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培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7-03-24 10:04张祖美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张祖美

摘 要:美术活动是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稚嫩的笔触下,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色彩斑斓,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纵观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禁锢式的传授或是放任式的传授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从实践中进行探索,从技能的培养和区域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整,让幼儿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创想;想象力培育

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完整性的活动,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从对外界物体的感知到情感的酝酿,创造动机、意向的生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意味的形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既可以把握知识的难度,又有着无限探索余地的广袤空间。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

然而当我们沉下心来,重新审视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经意地走入误区,要么就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创造性的培养,要么就是放任幼儿的创想,却没有给予一定的技能技巧指导进行规范,使美术活动的开展成为幼儿自由操作的时间。

1.临摹式幼儿绘画教育的弊端

有一种“传统型”模式的老师,在绘画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引出主题→讲解示范→幼儿练习作画→讲评的统一模式。儿童的美术活动行为成为一种灌输美术知识、接受技能培训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学会画什么、画的像不像便成为衡量幼儿美术能力的唯一依据。虽然通过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所要表达的物体,利于幼儿获得较规范、系统的技能,却与此同时产生了很多的弊端:

(1)“克隆式”绘画抹杀了童心想象

在幼兒绘画作品展上,参观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作品:人物、花草、动物都如同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在一些大班的美术活动中,依然可以看到老师要求幼儿根据教学范例依样画葫芦地进行模仿,由此衍生出了一幅幅“克隆式”的儿童画,让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绘画结果和我们现在所抵触的“应试教育”没有差别?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样摧残了稚嫩的童心,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用结果代替了过程。

(2)临摹照仿导致创意灵感的缺失

教师灌输式地教授,最终导致的便是幼儿的盲目模仿,日积月累后幼儿便不再开动脑筋,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导致幼儿更加用心地照着教师的范例模仿。但是我们突然有一天发现,幼儿脱离教师的范画需要自由表达的时候,幼儿竟然不会画、不敢画、不知道该画什么。因为没有了参照,幼儿的画笔便停止了想象,再也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创意灵感。

2.想象力培育中绘画技能缺失的弊端

教师注重创作想象却忽视技能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创想”越来越推崇,主题的展开也让教师打破了美术活动原有循序渐进的过渡的正常教学秩序,幼儿没有基础的奠基,绘画犹如浮云般,想到哪里画哪里,片面地强调了个人情感情绪的抒发。在这样一种所谓“主动”的创想中,幼儿却开始退缩,因为幼儿没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很难用画笔来展现脑海的图景。

二、侧重想象力培育的幼儿教育

1.“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基础

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我们要将“像”作为一种基础,比如让幼儿学画人物时,如果没有打好基础,那么人物的动态表达、表情变化、正面侧面的不同影像幼儿都无法正确表达。教师不能自始至终的“依样画葫芦”,但是我们并不排斥初级阶段的适度模仿。我们可以让幼儿用临摹的方法来比较人物正面和侧面的区别,可以让幼儿用模仿的方法掌握某一事物的外形特征,一般在托小班教师用模仿的教学法比较多,因为这培养幼儿绘画技能的基础阶段。

2.“想”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成长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大胆的想、有个性的想,“想”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成长。幼儿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奇妙的幻想,超越空间限制的想象,经常变幻无穷不受现实角色限制的游戏。在成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物体,在幼儿的眼中便赋予了其生命,他们会说话、会开心、会感觉到痛,幼儿在想象的世界里任意翱翔,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这时如果教师还是让幼儿模仿、临摹,便使他们失去了“想”的机会,产生了依赖性,那么幼儿就没有提高的可能。

3.“像”与“想”相结合的绘画才是回归童心

幼儿的美术心理发展大致会经历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评价都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在3~4岁阶段,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探索尝试,5~6岁阶段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刺激与想象力、创造力的挖掘。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但适当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可以让幼儿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幼儿可以通过作品随心所欲地表现出自己所想的内容后,他们的童心世界就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这样的作品也是体现回归童心最好的表现。

三、想象力回归后的幼儿美术教育之经验谈

美术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进行了各种尝试,带领幼儿开始了从“像”到“想”的想象之旅。

1.在涂鸦中打好扎实的基础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绘画特征,教师要掌握好幼儿的发展特点,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适时地提供技能的帮助,打好扎实的基础。

(1)教学活动中教给绘画技能

要用语言表达好内心的情感需要词汇的准备,如果要用作品表达好内心的想法这需要技能的支持。绘画是幼儿的第二语言,技能是表达的必要支持。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儿童绘画依次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等。从上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需要认知发展做基础,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找准介入点,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为幼儿提供尝试的机会。

(2)区域游戏中提供绘画练习

幼儿在美术区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己选择的自由自在的活动,这对幼儿美术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游戏的创设,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保证幼儿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幼儿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作画,没有压力,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可以提供一些精美的图片进行环境的布置,给幼儿创设一个做画的氛围。在幼儿进行练习、创作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

2.在主题中放飞幼儿的想象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活动是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让幼儿在一个整合的环境中感受并表现,从而积累经验。美术活动也一样可以在主题中放飞孩子的想象。

(1)让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幼儿的美术表现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上,美术教育只有与幼儿的感性生活紧密联系,它才是属于幼儿的美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土、农、工、商,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萬物为友。”所以说,美术活动是视觉艺术的活动,离开观察和积累也就是去了生命力。

(2)帮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

幼儿在多看、多听、多练的过程中扩展了视野后,作为教师还应该帮他们进行梳理,将这些影像内化为幼儿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或者日常环境中能多元反复地巩固这些认识,由此在深刻的映象中总结出事物的特征,学习其表现方式。

3.在观察中保护想象的幼苗

孩子原本就是一个创作家,之所以有些幼儿缺乏想象力,除了本身视野和思维的狭窄外,外界对其想象萌芽的扼杀也是重要因素。所以说,在幼儿想象的初期,可以给予肯定、赞扬和欣赏是异常珍贵。

(1)肯定孩子的创意萌芽

过去,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想法:预设的活动不是幼儿自己感兴趣,幼儿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不会有好的结果,而完成活动目标完全来源于幼儿,幼儿有极大的主动性,一定会是一个好活动。其实不然,生成的活动也是要建立在预设的基础上,纯粹的生成显得肤浅而又表面。幼儿思维创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让幼儿真实去体验,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感受,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形成真实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创作。

(2)帮助幼儿从“想”到“像”的过渡

通过教师对幼儿技能的培养与想象萌芽的保护和思维创作的激发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想象与创作,也能将内心世界的想法表现在画面上,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幼儿的作品是各种物体的直接组合,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孩子一起找到画面表现的重叠感、近大远小等感觉,在画面的表现上更为丰富多彩,让想象的世界也更精彩。

教师通过对美术活动现状的分析与了解,尝试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兴趣的激发和技能的培养,引领幼儿从“像”到“想”,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低龄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

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从“灌输式”和“放任型”的教育观念转变过来,理清儿童技能技巧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视儿童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应该说,我们要进行的是“有准备的美术”,它准备的核心就是“体验”。

对于幼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绘画是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和体验中保持比较高的积极性,加强课堂学习和家庭生活之间的互动。家长和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有效互动,使幼儿对绘画产生了更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念芸.《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教后思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誗编辑 赵 强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