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2017-03-24 10:55黎少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转型时期专业教师激励机制

黎少冬

摘 要:现在正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将专业教师的具体需求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现有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将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出来,切实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如何完善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转型时期 高职院校 专业教师 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方针政策,各行各业也推出了很多新举措,以促进产品竞争水平的快速提高,当下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发展。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进程,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其技能水平的发挥意义重大,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挖掘教师的潜能,将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出来。[1]

一、几种常见的高校教师激励方法

1.物质激励

物质需要是人类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需要,高校中的物质激励是指为教师制定工资福利、薪酬奖励等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措施,物质奖励和一般报酬不同,且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2]

2.目标激励法

高校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将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及发展目标分解,形成教师的个人目标或部门的工作目标,对教师的工作潜力进行挖掘,从而激发出其工作的动力,推动学校各方面不断发展。目标激励的可行性较强,实际效用比较明显。利用设定目标的方式进行激励时,设设置总体工作要点,由部门领导为教师的工作状态、思想情绪等制定细则,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统一到一起。[3]

3.培训激励法

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在思想上和业务上实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可以激发出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进而将其个人价值发挥出来。管理者利用培训激励法可以激励教师的行为,教师的工作内容会更加丰富,引导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实现突破,并结合不同教师的个性为其制定职业规划方案,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转型时期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该怎样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与激励,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激励理论和基本的激励方法,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进行激励。

1.按照时代发展要求确定教师发展目标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紧紧跟随时代发展,认真贯彻国家提出的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政策,及时调整发展目标,使当前时代发展的各项要求得到满足。从专业教师管理的角度来看,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进行积极引导,其次还要从制度上采取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措施,在综合考虑教师个体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职称级别、不同年龄层次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最终确定专业教师的具体发展要求,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最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转型发展的实现。

2.完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的不足,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工作职责、教学内容对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确定,科学制定教师的分配标准,注意按照教师的课时不同、理论课实践课难易的不同体现出课时津贴的不同。对于承担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分配上应该有一定倾斜,从教学建设上来看,应按照教师完成任务的多少分配津贴,利用有针对性的分配制度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还要用于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聘任教师在考核时应侧重于投身实践活动,重视教师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3.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保障制度落实

专业教师激励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管理者缺乏对激励机制运行控制的意识、由于政策不健全可能会使激励机制成为简单的物质刺激、缺乏制度监控可能会出现认为混乱等,面对以上问题,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管制度,并对激励政策措施进行调整,才能为制度顺利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激励机制运行时必然会伴随管理人员的参与,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按照其岗位特点制定工作标准,并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展开考核,引导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新管理理念,从而不断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变化;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成立评价机制,在激励机制运行过程中展开跟踪评价和考核,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动力作为衡量激励机制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4]

结语

综上所述,很明显,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也已显著提升,关键就是高職院校专业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这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现阶段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总数比较小,但是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却非常繁重,因此教学中普遍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加上学校并未充分重视对教师的管理,整体激励机制落后。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在工作中将个体的工作潜力发挥出来。基于以上观念,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转型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激励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潘玲珍.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172-177.

[2]何霞,刘文明.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基于28所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3:95-100.

[3]王晓茹,孙小娅.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教育与职业,2014,23:77-78.

[4]贾文胜,梁宁森. 归属感提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激励与培养路径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162-166.

猜你喜欢
转型时期专业教师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的保护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
互联网浪潮中信用卡的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