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悟中走得更远些

2017-03-23 00:08钟宇张慧玲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

钟宇+张慧玲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孩子们的课前收集和课内自主,引领孩子们“看、听、做”的感官全面介入并参与,必将打开一个更加开阔的音乐学习版图,必将营造一个厚实、精彩和博大的理想音乐课堂,而身处其中的孩子们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解放、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课前收集;自主自悟;以生为本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谓的“摇动、推动和唤醒”,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前提,否则就无法真正地唤醒学生,正所谓:“一个真正懂得自主学习的人,才可能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想想:如果学生总是深陷在单一的“你示唱我跟唱”之中,总是在教师的单项灌注中被动接受,总是在“告诉、讲解和倾听”中接受知识,总是模式化地背记旋律和歌词,他们的注意力又怎能高度集中呢?他们的兴趣又怎能大面积地被激活呢?孩子们又怎能在课堂上呼吸自如呢?以下是小学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的开头设计:

1.同学们听过哪些影视歌曲,会唱的请唱几句。

2.教师介绍:影视音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歌曲和器乐曲。歌曲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曲和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

3.大家认真听一下这段音乐,说说这段你们熟悉吗?你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呢?(教师在电子琴上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

4.谁能简单描述一下《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稍停后教师直接介绍: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既表现了水波荡漾的北海公园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游园时愉快的心情。)

纵观以上设计,可以发现绝大数活动都是教师在讲解,都是教师在活动,都是教师在把控着话语霸权,在主导着一切,哪有学生的影子?哪有学生货真价实的“动手、动口和动脑”?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知识背后没有自己的事情,乐曲里面没有自己的声音,旋律里面没有自己的理解,“我”还有强烈的兴趣吗?“我”还可以持久地集中精力吗?这样的课堂只能让孩子们对《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理解,对电影主题歌的理解,甚至对整个音乐的理解止步于浅层,而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张力也是微弱的、无力的。

窃以为,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而言,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能力,让孩子们充分地自我探索、自我选择和自我探究。实践证明,学生需要被尊重,被认可,期待那种个体间相互激荡的愉悦氛围。如果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那么,“对于教师‘十八般武艺不感兴趣的学生只能违心地去迎合。”

比如,可以在课前布置让孩子们收集与《祖国的花朵》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初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倾听,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至少,教师应引领孩子们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涉及或侧重:

1.课前布置:去网上搜搜《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八戒背媳妇》等影视歌曲,并试图自己理解,何为“主题曲”、何为“片尾曲”等。

2.课前让孩子们去网上观看电影《祖国的花朵》,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并试图描述当时影片中的画面: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级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

3.引入新课后,分小组讨论影视歌曲分为几类,你最熟悉的是哪類歌曲,你影响最深的是哪首影视曲子,然后推荐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4.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后,以“我的小手动一动”的节奏训练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弱起小节,让学生学唱0XXX弱起小节,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

细究以上设计,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船儿还是那个船儿”,但是课堂的中心和课堂话语权变成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互相交流、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并鼓励学生自己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大面积地解放了孩子们的口、手和脑,切实解决了课堂平淡、沉闷和无奈的尴尬局面。同时,《大风车》《西游记》等影视歌曲本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曲,以至于还未观看影片时,孩子们就能情不自禁地学唱这些歌曲,那么,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原有的印象、经验和记忆,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证明,在一次上课时,孩子们小手直动,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唱得开心,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仅仅是因为“谁是课堂主人”角色的转变,就彻底解放了学生,给予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勇气和张力,给予课堂以无限发展和延伸的可能。的确,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孩子们的课前收集和课内自主,引领孩子们“看、听、做”的感官全面介入并参与,必将打开一个更加开阔的音乐学习版图,必将营造一个厚实、精彩和博大的理想音乐课堂,而身处其中的孩子们也就愈能得到多方面的解放、滋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茶居.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25.

[2]彭杰.捕获课堂的意外生成[J].教师博览,2016(4):2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语文”应该是学生的“语文”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