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

2017-03-23 21:39梁剑昌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

梁剑昌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养成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养成教育;研究思维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能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学生无心向学,消极对待课业,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待人习惯。一方面,经常给学生讲解古代贤者刻苦研读的故事,比如,童第周苦读、匡衡凿壁偷光、伤仲永等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常组织学生朗读、学习《弟子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另外,要求学生晚上十点之前休息,午休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不断剔除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举止文明、态度端正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研究思维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练准确,对论证过程要严密有据。小学生受生活、学习经验的制约,对数学的严谨性不重视,经常出错。

1.加强对常见术语的理解

比如,至多和至少、不少于和不多于、增加了和增加到、除和除以等数学术语,很多学生理解模糊,思考不周,结论不全甚至错误。

比如,5的倍数都( )5。备选答案有:A.大于B.等于C.不小于。很多学生选择A选项,且学生已经熟记教材中的结论表述语: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经过调查,很多学生把“不小于”的意思误解为“大于”。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关键字,都会让学生查清、理解词义,使学生领悟常见的术语之含义。

2.训练、拓展思维

小学生研究、思考问题具有局限性。例如,有这么一道判断题:“圆的半径都相等”。学生的错误率很高,究其原因,学生思考方向没有得到有效扩展,只考虑在同一个圆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数学离开思维就没有方向。因此,需要教师多开展思维训练,利用身边经常见的例子对学生加以训练。比如,一棵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或者:渔翁坐船在海上钓鱼,放出的线是3米,涨潮30厘米,那么渔翁应把线增加多少米?这些都是训练思维的好例子,需要教师不断发掘,坚持训练。

3.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对学生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影响。概念理解不到位会造成审题失误,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很多学生把小数的末尾理解成小数点的后面,出现严重的概念失误。

三、主动引导学生探索

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很多老师顾虑、怀疑学生的自学能力,过多地牵着学生鼻子走,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方面,教师过早揭示结论,学生缺少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满堂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

笔者建议,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形式可以是独立探索、生生探讨、师生探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或其他同学做必要的引导后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把有问题的学生培养成问题更多的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参加广西区组织的“名师八桂行”学习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城里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探索能力。甚至在师生探索得出结论之后,还有学生质疑结论。相比乡村学校,很值得我们每位农村教师反思。

四、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材料的隱蔽性和可读性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很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六第6题:有8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在这道练习题中,题目给出了图示,学生由此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题目最后还提出两个问题:如果有16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32支球队呢?当数据越大,学生的出错率越高。笔者认为,在这道练习题中,让学生模仿题目画图示很不现实,唯有让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提取“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这个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很容易得出答案,且出错率会大幅度减少。

笔者观察发现,“老印象”答题法和模仿法,是学生常用的方法之一。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审题甚至没有看完题目,就开始书写答案,导致答题效果不佳、思考不周。因此,培养学生审题意识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养成教育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学科特点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实施养成教育不会立竿见影,贵在长期坚持。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方式和探索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陈颜颜.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教育艺术,2011(7):15.

[2]张少东.习惯奠基人生: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亚太教育,2015(18):13.

[3]杜丽军.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4(33):114-11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小学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