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2017-03-24 15:13曾智辉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组员学困生评价

曾智辉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0-02

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七十年代初,历经发展,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又是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在小组合作中,优生的突出表现往往能赢得青睐和赞许,学困生易被忽视和遗忘。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是现在我们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调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围绕三个方面浅析一下小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1.要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展示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优生会主动参与,成为小组内活跃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被动跟从,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变相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要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展示,可根据不同课的内容进行安排。让每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角色,最终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全面发展自己。以下方法可收到调动全员参与、人人展示的良好效果:

1.1 培养小组长:使小组长在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就能引导本组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大胆地进行交流学习。

1.2 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调动,合作的意识会得到培养。

1.3 合理分组,巧妙搭配: 4号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学困生。长期以来这些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中,4号学生是不易被其他组员接受的一位。那么,老师就要全面考虑,进行合理搭配,一般的4号分到组中组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就行了,特殊的4号就要把他分到组中组员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的组中。

1.4 及时评价,树立信心:针对4号组员要开小锅小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要降低标准,使他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办到。在发言时一些简单的问题请4号学生回答,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也先请4号回答。在评价中,凡是4号学生要比其他的学生高出1-2分。因为可以为小组争光,小组内组员也愿意把发言的机会让给4号学生,在每周里的小组考评中争取更多得分。这样,多数的4号学生也因此而变得积极参与、积极发言。

1.5 创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正确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更需要营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且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去点评哪些观点值得肯定、哪些观点尚有争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大胆发表见解的同学,并且对学生认识上的观点误区给予更正,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有位哲人说:一人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一人一个观点,交换后就是每人两个观点。

2.要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是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基石,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研讨意识,在学习中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合作学习中,小组对主题展开讨论时,应做对以下的要求:

2.1 讨论主题要明确。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表述明确具体,还要分层设问。

2.2 交流讨论要有序。

(1)有序发言,按照1、2、3、4号的顺序发言或由组长安排分工发言。

(2)认真倾听,其他成员专心听发言。

(3)及时补充,前一位同学发言后,后一位同学评价和补充。

(4)组长整理。组长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整理小结并告之其他成员。必要时由各成员动手书写,以巩固讨论成果。

(5)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问题随时提醒,对学习状态不好的小组适当地进行点拨和引导。

2.3 汇报要激励。

(1)检查督促优生;加强对1、2号学生的检查,通过1、2号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讨论效益及围绕主题的偏离度。

(2)及时评价鼓励,对于讨论任务完成好的,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积极的评价。可以是口头表扬,加分奖励等。

(3)最佳汇报评比,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时,将汇报效果好的小组评比出来,在全班鼓励或奖励。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围绕主题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3.让小组合作持续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起初学生积极性高涨,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积极性会明显下降。通过改进策略,能让小组合作达到持续高效的效果,以下就是一些可行的办法:

3.1 學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有动态变化:一是改变机制中奖惩比例,让奖重于惩;二是引入连带关系,让小组成员同受奖惩;三是改变记分方法,变复杂为简单,减少工作量。例如原先独立作业前6名依次奖励记分改为分段计分,课堂作业不只有A等加分,B等也可以加分。再如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的评选原是分开在班中依次排序排出来的,改为同在优秀组中产生。

3.2 确定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水平相当的,在教学实践中,明确任务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

3.3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与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才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并且愿意与小组的成员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时,他们滥竽充数,只是等待别人的答案,甚至会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任何目的。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媒体等,教师都有要恰当地配合运用。

3.4 注重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具体可运用如下方法。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或给予激励性的语言,或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方法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转化学困生的效果,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组员学困生评价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