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四大名菱之邵伯菱

2017-03-27 08:08周蕾印荔王慧慧李良俊
长江蔬菜 2017年18期
关键词:江都菱角扬州市

周蕾 印荔 王慧慧 李良俊

江淮四大名菱之邵伯菱

周蕾 印荔 王慧慧 李良俊

邵伯菱,产于江都邵伯,因独特的气候、水质及地方风味、消费习惯等因素,在长期生产演化中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是江淮 “四大名菱”之一,与宝应莲藕、高邮双黄蛋齐名为“运河三宝”。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邵伯,品尝邵伯菱后不禁吟诗“涉江采菱发阳阿”,流传至今[1]。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曾来函,要邵伯寄些菱种到北京,将其种植于中南海里,供嘉宾们观赏、品尝[2]。数百年来,邵伯菱深受菱农与消费者的喜爱,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江都地区种植面积已达1 200 hm2,年产菱6 500 t左右,年销售收入达6 000余万元,效益达2 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享誉江淮大地。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邵伯菱产品,2011年扬州市江都市人民政府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申报邵伯菱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1年9月邵伯菱产品获批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登记证书编号:AGI00606);2016 年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又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邵伯菱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受理。邵伯菱产品已先后注册了 “邵伯湖”、“斗野亭”、“铁牛”、“艾菱湖” 等商标,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每年举办邵伯绿菱采摘节,使得邵伯菱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更加迅猛。

1 邵伯菱的分布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邵伯菱主要分布于扬州市江都区的邵伯、樊川、真武、武坚、丁伙、丁沟、小纪等镇,以邵伯镇为核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7′~119°54′, 北纬 32°18′~32°48′。 整个种植区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总积温5 551℃,年降水量978.7mm,年日照时数1 848 h,无霜期较长,达220 d。邵伯菱种植区域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西北部,此区域为碟形洼地,由海退后的古黄河、古长江冲积物填平形成,区域内河网密布,相互贯通,河流最深处深度一般在2 m以上,水质洁净,水底泥土松软肥沃,多为黏土质淤泥,富含腐殖质,栽植水域主要有邵伯湖、盐邵河、高水河、戚墅河、高桥河、荇丝河、星荡河、小岗子河等河道,还有邵仙引河、盐邵闸引河、十里长河、运粮河、马荡河、自流灌溉引渠等新开挖的农田灌溉河道。

2 邵伯菱的栽培技术

2.1 邵伯菱的特征特性

邵伯菱属四角菱,因其上下两角稍长,尖而翘,左右两角卷曲抱肋,形同羊角,故又称“羊角青”。较早熟,当地于4月上中旬播种,8~10月采收。果较小,平均单果质量12 g,果实白绿色,肩角略上翘,腰角略斜向下伸,皮薄,肉细,品质较好。一般产量500~600 kg/667 m2,能耐最大水深1.8m。邵伯菱可分为嫩菱和老菱,嫩菱的特点是鲜、甜、脆、嫩,口感似水果,且可以祛寒去火,生津解渴;煮熟的老菱酥、粉、香、甜,味比良乡板栗,风味独特。

2.2 栽培水域选择

种植水域要求水面平稳,涨落平缓,平均深0.8~1.2 m(最深不超过1.8m),周边无污染源,水质清洁,水下淤泥层达到20 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含丰富的矿物元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邵伯菱的生长。

2.3 播种育苗

于3月底4月初气温回升后取出留种菱角,挑去烂菱和不符合品种特性果实,洗净后浸于3~5 cm水深的水池中覆膜保温催芽,待60%~70%种菱萌芽时及时播种。当种植水域水深且难以控制时,一般采用直播。直播前清除水中杂草,按每15~20 kg/667m2撒播或10~15 kg/667m2条播。

当栽培田块为浅水田时,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育苗,然后移栽大田。育苗移栽应选避风向阳,水位10~20 cm、土壤肥沃的水田或池塘作为育苗池,先将菱种放入木桶中,加浅水盖薄膜,白天晒暖,夜间加盖草帘或被褥保温,保持 15~28℃催芽,60%左右种菱萌芽时,即可小心取出播种于育苗池,播种量较直播增加5~6 倍,12~15 cm 播种菱 1 颗,定植可扩大面积10倍。定植约在播后50 d进行,细心起苗,保持湿润,按1.5~2.0 m见方穴栽,理齐根系栽植,每穴3株,栽后保持水位20 cm左右。

2.4 菱田(塘)管理

浅水田块菱栽后保持15~25 cm的水深,往后随着菱苗的长大,逐渐加深水层,但每周不宜超过10 cm,最后宜将水位人工控制在60 cm左右;如不可能,最深不能超过2 m。秋季天气转凉,水位又宜逐渐回落到50~80 cm。

追肥前期以氮为主,一般在主茎上菱盘已形成,并开始出现分枝菱盘时,667 m2追施尿素10 kg,可用10~20倍的河泥平铺,均匀撒下尿素,混拌均匀溶入,做成肥泥团,分别塞入菱株周围水下泥中,以防流失。开花结果期,以追磷、钾肥为主,此时菱盘已盖满水面,多用叶面喷施,即选基本无风的傍晚,用0.2%磷酸二氢钾液喷雾,每隔10 d 一次,共进行 2~3 次[3]。生长前期,菱塘易生杂草,常见有杏菜和槐叶萍,多人工拔除或捞除;另有野菱也常生长为害,也须及时拔除,以免其分盘后与栽培品种纠缠不清。野菱心叶尖细,菱盘叶色暗淡无光,易与栽培品种区分。

深水栽培时,当菱盘即将露出水面时,在外周围用草绳或水花生制成护菱岸,以防浮萍、水面漂浮的杂物进入菱区。在5~6月若菱盘重叠,应适当疏苗。

2.5 病虫害及防治

菱主要有白绢病、褐斑病等病害和菱萤叶甲、菱紫叶蝉等害虫。

①菱白绢病 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孢子可随流水和风雨传播,多在夏、秋天气闷热,湿度大时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更易诱发。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中部发生少数黄色小病斑,以后增多扩大,使叶全变黄白色而腐烂,同时蔓延到邻近各叶,使整个菱盘烂光。严重时在2~3 d内即可造成成片菱坏死,甚至失收。防治方法:实行合理密植,防止夏、秋水面菱盘拥挤;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污染;发生初期摘除病叶或病叶盘,携出销毁或深埋;同时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喷雾防治[4]。

②菱褐斑病 属真菌性病害,在夏季或秋季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生,病菌孢子可经风雨进行传播,初在叶片边缘产生不明显的淡褐色小斑,随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大斑,天气潮湿时斑上出现多数黑色小霉点,引起叶片早枯,使菱株结果减少、果实变小,造成减产。防治方法:同白绢病,如同时发病可以兼治。

③菱萤叶甲 简称菱叶甲,为菱毁灭性虫害。其幼虫和成虫均啃食叶肉,成群为害,轻则造成严重减产,重则全部失收,必须早防早治。成虫为甲虫,体长5 mm,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工”字形光滑区;幼虫圆筒形,体 12节,3龄幼虫长 6~9 mm。以成虫在茭草、芦苇等残茬或土缝中过冬,春季菱盘和莼菜叶片一出水面,成虫即从他处迁飞而来为害,并交配产卵于叶片正面,孵化为幼虫后又啃食叶肉,世代重叠,夏、秋易大发生,食性单一。防治方法:秋后处理老菱盘,用作饲料或堆肥,并铲除岸边杂草,压低越冬成虫基数;为害初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5~7 d 一次[5]。

④菱紫叶蝉 每年初冬,成虫在河、湖岸边杂草上产卵越冬,次春孵化后,即迁至刚出水面的菱盘上,刺吸菱叶汁液。成虫体长4.5 mm,体紫色,头顶有2个黄色小斑,若虫也为紫色,腹部颜色较浅;若虫羽化为成虫后,产卵于柄的浮器内,孵化后加重为害,1 a发生5~6代,世代重叠,成群为害。防治方法:基本同菱叶甲,常同时发生和为害,可以兼治。

2.6 采收

一般在7月中下旬果实饱满成熟时采摘第一茬菱,采收要轻提菱盘,轻摘菱,轻放菱盘,以防损伤植株。初收期每隔3~4 d采一次,盛收期每隔2~3 d采一次,采收后期气温下降,每隔 6~8 d采一次,共采 7~10次。一般产量 500~600 kg/667m2,高产可达1 000 kg/667m2。

2.7 选留种

菱结果中期,选择符合品种特性,充实饱满、充分成熟、无明显病虫伤斑、无机械破损的菱角留种[6]。菱种果必须放水中贮藏,保证安全越冬。少量种果用吊藏,选择活水深河,用粗毛竹或铁管,插在水中支撑三叉架,将种果擦洗干净,装入塑料编织袋中,吊放支架交叉点上,使袋上离水面100 cm左右,下不着泥,保持5~14℃,始终不出水面。种果超过500 kg,即应搭建水中仓库,选枯水期水位仍达2m左右的活水河湾,用粗毛竹或镀锌钢管,按正方形或长方形打桩4~8根,并在各桩之间、距水底40~50 cm扎横杆,使成框架,在架上平铺钢管,固定后,排放装菱种的竹篓,上不出水,下不沾泥,并定期检查,防冻,防热,防水鼠为害,保护种果安全越冬[7]。

[1]张健.“运河三宝”邵伯菱[J].江苏地方志,1999(1):54.

[2]邵伯镇志编纂委员会.邵伯镇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3]钱小华,仲子忠,林肖剑,等.大棚菱角—草莓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6(1):72-73.

[4]何晓婵,周小军,杨德毅,等.莲藕、菱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3(10):59-62.

[5]马兴华.江苏菱角大棚长季浅水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17):26-27.

[6]彭静,柯卫东,刘义满,等.菱角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09(1):32-33.

[7]黄国华.无公害菱角生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6(3):77-78.

10.3865/j.issn.1001-3547.2017.18.012

周蕾,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农业委员会,225200,E-mail:yzjdsc@126.com

印荔,王慧慧,扬州市江都区农业委员会

李良俊,通讯作者,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E-mail:ljli@yzu.edu.cn

2017-08-15

猜你喜欢
江都菱角扬州市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吃菱角
摘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