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2017-03-23 22:37林洪俊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感书籍习作

林洪俊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渠道已变得多样化。如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工具可以获得各种资讯,这些获得知识和见识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通过书籍获取知识的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影响了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下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语文阅读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本着语文是一门学习的工具为出发点,使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获取更多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见识,提高对汉语语言及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增长见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的认知打好基础。

但是,现在电脑、电视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小学生在看电视、电脑时,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图像和声音信息,虽然增长了一些知识,长此以往,使小学生对阅读难以产生兴趣,错过了培养语文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阅读的渴望,也就能使内心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畅快淋漓地阅读、愉快地阅读,逐步提升阅读的能力,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传承和吸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

二、如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想要学生接受阅读,就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中,教師总是通过个人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来激励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来感染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欲望。但是,这种方式无法使大多数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中,只有欲望没有兴趣是无法实现阅读的持久性的。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远远达不到国家出台的标准,想要让小学生对阅读能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存在着的一部分,就需要老师在学校、家长在家里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以我的上一批学生为例,在小学二年级时,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除了学校配备的一部分书籍外,还有学生自带的图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开始发现学生只对图片多、文字少的书籍有兴趣,可是,学校无图的书籍却无人问津;通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和引导后,个别学生逐渐对无图的书籍产生了兴趣,人数太少了。为了激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我试着采用奖励的办法,奖励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一本他们喜欢的图书,但这些书全班同学必须传阅。在这个办法的引导和激励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四年级时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小学毕业时,有的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国家的规定。

三、阅读是优秀作文的基础

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好的语感,好语感是好习作的基础,好的语感是怎样建立的呢?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见识过数量可观的优美流畅的句子,才能建立起好的语感,才能使作文中没有病句,才能写出好的习作。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跳不出语文书本的范围,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分析课文的句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我认为,语文教学是与课外大量的阅读同步的,这样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能拥有创作的才华。

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弱,一些不重视阅读的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就参加校外作文补习班,通过补习班的学习,强制学会了老师教的思路和填词造句,期间习作水平有所提高,看起来效果不错,但补习班结束后,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有好的写作能力,虽然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最经济、有效、省心的“捷径”。所以,告诉学生和家长:习作就像是做人,是长期修炼的过程。

四、不要破坏阅读兴趣

小学生由于识字量不足,遇见生字就去查字典,这样就破坏了阅读兴趣。此时,老师应鼓励学生,遇见生字不要紧,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可以;如果遇到的关键字和生字影响阅读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家长,这样学生阅读起来有轻松感。反之,则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说,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总之,要搞好语文教学,要从阅读入手,通过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通过阅读量的增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知识的熏陶,丰厚的文化和知识底蕴迟早会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阅读成为习惯后,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逐步提高,也会懂得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使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承。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语感书籍习作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