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族民间服饰暗纹色彩艺术分析

2017-03-23 06:48常紫元崔荣荣
丝绸 2017年3期
关键词:暗纹明度纯度

常紫元,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产品与设计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暗纹色彩艺术分析

常紫元,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色彩种类丰富多样,素有“艳而不俗”的美誉。服饰本身的色彩与装饰的色彩组合相得益彰,这其中暗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暗纹丝织物作为重要的传统丝织品的品类,在服饰中广泛使用。文章以暗纹的色彩为切入点,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对暗纹色彩的对比特征进行研究,概括出暗纹的色彩对比范围,同时通过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来探讨近代不同时期的色彩审美变化,期望对今后相关服饰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起到补充作用。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暗纹;孟塞尔色彩理论;色彩观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回归声越来越高,在这一方面的市场供应却明显不足,这是因为:一是目前对传统服饰的装饰理论研究还不够;二是就目前市售产品来看,多数是对传统服饰的元素用现代设计手段进行的一个具象模仿。传统服饰如果直接拿来使用并不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所以就需要对它所包含的各种元素进行深入研究。暗纹装饰在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绫、绮、纱、罗等传统丝织物的研究涉及大量暗花织物,比如赵丰的《中国丝绸艺术史》、包铭新的《中国古代暗花丝织物》等。暗纹在学术上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只有一个约定俗称的说法,指的是图案与地色的色彩对比不强的纹样,而在纺织界,一般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暗花,但暗花指的图案是不以丝线的色彩变换显花,而以同色丝线交织, 用不同组织的表面肌理效果进行对比呈现花纹的织物。笔者在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带有此类装饰的服饰时发现,虽然某些纹样的装饰色彩与面料底色对比不强,但装饰纹样用的是不同颜色的丝线,有的纹样则是采用印染、镶嵌的方式附着于面料上,超出了“暗花”对此类纹样的定义,故本文用“暗纹”。暗与纹两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解释:“暗”日无光也[1]。“纹”字最早出现在南朝,既见于字书,也见于史部,南朝粱顾野王撰《玉篇》称:“纹,音文,绫纹也。”[2]“暗纹”一词在田自秉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有过这样的说法:“花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之为暗纹。”[3]本文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服饰品统计,运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对暗纹装饰的色彩进行研究,探究暗纹本身色彩的艺术特征,探讨传统色彩观的历史变更,以期对今后相关服饰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起到补充作用。

1 孟塞尔色彩体系

1905年阿伯特·孟塞尔在心理学对色彩的研究基础上加了大量的视觉感知实验,设计了孟塞尔表色系,在表色系中把颜色分为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属性。本文以暗纹的色彩为基点,运用孟塞尔色彩理论为基础,对暗纹的色彩艺术特征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暗纹装饰的色彩特征是指纹样与底色在纯度、明度、色相这三个色彩要素上的具体呈现,暗纹纹样及面料和其他装饰色彩之间的对比,展现出一定的视觉效果。暗纹的颜色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视觉上形成弱对比的颜色组合而成的。同时暗纹的装饰丰富了服装的视觉效果,不但增加面料的色彩变化,而且降低了其他装饰比如刺绣、镶边、滚边等突兀的色相效果,使得服饰上的色彩部分之间既有对比,又有联系。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340件传世藏品(多数为晚清时期的服饰,也有少量民国时期的服饰)进行研究,运用孟塞尔色彩理论对色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2 服饰暗纹中色彩的对比关系

汉族民间服饰的暗纹色彩对比大多数采用邻近色对比,共有308件服饰品,占总比率的90.32%。邻近色,是指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十分相似的色彩。一般情况下,邻近色处于同一色系之中。因此,邻近色无论怎么搭配,都会显得和谐而自然,这种色彩搭配也可以说最容易达到和谐、安静和保险的颜色[4]。采用类似色对比的传世品有33件,占总比率的9.68%。类似色对比在暗纹装饰中使用得较少,采用类似色对比的情况下色彩的亮度和彩度一般都会比较低。类似色是指在24色相环上间隔15°到60°,中间间隔2~3个颜色,比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由于类似色两个颜色的色相环之间的差别较大,所以在采用类似色对比的服饰品亮度、纯度或者色彩面积都不是很大。由于邻近色对比和类似色对比在色相上难以区分,所以暗纹的色彩对比主要体现在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上。

2.1 暗纹的明度对比关系

将不同明度的色彩并列在一起,明的更亮、暗的更暗的现象就是明度对比,明度对比可以是一种色彩的,也可以是多种色彩的明暗对比[5]。表1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品为基础,选取了12个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藏品,这些服饰品来自不同的地区,用以减少因为地区不同而造成的实际情况的差别,其中连接符号前面的字母代表了这些服装的来源地:ZY代表中原地区,JN代表了江南地区,SB代表了陕北地区,SD代表了山东地区等;链接符号后面的字母代表了服饰品的品类,比如Q代表了裙,A代表了袄,MJ代表马甲,P代表袍,S代表衫,QP代表旗袍。通过提取各个地区的暗纹装饰颜色,以色彩的明度为纵轴,横轴表示传世品色彩的色相,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暗纹色彩的明度对比Fig.1 Brightness contrast of dark pattern color

孟塞尔色立体把色彩的明度处在一个中轴的位置上,色彩主要依靠明度的变化来表现空间与层次的关系。在图1的12个传世品的色彩样本中,把黑、白两种颜色按照等差比例混合,设立起一个10级明度色标(最深处标为0,最亮处标为100%),并且分成三个明度基调。暗纹装饰色彩的明度对比范围基本在1%~1.5%,最大一般不超过30%。明度的弱对比通常是指3级之内的对比,又被叫做短调,短调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

2.2 暗纹的纯度对比关系

纯度分成10个等级,1~3级为低纯度区,4~7级为中纯度区,8~10级为高纯度区。纯度级差1~2级为弱对比,3~5级为中对比,5级以上为强对比[6]。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传世品为基础,选取12个以纯度对比为主的暗纹服饰品通过提取各个地区的暗纹装饰颜色,以色彩的纯度为纵轴,横轴表示传世品色彩的色相,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暗纹色彩的纯度对比Fig.2 Purity contrast of dark pattern color

暗纹色彩纯度对比同样也能用中分极差的办法来研究,将一个纯色标为100%、一个无彩色标为0,按照等差比例排列,设立一个10级的纯度色标,并分成三个纯度基调。暗纹装饰色彩的纯度差在10%~20%,是比较弱的对比。纯度的大小决定了色彩的艳丽和模糊,视觉知觉中,一个色标差的明度对比等于三个色标差的纯度对比,所以暗纹的色彩纯度也能够有比明度更为宽裕的变化空间。

3 暗纹装饰的色彩艺术特征

色彩的物理特征是色彩表现力的基础,分析色彩的视觉心理反应是要基于色彩性质,谈论引申意义时不要脱离这个基础[7]。暗纹之“暗”并不是表现色彩的暗淡、无光,而是指色彩间的变化幅度小,以至于使人眼难以发觉,但是在低明度和低纯度的情况下,暗纹的变化空间可以说非常之宽广,如果用色相环表现,暗纹的色相变化范围甚至可以超过对比色的对比范围。可以说,暗纹是一个特别的色彩调和方式。暗纹之“暗”表现在明度对比上为高短调、中短调、和低短调三个方面;表现在有彩色的纯度对比为鲜弱调、中弱调、灰中调和灰弱调;在色彩面积对比上则表现出近似于一比一的色彩分布,以及大面积的色彩和小面积的色彩之间的对比。

从明度弱对比来看,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暗纹装饰里的明度弱对比关系包含高短调、中短调和低短调三个方面,高短调弱对比由于色彩亮度比较大,色彩之间的亮度差小,则给人以优雅、少淡、清新、欢快、明朗、纯洁、冷淡、娇弱、和病态之感受;中短调则给人以中庸、平凡、朴素、老成和呆板感受;低短调由于色彩较为暗淡,给人以沉重、厚重、刚毅、神秘、黑暗、哀伤的感受。根据色彩学纯度色标,从纯度弱对比来看,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的暗纹装饰的纯度关系则包含了鲜弱调、中弱调、灰中调和灰弱调四种,色彩的色相和明度数值在一定的范围内,纯度的对比通常要经过3度以上的变化才能够分辨,在低亮度的情况下则需要变化更多的数值才能够使人眼分辨。鲜弱调由于调和的色彩纯度都很高,所以有艳丽夺目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活泼、躁动、原始的感受;中弱调给人以单调、平板、含糊的视觉感受;灰中调给人以沉静、大方的视觉感受;灰弱调则有平淡、消极、陈旧、自然、质朴、随和的视觉感受。

4 近代服饰中暗纹色彩使用观念的转变

“色彩”一词在晋朝《尚书》中就已经出现,但关于色彩学理的体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当时的大家构建。阴阳、五行说奠定了中国色彩学理的基础,直到清朝中期,对色彩的理解依然是“五色源于五行”。清末对色彩观念的改变并不仅是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造成的,它是在清朝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开始改变的。在康乾盛世后期,由于统治者的奢靡风气使得国中上行下效,色彩观念的改变就已经有开始的迹象。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由于政治腐败、人才凋零,使得政府的法令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对一般民间的僭礼行为已经无力过问。到了民国时期更是有大批进步人士穿上了西服革履,此时对色彩的观念早已和清初大相径庭了。暗纹本是面料上所带的纹饰,而且绝大多数暗纹是通过单色织物的显花组织体现,故暗纹色彩的使用可以应用于服装面料上。

4.1 清朝早期的“以礼择色”

自清朝建立以来,先后颁布了《钦定服色肩舆永制》《钦定大清会典》等一系列法令、典籍用以规定君王、大臣、平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礼仪。这些法令、典籍也对清朝各个阶层人们的服饰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什么阶级穿什么、用什么颜色、用什么材料、用什么装饰,规定得一清二楚。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封建家长制社会,对臣民生活事无巨细的规定正是这样社会制度的体现。清朝在设立服饰制度的时候对色彩的变动不大,只在一些具体用色上做了一些调整。如蟒袍,只许皇太子、皇子用金黄色,亲王、郡王都不能使用,除非有特许,否则就相当于犯罪。

清初的民间服饰都很素,这是由于当时的法令对民间服饰的色彩、材料、装饰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色彩上:“公、侯、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等官几,五爪、三爪蟒、苏缎、圆补子,黄色、秋香色、玄色,狐皮俱不许穿,如上赐许穿。”[8]从这里可以看出,红、黄、蓝、白、黑五色中黄色为民间所禁止穿着,白色为丧葬用色,忌平时所穿着,所以在清朝除了间色之外,民间可以使用的正色就只有红色、蓝色、黑色。清人叶梦珠说:“市井富民,亦有服纱绸绫罗者,然色必青黑,不从新艳也。良家清白者,领上以白绫或白绢护之,示与仆隶异。……其仆隶、乐户,止服青衣,领元白护。贵贱之别,望而知之。”[9]

清初在服饰用材上也有很多规定,民间服饰中可以使用的材料很少,其中较为贵重的丝织品是不能使用的。“耆老、兵、民、商人,蟒缎、粧缎、金花缎、倭缎、闪色缎、各色花缎、彩绸、貂皮、捨喇、狲狐、软豹皮俱不许穿,亦不许做被褥帐幔,只许穿衣素、蓝素缎……纱,棉布、夏布”[8]“……军、民、商贾、吏员得用绫绢其余不得僭越”[10]。这段文字表明在当时对民间服饰的材料使用的限制,面料的价值高低取决于面料材质的好坏和织造工艺的高低。高超的织造工艺多数会在面料上织出各种纹样。而当时民间服饰可用的面料价值并不高,所以可以断定在此时的服装上较为朴素,在服装上使用暗纹装饰也并不会被认为是僭礼。

这一时期对民间服饰的装饰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不许镶领袖、不许穿缎靴、不许靴上镶绿皮及云头金线、不许镶鞋襪口等项,不许戴得勒素、凉帽,止许戴貂皮帽,如不许戴狐皮、灰狗皮帽、不许鑿鏨玲珑及金钗腰刀、鞦辔,止许用银钗,不许用红■(此处文字遗失)提胸。”[8]从这段话中可以得知,当时民间服饰的装饰可以使用除了面料本身所带的纹饰之外,就只有通过刺绣的手段来美化服饰。这是清朝时刺绣艺术在民间服饰的装饰艺术上流行的一个原因。

4.2 “以礼择色——以美择色”的转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解决了生存需求,才会去追求其他需求层次,“以美择色”的服饰穿着观念正是在康乾盛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的。经过康熙、雍正时期的休生养息,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幅员辽阔,人口快速增长,国库充足,国内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到了乾隆晚年,由于官员的贪污腐败,直接导致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危机,其腐化败坏的官场道德使得政府的监管力度大不如前。同时乾隆在位时期好大喜功,崇尚奢靡之风,以至于上行下效,这种风气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人们对服饰色彩的选用从“以礼择色”悄然向“以美择色”改变。

随着康熙的休生养息政策,清朝的经济在快速地恢复发展,开垦田地的数目相当可观,仅拿山西一省来说,1661年时,山西全省的耕地面积为4 078.71万亩,1685年时为4 452.21万亩,增长约9.16%,1724年为4 924.26万亩,较1685年增长约10.6%,1753年为5 397.94万亩,较1724年增长约9.62%。耕地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地面积的大幅增长大力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康雍乾年间耕地快速增长,农产品的产量提高,逐渐向商品化方向发展,使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清朝的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商业的发展兴旺、赋税的增加进而推动金融业的蓬勃发展。道光年间,晋商尝试与金融资本结合,创办了票号,1824年前后,平遥商人开办的西裕成颜料铺开始经营金融业务,更名日升昌票号,成为国内最早的票号。随后蔚盛长、蔚丰厚、蔚泰厚、新泰厚、天成亨等几个绸布庄也纷纷改营票号业务。1860年,山西票号有14家,1775—1882年增长至28家,全盛时期山西保持了30家左右的总号规模,在1902年—1906年间,票号业务每年的汇款总额都在1 000万两白银以上,最多的时候超过了2 000万两白银。

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环境的动荡也动摇了清朝统治者的统治力量,纵观历史上所有朝代的更迭都是因为官场的腐败问题导致。清王朝官场腐败的程度恐怕只能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达到了官吏无论大小无论高低都贪的程度,但凡是手中有些许权利的官员都会想方设法去捞好处,如刘彬士出任浙江巡抚时公开声明:“穷翰林出身,住京二十余年,负欠不少,今番须要还债。”[11]从1840年鸦片战争结果的表面上看,是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开放国门,但在这之前,鸦片和腐败早已冲破清朝统治阶级的道德防线,使他们腐朽不堪。在1796年(嘉庆元年)时,嘉庆颁布禁烟法令,但是这时清朝的腐败早已是跗骨之蛆,因为一般人都知道,海关可以借这样的法令发财,不会积极去想办法禁烟,所以禁烟法令根本不会起什么作用。不但禁烟令不起什么作用,而且还有一些官员如温观洪、叶林桂等人在吸食鸦片的同时还走私鸦片,并成为这些官员的主要收入。这些情况连道光皇帝本人也知道:“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民间私贩私食久干禁例,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尽革除,总由海口守边员弁卖放偷漏,以至蔓延滋甚。”[11]官场的堕落加之外来的入侵,使得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更加无力去过问民间服饰的那些僭礼逾制的行为。

富裕的经济基础是这些变化的基础,但崇尚奢靡的消费风气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这种风气形成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和社会观念造成的,康乾盛世年间清政府积累的财富难以用于资本扩大再生产,最终绝大多数都转向生活消费,形成互相攀比心理,导致奢靡之风形成,也冲击着服饰方面的种种规定“阊阛之间,望如锦绣,丰筵华服,竞侈相高”[12]。这一时期官场的腐败导致官吏对国家的政务和生活麻木不仁,一味追求自己享受而导致了政治的废弛,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对民间僭礼行为已经无力过问,时至晚清则更不必说。

5 结 语

暗纹织物是中国传统纺织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品种,通过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形成了暗纹织物色彩的差异。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暗纹装饰在色彩风格上经历了从朴素、沉重、厚重到优雅、少淡、清新、欢快的变化,这些色彩风格是由于从清初到清末对色彩观念的改变形成的。暗纹的色彩风格提供了更多的配色方案,从而可以进一步指导服装面料的色彩设计及对“新中装”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1]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38. XU Shen. Shuo Wen Jie Zi[M]. Tianjin: Tianjin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91:138.

[2]顾野王.玉篇[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495. GU Yewang. Yu Pian[M]. Beij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ublishing Company,1993:495.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98. TIAN Zibing, Art and Craft History of China[M]. Shanghai: Oriental Publishing Center,1985:98.

[4]刘元杰.论形象设计中色彩的搭配[J].艺术百家,2010(8):207. LIU Yuanjie. Color arrangement in image design[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2010(8):207.

[5]刘志峰,周杨静.基于色彩物理学本质的色错觉研究及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3):139.LIU Zhifeng, ZHOU Yangjing.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olour illus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colour physics[J].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2011(3):139.

[6]陶晨,段亚峰,印梅芬.基于HSV的服装色彩特征数量化方法研究[J].丝绸,2015,52(6):24. TAO Chen, DUAN Yafeng, YIN Meifen. Research on HSV based on quantification of apparel color features[J]. Journal of Silk,2015,52(6):24.

[7]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9. WANG Lingzhong, Visual Arts Mind:Art Visual Effects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M]. Beijing: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5:129.

[8]罗振玉.钦定服色肩舆永例[M].内府,顺治九年四月:6-10. LUO Zhenyu, Qin Ding Fu Se Jian Yu Yong Li [M]. Neifu, Shunzhi April Nine Years:6-10.

[9]叶梦珠.阅世编:卷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74-175. YE Mengzhu. Yue Shi Bian: V 8[M]. Shanghai: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81:174-175.

[10]程嘉,谟覆勘.钦定大清会典:史部[M].清乾隆二十九年:484. CHENG Jia, MO Fukan. Qin Ding Da Qing Hui Dian: Shibu[M]. Qianlong Twenty-nine Years:484.

[11]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18-20. ZHANG Guoji. The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Crises During the Reigns of Jiaqing and Daoguang in Qing Dynasty[D].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2011:18-20.

[12]朱绍华,王翔.“僭礼逾制”:明清江南市民生活的潜流[J].浙江社会科学,2006(4):154. ZHU Shaohua,WANG Xiang, “Uprising over the system”: the life of the Ming and Qing Jiangnan undercurrent [J].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06(4):154.

Research on dark pattern color art of modern Han folk costume

CHANG Ziyuan, CUI Rongro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000, China)

Modern Han folk costume has rich color types, with the reputation of “brilliance and impre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ostume color and decorative color complements each other, where dark patern plays a great role. Dark pattern silk fabric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traditional textile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ostume. Based on the color of the dark pattern, Munsell color theo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ntras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rk color, and the range of color contrast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or aesthetic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economy and politics. This research supplements the study on relevant costume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Modern Han; folk costume; dark pattern; Munsell color theory; color concept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3.011

2016-06-15;

2016-12-30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JDZD05)

TS941.11;K892.23

B

1001-7003(2017)03-0065-05 引用页码: 031203

猜你喜欢
暗纹明度纯度
浅析暗纹东方鲀的引进及养殖技术
退火工艺对WTi10靶材组织及纯度的影响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暗纹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肽脱苦前后苦味物质的变化
繁花世界
色彩的纯度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间接滴定法测定氯化铜晶体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