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3-21 01:55郭昊坤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素质

郭昊坤 谈 敏 马 青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江苏江阴 214405)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郭昊坤 谈 敏 马 青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江苏江阴 214405)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下,以苏南某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随机抽查了该校2016届的374名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并对这一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落伍、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取消旧专业,构建新时代专业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对策并加以说明。

高职毕业生; 就业现状; 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大环境不佳、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开始转型优化、结构调整,导致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明显提升,而需求量却明显减少[1-2]。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找满意的工作更难”的局面,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困难更大。

本文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苏南某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随机抽查了该校2016届的374名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并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就业情况分析及需求状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已经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化为买方市场[3]。相关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与本科院校大致相同,有的学校甚至还会略高于本科院校平均值。但仅从初次就业率分析高校就业问题是片面的、不准确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动手操作的岗位或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且由于学历原因起薪相对较低,再加上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不愿吃苦、自学能力较差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在同一岗位或初次就业的岗位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多甚至不满一个月。因此,初次就业率仅能表现毕业初期学生就业情况,就业实际情况仍需进一步分析研究二次就业率等调查数据。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去向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就业(分为与专业相关岗位和与专业不相关岗位)、升学、创业、待就业等。以苏南某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随机抽查该校2016届的374名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某高职院校2016届毕业生去向抽样

如图1所示,随机抽查的2016届374名毕业生中,与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的毕业生有201名,占53.74%,其他岗位就业的毕业生有119名,占31.82%,升学(专转本)的毕业生有42名,占11.23%,创业的毕业生2名,占0.53%,还有待就业毕业生10名,占2.67%。根据此次调查,该学校被抽查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33%,而实际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仅有53.74%。毕业生中仅有2名学生进行创业,一位进行实体零售类的创业,一位进行网络虚拟“微商”类的创业,且没有科技创业类的项目,与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不相符[4]。

2 面临的问题

高职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与社会有效需求增幅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5]。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是综合分析就业情况,实际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偏低,创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二次就业率明显减少,就业稳定性严重不足。因此,从就业的质量上看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全球经济发展大形势的影响外,还有以下几点。

1)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很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造成生源素质不断降低,也给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加了难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过分强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晚上黄金时期,校园看到的不是各式各样的人文体育活动组成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学生被迫在教室、实验室进行晚自习、技能训练。学生综合素质的降低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时丧失竞争力,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就业能力是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各种职务晋升以及能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和资格[6]。这一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种体现,是一种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含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能力高低绝不是仅仅取决于学生职业技能或者简单的动手能力,而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显然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所欠缺的重要能力。

3)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不肯吃苦,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不愿意从底层、基层做起,总是不现实地想象着自己能找到轻松高薪的工作。他们不能清晰地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很多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又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相对欠缺,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没有系统思考过自己的将来,在就业季来临时有较长时间的迷茫期,从而丧失了很多机会。

4)专业设置落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招生,一味增设新专业,而不考虑专业的合理性或是老专业是否已经落伍等关键问题。在工业4.0、智能制造等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工种早已经被机械化所代替,而这些专业却长久存在,有些还是一些学校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很多学生只能选择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其他岗位就业。

5)创新创业教育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最终选择创业的人极少,这与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几乎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7]。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仅浮于表面,有的依托于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有的依托于双创大赛,有的依托于教师工作室,还有的依托于专业社团等[8]。但这些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由指导老师完成,学生自主参与很少,导致创业项目很多而最终孵化成功的却少之又少,而这少之又少的创业典型又往往只是传统创业或网络创业,极少有科技创业。

3 对策研究

1)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摒弃目前为赛而学、为学校知名度考虑的错误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等能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2)取消旧专业,构建新时代专业体系。很多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已经过时,学生在就业时毫无竞争力,绝大多数只能选择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岗位,从而导致就业满足感较低。高职院校应开放思想,废弃那些落伍的所谓“特色”专业,设置与时俱进的有就业竞争力的“新”专业。在工业4.0、智能制造刚刚崛起的今天,正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大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学习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及学

校特点,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学生创业保障机制,让更多高职院校学生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走向成功。

4 结束语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下,以苏南某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随机抽查了该校2016届的374名毕业生的去向情况,并对这一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落伍、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废弃落伍专业,构建新时代专业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1] 杨金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和对策建议[J]. 职教论坛,2008(7):5-9.

[2] 刘颖涛.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16(7):80-82.

[3] 赵倩,张慧,许正荣.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4-27.

[4] 姜庆华,管丹.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分析与提高途径探索[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0-132.

[5] 黄涛,顾艳霞,蒋丽芬.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1-53.

[6] 赵继颖,赵新影,孙皖江.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7):256-259.

[7] 高洁.创业教育——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新视角[J]. 职教论坛,2005(24):31-34.

[8] 郭昊坤.高职院校创新型团支部建设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5(16):32-33.

[9] 张承业.为“90后”大学生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6-89.

[责任编辑:缪宁陵]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GUO Haokun TAN Min MA Qi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yin 214405, China)

The situation of the 374 graduates of 2016 of is investigated of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with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nalyzed.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several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is not high, students with low employability, self-positioning of students is not accurate, professional settings outdated, lac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e solution has been proposed: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bsolete professional, build a new era of professional system,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2016-12-23

2016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研究课题(2016-JG-D-03);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1JSJG076)

郭昊坤(198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G 717.38

B

1672-2434(2017)01-0094-03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素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