、时尚、年轻、朝气的校园人文精神,学生自身也会对健美操产生亲切感,从而愿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健美操教学中,并充分感受到学校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对配乐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如添加一些画外音、诗词歌赋等,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健美操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美好人生境界,帮助学生理解健美操和音乐中深刻的人文内涵,提升自身思想与精神境界。

2.3 技术动作中人文精神的融入

健美操动作一般都在快节奏、热情欢快的伴奏音乐下完成,学生跟随伴奏音乐节奏完成动作,从中找寻健美操的深刻意义。学生对健美操的感性认知不能仅仅依赖学生自身的感悟,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学生将健美操当做健身与健美的工具。在练习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寻机会进行讲解解说,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健美操的认识,在健美操节奏与动作的协调完成中逐渐形成对健美操人文内涵的深刻认知。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就需要对每一枝健美操的人为精神内涵进行细致讲解,突出重点,保持热情基调,鼓舞感染学生保持一个热情积极乐观的基本情感基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技术工作的“性格”进行细分,通过增加阳刚开阔的技术动作,来帮助学生养成开阔的胸襟与博大阳刚的胸怀,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更多的人,在健美操学习与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学习用多种角度取看待问题,保持善意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健美操在健身和健美方面都有很强的感召力,身体是奋斗的资本,健美的身形是一项亮眼的加分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健美操练习过程中对未来与美好的人生展开美好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动作设计中融入舞蹈元素,在编排健身舞蹈时融入其他现代舞步与经典舞步,如曼波、恰恰恰、康康等多种经典或现代的舞蹈元素,增强健美操动作的美观度,改用更加热情动听且富于表现力的舞曲如《I need to know》《Corazon de Melao》等经典舞曲,让学生感受到健美操丰富的表现力,接触更多新鲜的舞蹈与音乐。

3 结 语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人文精舍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健美操教学的总结与创新,将人文精神的体现当做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任务来开展,同时注意提炼健美操主题的人文内涵,借助人文精神来更好地诠释技术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思考健美操动作背后的深刻意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健美操教学中获得人文精神的升华。

[ 1 ] 席宇.啦啦操融入健美操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2).

[ 2 ] 邵艳,张虹.排舞元素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 3 ] 唐苏娜,刁在箴,李世想.双语教学融入高校健美操课的可行性探索[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 4 ] 段金霞.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 5 ] 邵文兴.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校健美操教改的融合性[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9).

[ 6 ] 肖德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探索[ J ].鄂州大学学报,2015(9).

G831.3

A

1674-151X(2017)04-11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55

投稿日期:2017-03-02

彭远秋(1984—),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运动健康。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动作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下一个动作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