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7-03-17 12:39
运动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外校园文化运动

许 剑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许 剑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在分析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就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与水平。

高校体育;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

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健美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课内外健美操学习的有效互动,将健美操运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中的传统课程和优势课程,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和教育者的关注,但当前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先进性,学生的健美操课外训练缺乏有效组织和引导等。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进程中,建议实施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在激发学生参加课堂内外健美操学习与训练自觉性的基础上,丰富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学生课内学习、课外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健美操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限制因素

1.1 对健美操课外训练和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主要是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传授,开展与之相关的审美教育,但是由于授课时间相对有限,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很多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训练,通过俱乐部等形式组织相应的健美操活动,但是由于高校对健美操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对课外训练没有制订明确的目标,更是缺乏有效地组织、引导和管理,所以课外学习与训练相对混乱,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在课外的健美操学习与训练的质量。

1.2 健美操教学的场地与器材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高校开展健美操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而基于健美操课程的特殊性,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针对健美操运动建设专门的教学与训练场地,很多时候都是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共用场地。但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部分高校的场馆数量和体育场地等资源显得非常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了大学生的健美操运动热情。此外,在健美操的训练器材上,高校的配置数量也存在整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陈旧落后、缺乏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这都与学校健美操教学投入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成为制约学生课内教学和课外训练的重要因素。

1.3 健美操课程建设缺乏特色

健美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健身塑形、美育教育等多种功能,更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所以,健美操教学具有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衔接的基础性条件。但是由于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课程内容常常缺乏有效地变化,尤其是在国内外流行的健美操项目比较缺乏,没有及时纳入到健美操教学课程中来,从而导致健美操课程缺乏特色,影响了学生健美操课程的选课积极性,以及在课外自主开展健美操训练的主动性,致使没有树立起健美操运动学习与训练的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所以很难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预期效果。

1.4 健美操课程授课计划的影响

目前,高校的健美操课程教学主要是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进行开设,并且主要是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学生课上学习和课下训练的机会比较多;而到了大三学年和大四学年,健美操课程主要是作为选修课进行开设的,参与健美操学习与训练的学生比例已经非常低,大四学年更是很难涉及。加上很多学生开始面临考研、就业等压力,所以,健美操课外训练的时间很难得到充分保障,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也有所下降,这将会影响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2 高校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优化健美操课程内容

健美操运动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特征,是一项富于创新的运动,高校为了满足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应当对健美操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时下流行元素,增加排舞、啦啦操、拉丁舞等趣味性和时代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课程的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外自主开展健美操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2.2 创新健美操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发挥健美操课程的美育功能和校园文化建设功能,健美操教学要积极实现从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的积极转变,改变过去单一的技术性教学模式,创新健美操教育的传统方式与方法,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健美操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分组教学法、队形变化法、表演法、以赛代练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改变过去健美操课堂上单向示范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感受健美操运动的学习价值与魅力,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与训练心态,在课内、课外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不断拓展健美操运动的教育功能。

2.3 组织丰富多彩的健美操课外活动

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是高校健美操课上教学的延续、补充,是实施高校健美操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健美操的多种教育功能,每周1次的体育课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所以体育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丰富多彩的健美操课外活动,将健美操教学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健身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在健美操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可以组建健美操社团,让学生积极入团,为学生在课下训练和展示自我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开展健美操课外培训课,组织院系之间、学校之间的健美操比赛等,这样可以实现对健美操运动的有效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当中来。

2.4 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健美操运动具有健身、审美、表演、娱乐、交际等多种功能,所以可以将健美操课堂内外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地融合,这样可以将健美操运动的综合教育功能最大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靓丽名片。例如,高校的毕业晚会、迎新晚会、校庆晚会,大型体育比赛的开幕式、闭幕式等文化活动,大型团体操的表演都能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靓丽风景线,这也是学校检验健美操教育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在开展健美操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时,要有意识的组建健美操运动团体队伍,为大学生在课下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并对健美操运动承担相应的教育、引导、宣传、展示等功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相应地促进作用。

3 结 论

总之,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使健美操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之间密切衔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健美操运动需求,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同时,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健美操教学更具文化性、娱乐性、鉴赏性和集体性,能够营造出更加和谐、健康的健美操运动氛围,从而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1 ] 吕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价值分析与改革策略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124.

[ 2 ] 杨红伟.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11):114-116.

[ 3 ] 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08-111.

[ 4 ] 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4):123-127.

G831.3

A

1674-151X(2017)04-11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56

投稿日期:2017-02-10

许剑(1969—),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校园文化运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