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探析

2017-03-20 02:35黄醒球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设计与实践小学信息技术

黄醒球

【摘 要】在研学后教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更多地通过研学任务进行。本文从研学任务概念到类型,设计要求,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研学任务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研学任务;设计与实践

一、研学任务的概念和类型

“研学任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为原型,为了解决研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学习任务。研学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解决研学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性质和研学问题的要求,研学任务在设计过程中也有很多种类。

1. 封闭任务

封闭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他们之间的联系。这类任务规定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并要求具备相关的资源。一般教师需要针对任务包含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清楚的分析,以明确重点,同时也需要学生在确定的任务主题中发挥自己的特色。学生在完成封闭型任务后能获得解决其他任务的关键性的知識和技能。设置封闭型任务的可能情况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是这些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需要熟练和准确掌握,是学习后继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和前提;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况,对某些容易产生较多问题的学生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任务;三是作为开放型任务的前期指导性任务。

2. 开放任务

开放任务一般不会对学生有过多的限制,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也可以尝试新知识。如小学信息技术《艺术字的应用》一课,设置研学任务,让学生将垃圾分类海报的标题“生活垃圾分类益处多”设置成美观的艺术字效果。在这个研学任务中,教师没有规定艺术字效果的格式要求,让学生自主发挥,自主创作,但必须是美观的。开放性任务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迸发的催化剂和试验场,从而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基础任务

基础任务是基于教学目标最基本的要求而设置的研学任务,是教学的必达指标,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帮助下完成。基础任务一般和“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对应。

4. 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也称为提高任务,是相对于基础任务的另一种研学任务,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进行层次教学的需要。提高任务在基础任务的基础上提高要求,是课本知识的深化,让学生通过任务的探究,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与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能力的培养。

5. 综合任务

综合任务是综合多种旧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在综合任务中,教师主要提出任务框架,提供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建议,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有关思路点拨,并提供有关信息的咨询,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等,但不宜给予直接的示范。因而,很多时候综合任务同时也是开放性任务。综合任务有大综合和小综合。小综合一般在一节课的后半节课进行,让学生对本课所学习的多个新知综合应用,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大综合可以在学期内各时段穿插进行,针对某一阶段学习的复习。

二、研学任务设计要科学合理

研学任务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途径,研学任务设置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下几项任务设计的要求。

1.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的目标。因此,任务不是目的,任务只是手段而已,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使设计的这个任务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切不可为了任务的完美,而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或者造成教学目标的不清。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有相应的任务与之相对应,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一个互不重复的任务框架。

2. 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因此,应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避免由于任务的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过多,一般只能是一至两个,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感。

3. 教学任务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有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识能力,年龄和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4. 任务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

在创设研学任务时,一般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再设计多个研学任务。研学任务应避免因为信息技术内容广而杂,让学生感到困难太多,强度太大,使其产生畏难心理。研学任务的难度应该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而且研学任务间知识环环相扣,让学生容易入手,学得轻松。

三、研学任务设计实践

根据上面的分析,科学合理的研学任务要求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有一定梯度性难度,在设计研学任务时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较深刻的分析、理解。下面,笔者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16课《数据的计算》为例讲解。

本课设计了两个基础任务,三个拓展任务和一个综合任务。

基础任务一:打开“电脑比赛成绩表1”,尝试运用“自动求和”的方法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小报成绩。

基础任务二:打开“电脑比赛成绩表2”,尝试运用“公式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每位学生的打字成绩。

拓展任务一:尝试计算“主题内容”与“版面设计”两项的全班平均分。

拓展任务二:除了计算自动求和,你能发现还能求什么计算?

拓展任务三:计算出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和个人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综合任务:

①请打开“大队委竞选成绩表”,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每位竞选人的合计分、总得分以及各项成绩的平均分。

②取得最高分的是________号竞选人,竞选岗位是_______;竞选副大队长的人中,得分最高的是_________号竞选人。

③你能快速统计出每个职位的最高票数竞选人吗?

基礎任务一和基础任务二分别对应本课教学目标“使用自动求和、求平均值进行计算和使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设置成基础任务。拓展任务一是基础任务一的拓展,操作方法步骤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基础任务是横向数据项计算,拓展任务则是纵向数据项计算,要求学生懂得如何选择数据范围进行计算。拓展任务一要求难度比基础任务一要高,体现了两个研学任务的梯度性。同时,这两个都是封闭性任务,因为任务指向性很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没有太多的自主性。拓展任务二也是基础任务一的拓展,不过这个任务的问题很开放:“你能发现还能求什么计算”,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发现,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合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了基础任务一、二后,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才能进行,而且任务更接近生活、学习,应用性强。综合任务中设置了三个小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比前一个难度增加,也以前一个为解答基础,学生解答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

在课堂中基础任务一和拓展任务一、二结合开展,基础任务二和拓展任务三结合开展,最后是综合任务,学生每完成一个基础任务后,可以尝试完成拓展任务,深入知识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收获;基础任务、拓展任务、封闭任务、开放任务和综合任务多种任务参与课堂每个环节当中,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每个任务间难度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增强运用信息技术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王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2).

[3]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2(01).

猜你喜欢
设计与实践小学信息技术
C语言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实践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大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及实践
中专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浅谈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高校手风琴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