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7-03-20 22:30周昊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周昊明

随着国家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将对学生的培养重心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上,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很多问题和隐患。本文对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有机融合,旨在为高职院校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更好的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失衡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领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将对学生的培养重心放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上,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很多问题和隐患。为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的在就业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2015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机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要实现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第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成為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思政教育明显滞后于就业教育

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就业竞争机制已经形成,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技能知识教育十分关注,将大量的时间、经历 和投入都花在技能培训、招生就业工和专业课程改革上,但与此相比,思政教育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没有做出创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在思想塑造、就业压力和择业困惑等多方面的需求。

1.2 与就业教育相比,院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足。

高职院校关于就业的工作重点往往在于表面的就业指导中,包括就业信息搜集、就业技巧传授、就业途径提供等,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教育、价值观输入不够重视。有些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专业技能十分重视,专业课程不断创新改革,相关教师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对思政教师和学生辅导员要求不高,造成思政教育工作者工作热情不高,没有时间精力来优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1.3 与就业教育相比,思政教育实践研究不足。

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就业教育无论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推广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思政教育在近十年才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理论学习较多,实践运用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侧重在理论知识讲解,缺少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失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高职思政教育的环境因素

知识经济的到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精力投注的主要方向。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为高职教育和学生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社会风气及环境的影响,国企股份制改革,私企逐渐成长,社会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以及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还对高校的就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2.2 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因素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理论较多,说服力不足。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与就业相关课程相比,没有经过有效的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都比较落后,这影响了思政教育的科学发展。在对高职院校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因为思政课程的展开仍然以课堂灌输为主,过于枯燥,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看不出实际意义,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存在不足,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一般由辅导员开展。大多数高职辅导员一般教学经验较少,缺少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结构,也没有思政教育方面的学科背景,辅导员工作比较繁琐,事务性强,补充学习的机会不多。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对于辅导员的培养和对思政教育的投入,造成了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没有很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能简单粗暴的讲解,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2.3 高职思政教育的客体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积极性整体不足,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同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为大学生才是国家的人才,高职生没有很大出息。在与同龄人相比时,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对自身的身份与就业前景,心理差异较大,或者过分自卑,或者过分漠视。再加上社会一些扭曲的不良的风气影响,综合起来,高职生对于塑造自我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思政教育课程,很难领会到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3 高职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3.1 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技能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好走上第一线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工作技能,才能在走向社会时成为用之才。在专业技能课中,要融入思政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进行精神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对工作岗位的人情,以及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2 在就业指导课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法规,提供就业信息和敬业途径之外,还需要像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包括不轻易放弃、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进一步完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利用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保障就业率和教育质量的优势之一。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从中进行反思归纳,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融合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素质,也为思想政治课程的优化提供思路,使思政教育开展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信服力。

参考文献

[1]王荫西.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5(12):13-14.

[2]徐筝.重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0):198-199.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