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17-03-22 10:58邵叶秦施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1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邵叶秦+施佺

摘要:本文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针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校外实践等环节分析了信息类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41-03

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了对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重点是培养面向职业背景的具有实践創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相比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数量慢慢趋近学术学位研究生[3](如表1所示)。然而,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重论文轻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快速适应相应的工作状态[4]。如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由于在课程设置环节、课程教学环节、校外实践环节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快速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

1.课程设置缺少实践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研讨、实验、现场实践和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尤其应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和管理人员是同一批人员,课程体系也基本相同,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同质化,缺乏区别对待。虽然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实践方式,然而每个方式的学时相对较少。信息类专业的技能(比如程序设计与编码、电路板制作和网络攻防等)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大量的工程项目锻炼才能有效掌握。课程的实践性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并真正解决实际工程和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很好适应今后的工作。

2.课程讲授缺乏实践性,实践案例陈旧。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培养过程中高校会建立“双导师制”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校内导师就是本学校的专业导师,侧重于理论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外导师是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人员,侧重于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在校外实习的主要指导人员。一般学生第一年的时间是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一般是同一批人员,他们是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而且一直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是学术导向的,缺乏专业学位相应领域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相应领域或行业的具体需求和前沿发展也不是很明确,不能有效把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实践,因此课程讲授以理论为主,辅以少量实验,而且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在课程案例分析时也无法提供当前最前沿、最先进的实验或案例给学生学习,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校外实践环节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有半年的校外工程实践,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期间,研究生原则上应完整地参与不少于一个工程实践项目。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校外导师一般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一般平时工作都比较繁忙,没有充分的时间指导专业实践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把学生安排在某个项目中,让学生自己跟着学习。而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帮忙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并不能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到实践经验,使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速、高效地掌握实践技能,迅速融入今后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工作。

1.课程设置环节增设开放性实验,提高实验比重。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运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增加实验和校内实践课时,尤其要提高综合性实验课时。同时,针对学生在综合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训练不够的现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5],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随时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开放性实验”是相对于封闭的传统实验而言的。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或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实验步骤即可得到预期结果。而“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决定实验项目,教师只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时间、空间、内容、资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可以是开放的,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际上,开放性实验项目可以来自学生对现有题目、课本内容的反思,或者来自学生参加的一些活动、比赛,即都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于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开放性实验,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课程中加入灵活的开放性实验环节,整个课程体系就可以有效避免缺乏实验的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2.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内容,引入前沿技术。课程教学仍旧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需要大力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教育,加快形成“双师型”的师资结构。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兼顾的特点,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加入面向工程实际的实验内容,尤其是综合性实验。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最新的前沿技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企业需要利用最新技术紧跟时代的发展,使自身具有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背景,适合企业发展、具有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增加最新前沿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移动应用开发等)的讲授和相关的案例分析[6]。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其今后快速适应岗位和开展创新性工作打下基础。

3.校外实践环节加强管理,提高培养质量。校外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学生可以和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练就自身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校外专业实践环节实施得好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坚持一线实践,不断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确保校外专业实践的有效开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校内外导师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聘请校外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到校内直接给学生授课,介绍企业或所在行业的具体需求、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让校外导师在课程设置时就参与进来,了解学校、校内导师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培养计划,制定学生实践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制定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实践训练的质量和培养的效果。校内导师也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或横向项目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去,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在理论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可以增加与职业背景相关的内容和实验,在论文的选题上更加契合企业需求。其次,调动校外导师的积极性。校外导师作为专业实践的带教主体,对学生专业实践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基于导师的项目团队实行项目制模式为驱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导师的生产实践课题或项目,使得研究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导师完成了项目,最终完成来源于生产实际、具有明确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工程设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者毕业论文。这样不仅能提高研究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研究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此外,可以尝试加大企业委托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企业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视程度,进而借助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如晋升等)调动校外导师对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文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最大特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各类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以便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视野开阔、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 11号],2009.3.19.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體方案.学位[2010 49号],2010.9.18.

[3]2009-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专硕与学硕人数趋近.中国教育在线[EB/OL].2015.05.07.http://kaoyan.eo1.cn/nne

ws/201505/t20150507——1256110.Shtml.

[4]张健,试谈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08):76-78.

[5]孙虹,开放式教学环境下综合化学实验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84-85.

[6]李学昌,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导向的案例教学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1-15.

[7]蔡建华,周宏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特性及其实现[J].中国高教研究,2011,(04):51-54.

[8]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8-12.

[9]魏文毅,牛广财,李士泽,俞龙浩,阮长青,翟爱华.浅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多样化创新型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6,(16):95-97.

[10]严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69-71.

Exploration of Acquiring Innovative and Practice Ability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in Information Science

SHAO Ye-qin,SHI Quan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1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originated from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cultivation in curriculum setting,course implementation,and external practice aspect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acquisition,and then discus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Its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innovative and practice ability;acquisition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发现内化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