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永恒主题

2017-03-23 12:37刘丹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创新

刘丹

摘 要: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腦力活动,作文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以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个性化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而最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活动则是个性化的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契机,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启少年儿童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构建学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写出个性化作文奠定基础。

一、题材选择的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多地强调作文的格式、技巧与字数,因此,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想方设法写“假话、空话、大话”,没有了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学生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创造性选材,拓展习作的题材,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

1.为学生想象创造契机

想象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思路的一种习作方式。如,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想象类型的作文题,比如《未来的东安》《2036年的舜德学校》《神舟×号探险记》。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一旦展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象力便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为交际应用创设情境

交际应用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尝试让学生为家乡的特产(如东安鸡、柑橘)写写广告词;给班级创作最佳班级公约;给自己的手工制作记录文字说明;为舜皇山森林公园写导游词。此外,还让学生写招聘启事、环保建议书等。

3.为快乐作文提供平台

快乐作文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观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而在快乐中自主表达个性语言。如我在作文课上开展了一次“逗笑大比拼”活动,将学生分成“逗笑队”与“木偶队”,要求“逗笑队”的队员想方设法逗笑“木偶队”的队员,“木偶队”的队员先笑者取消比赛资格,坚持到底的同学最后会被评选为“擂主”。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表达。这样教学,满足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想象能力的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1.看图想象

学生的联想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具体性,他们想象的内容通常会以某种具体的事物来作为直接依据。比如:观察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一幅图,我先引导学生瞬间看图,大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两个侧面人头和一个杯子。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鼓励学生进一步仔细、多方位地观察图画并大胆想象,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起来。有学生将图倒过来看联想到:这是一件美丽的公主裙,白雪公主就是穿着这件裙子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2.听声想象

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表达欲望。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把“笑声”“水声”“喇叭声”“喝彩声”等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进行组合,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自由地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来到了哪里?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走出来后,你又会想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学生纷纷说道:听到水声,我仿佛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看到了潺潺流淌的溪流,尽情畅饮的小鹿;听见汽车喇叭声,我能想象出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

3.续写想象

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是有形的思维,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给予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学生能够大胆求异、创新思维,接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可以拓展学生想象力,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感受写作的乐趣,如续写《渔夫的故事》《小摄影师》《小英雄雨来》等。

综上所述,让创新成为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永恒主题,以此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巧莉.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江晓辉.作文教学生命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个性化创新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