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

2017-03-23 11:40刘媛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角尺拉直端点

刘媛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长度是线段的属性,线段的长度可以测量。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把物体有关的边看成线段,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得到物体的长度。所以“认识线段”作为“厘米和米”单元的起始课,要从现实中抽象出概念,是整个单元学习的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根毛线,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谜底:线。)

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成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一)认识线段

1.线放在桌上,观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如果要比一比同桌两人谁的线长,怎么比?

拉直你的线,举给老师看看。现在这根线变成什么样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今天我们要学的线段。

拉直自己的线,和同桌的比一比长短。

2.我们把线画到屏幕上,请看大屏幕。我们刚才把两根线拉直,变成什么样了?

刚才你和同桌两人怎样比的呢?谁来指一指。

线的两头叫两端,两端的点叫端点。(课件出示)

为了表示端点,我们可以标出两个小圆点,也可以画两条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课件出示)这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完成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我把它斜着,还是线段吗?为什么?我把它竖着,是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

4.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你轻轻闭上眼睛,在脑袋里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记住了吗?睁开眼,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5.判断(课本第6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它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二)找线段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它却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想找到它们吗?

(拿着三角尺)线段就在我们身边。三角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谁来边指边说。端点在哪?

三角尺的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这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还有吗?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

你能指一指说一说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你能上来指一指,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吗?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呢?

2.折线段

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我们来一起玩一玩吧。

能折出这样一条线段吗?谁能折出短一點的线段?谁能折出长一点的线段?能折出比他长一点的线段吗?谁能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呢?

3.数线段(课本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这里没有六边形,那你能告诉我六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七边形呢?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欣赏

学到这里,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下由线段绘画的美丽图案。

四、课堂总结

美吗?孩子们今天学得开心吗?我们和喜羊羊由一根线认识了什么?(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你还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小朋友们,只要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课后反思】

图形与几何内容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应注重将现实世界中图形与几何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虽然数学图形是抽象的,但学生的理解是需要生活背景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教学中应用丰富的实例在具体生活背景中理解基本的元素,了解它们的广泛应用。

猜谜语中形象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线。新课的教学源此展开。随后在经历比毛线长短的情境中自然地拉直毛线,把其中一端对齐再比的方法,这样线段的本质属性:直的和两个端点很自然地被学生所感悟理解。在课堂练习环节,巧妙地呈现孩子们身边常见的三角板、大门、文具盒等图形,让学生去找、去指,形象贴切、合理自然,使学生从生活空间中发现这些图形,经历从现实源泉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与世界的密切联系。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三角尺拉直端点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海岸线
三角尺中的奥秘
不同动压下双引导减速伞拉直过程的数值仿真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参数型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及其交换子的加权端点估计
神奇的三角尺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
火星环境下降落伞拉直过程的动力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