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

2017-03-23 11:58王英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塑造道德与法治课堂

王英美

摘 要:除了教材改变外,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要确保课堂教学的适时适当、有益有效、科学合理以及富有生机和活力,采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将中国法制加以鲜活的叙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激励、唤醒、启迪,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在《描绘清晰完整的我》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塑造

《描绘清晰完整的我》是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自我新期待”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明确为什么要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动物比大”情境导入,通过“情境赏析,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学后反思,提高升华”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这一中心环节,我又以“相声表演—游戏体验—记者采访—猜猜我是谁”四个板块,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课件1展示:寓言故事

“动物比大”

青蛙为了与老牛、大象比大最终鼓破了肚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寓言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认识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框人贵有自知之明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课件2展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活动一:小小调查

调查问题:

“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吗?伟人和名人是十全十美的吗?

阅读课本21页,乔丹的故事,思考:伟人和名人都是十全十美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调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课件3展示:学会自知之明

活动二:相声欣赏

相声:“同学甲和同学乙”

学生表演:

四人一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

(1)同学甲和同学乙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何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相声表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框我给自己画个像

课件4展示: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活动三:游戏体验

两名同学分别站在讲台的两侧,看老师手中的一张纸,大声地告诉同学自己看到的纸的颜色。

两位同学分别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分别认为是:黑色、白色。究竟谁说的对呢?

老师将纸翻转过来:原来这张纸一面是黑色另一面是白色。

通过这个活动,同学得到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识看问题应全面、客观,学会辩证看待事物。)

课件5展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活动四:记者采访

教师: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步步成长,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自我时,不但要用全面观点,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提到这个话题,很多同学会想到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下面我们就现场采访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们。

“实话实说”节目

回顾昨天我: 。

认识今天我: 。

展望明天我: 。

(设计意图:通过记者采访,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五:猜猜我是谁

四人小组合作写一份某个同学的突出特征。要具体、清楚地描述这位同学的突出特征,让别的同学一下就能猜出他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缺点的展示,以及同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环节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课件6展示: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活动六:情境分析

说一说: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和评价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归生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问题。)

环节四:学后反思,提高升华

课件7展示: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我的收获:

(1)通过学习,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三要】

(2)通过学习,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三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并学会进行学后反思,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所得,也可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分析与反思】

第一,巧设情境。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动物比大、相声表演等,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第二,学生活动。本节课中,我所创设的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提问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愿意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

第三,注重践行。道德与法治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

参考文献:

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3).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塑造道德与法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