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课堂成效

2017-03-24 12:07蒋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欣赏课

蒋娟

摘要: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这点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欣赏课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中的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感知美术还不够,感知只是开始,感知的背后,我们更需要学会欣赏、发现、从而品味鉴别,达到真正的美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一节欣赏课入手,为我们的学生打开一扇真正的艺术之门。

关键词:欣赏课;重要组成;品味鉴别;课堂入手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8-02

1.由世界名画打开通向美术世界之门

翻开中小学美术书,第一幅作品一定是美术世界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丰碑式佳作。它们很好的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美术世界的大门。这些名著佳作的感染力或陶醉或触动着学生的视觉,由视觉的单纯审美转而慢慢吸引学生对未知美术世界进行探寻。欣赏名著时,教师可以带入美术作品形式这一美术常识,让学生先搞清楚作品的形式和类别。很多学生到了初中,美术作品有哪些形式和分类都不知道,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我们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世界名作时,应首先告诉学生这种类型的作品是油画,素描还是国画雕塑,很多学生连文艺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是一副油画作品都不知道。这样的美育是失败的,这样的素质教育只是空喊口号。我们的学生在成人后,如果不通过自学或对美术的喜好,很可能在有朝一日参观画展时完全懵懂无知,没有一点艺术常识。为学生引入美术作品分类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做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可以多讲解一些,以激发起学生对艺术的求知欲。

2.从文化艺术背景入手,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易懂

我们在讲述艺术作品时,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就是古今对比和中外对比,这两条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对比素材,谈到它的差异性就必须结合历史,而知识是相通的。中国历史有很多古代原始人美留下的艺术符号,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原始美术的现实作用和生存分不开,西方艺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样自然带入,在使学生明白之余更加了解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欣赏原始壁画及原始人的图文字样,学会欣赏历史长河最极致的另一端的艺术语言。这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和搜集资料。

3.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的表达及感知

在美术专题欣赏中,教师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播放图片的同时自己一讲到底,教师感动了自己,学生被剥夺了感知能力。学生在听完讲述后,不假思索也没有感受。合上书本,没有一点现实美育意义。学生属于被动被感知,不能表达也无须思索。正确做法应该是,教师在讲解之前应多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在精彩纷呈的答案里,给出画龙点睛的点评即可。

4.把握专业术语,巧用少用

在分析美术作品时,会运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如构图、色彩知识、笔触肌理等,但教师不易多说及太过细致。如环境色,光源色,这些知识专业课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师只需简洁举例,最好运用生活实例:例如衣服与肤色的关系,这样既浅显易懂,又讲清了色彩知识。教师的着力点要放在作品的分析,艺术感染力、号召力、传达的艺术语言。

5.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欣赏课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贴进生活的最容易引起共鸣。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教师假设一个情境,带入学生,帮助学生移情与想象。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生肖的联想》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一课。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产生联想。例如:耷拉的香蕉皮可以看作可爱的小狗,毕加索经典之作《公牛头》等等。分析完课本案例后,随即让学生联想教室内,校园内,联想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跳脱出生肖的限制后,学生们给出了更多的答案:例如打开的挂锁象天鹅,教室的开关插座象兔子,喷水壶象汉中的珍禽——朱鹮,让学生多多训练自己的眼睛,多发现,多动脑,多变换思维与视角。

6.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音乐与图片结合

美术鉴赏课,如果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那课堂将会黯然失色。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内容及多样化的形式。如再辅以音乐,精致与直观的内容,学生的参与,教师的点评,课堂一定精彩高效。图片一定要精选,具有感染力。音乐要高雅,必须具有烘托作用。幻灯片的播放形式最好根据内容而有所变化。八年级美术课本中的《两个外国美术流派》,是一堂美术欣赏课。在欣赏课里又带有关于艺术流派的讲解。而此前,初中所有美术课文,从未涉及到任何艺术流派。因此,为了避免太过专业,太多艺术专业名词,我就没有给学生灌输其它艺术流派的知识。我先从一组渐变切换的新古典主义的油画人像导入,选择了7幅新古典油画作品,配以巴赫的名曲,使油画的渲染力在古典音乐的衬托下,使人宛如走入了艺术殿堂。

这7幅巨著,灼灼生辉,神秘又尊贵,高雅又震撼。图片播放完毕,随即切入印象派油画作品,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呈現下,提问学生:两幅作品差异在哪?等待学生分析完,再给学生讲解何为新古典,印象派的名称由来等等。同时我还加入了一段关于印象派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印象"二字从何而来。整个课件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且衔接自然。音乐渲染出油画独有的色彩韵味,视频丰富了视野,充满趣味。所有这些综合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使美术欣赏课精彩纷呈。因此,美术欣赏课要上好还需要我们多多思索,扩充自己的视野,首先丰富自己的艺术世界。

以学生为主体,以本学科的教学为重心,在美术欣赏中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使美术、音乐和历史,文学都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审美特点,并能互相演绎和渗透,去产生丰富的联想功能,和再创造性。以此激发学生了解探索艺术的强烈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呈现一堂生动立体的高质课。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就能更好地提升中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成效,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欣赏课
从备课角度看初中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音乐教学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一堂戏曲欣赏课所想到的
流行音乐对于音乐欣赏课构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让小学音乐欣赏课活力无限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以《彼得与狼》为例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初中音乐欣赏课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