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地带下人性的消解与冲突

2017-03-28 20:49李来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李来

【摘 要】影片《湄公河行动》于2016年“国庆黄金周”前夕上映。上映后,该片赢得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获得了相当可赞的口碑和高票房,也突破了警匪动作类型片的风格,并且成为了2016年国庆档一部“现象级”大片。本文以电影《湄公河行动》作为分析范本,通过运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来分析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功能,并建立起符号矩阵来分析人物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揭示影片的深层内涵。通过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残酷冷血与有情有义的对比来体现人性的复杂和纠结。

【关键词】《湄公河行动》;格雷马斯;行动元;符号矩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23-04

影片《湄公河行动》根据2011年“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支特别行动缉毒小组,为了证明中国商船13位成员的清白,查明他们在金三角地区遇难的真相,与运毒案件幕后黑手做斗争的故事。上映后一个多月,《湄公河行动》票房已破11亿元,成为了票房纪录最佳的国产警匪片。2016年11月2日,该片荣获第12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制片人三项大奖。

纵观2016年国产警匪类型的电影,在《湄公河行动》上映之前,还没有将主旋律与警匪类型片结合的影片出现。之前备受观众好评的警匪片《寒战2》,突破以往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剧情,动作场面也少了许多,将其转向政治阴谋,体现对权利的角逐。主旋律的片子虽然不好拍,但《湄公河行动》却将主旋律与中国式英雄主义情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会让观众觉得乏味。与此同时,影片中的动作场面也是只增不减。虽然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在向观众展现人性的复杂和残酷的现实时,也能让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因此,该片堪称主旋律大片的里程碑。本文根据法国叙事学家格雷马斯的叙事理论来解读影片《湄公河行动》,通过分析影片的行动元模式、表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从而深层次地揭示影片的内涵和主要思想。

一、格雷马斯的叙事学

格雷马斯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结构语义学》一书中,发展和完善了叙事学先驱人物普罗普的叙事“功能”说,按照二元对立的原则建立起六个行动元的框架,即“行动元模式”。他把人物按其表现分为六个功能、三个相辅相成的成分,即主体和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帮助者与敌对者。格雷马斯认为,意义的产生是与行动有关系的,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来对人物角色进行描写。之后,又结合结构语义学和叙事功能理论,提出了“语义方阵”理论,这是一种深度解读叙事作品中人物关系和情节意义的模式,即“符号矩阵”。该符号矩阵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假设一项事物为X,与X对立的一方为反X,此外还有第三项事物非X,以及第四项事物非反X,图示如下。

在图示中,X和反X是一组核心的二项对立式,是一种互为绝对否定的关系;而非X和非反X是由其他因素所推演出的另一组相关并且相对的二项对立式。在这个“符号矩阵”中,X与反X是绝对对立的两项,而非X与非反X构成次要的对立关系。此外,非X与X是相互矛盾的关系但不一定对立。在格雷马斯看来,故事起源于X与反X之间的对立,但是在故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于是又有了非X和非反X,当这些方面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了。

二、《湄公河行动》的叙事过程及表层结构

《湄公河行动》故事发生的时间是2011年10月5日,整个故事按照中国传统的顺序方法来展开,故事的时间也是一般现在时态。

第一部分:2011年10月5日清晨,糯卡贩毒集团在湄公河金三角流域袭击了两艘中国商船,船上13名中国船员全体遇难,并嫁祸中国船员进行90万粒的毒品交易。面对颠倒是非的舆论,中国公安部决定秘密派出缉毒精英,以云南省厅禁毒总队高刚为队长,成立特别行动小组,秘密潜入金三角查明真相,还遇难同胞一个清白。同时,中国政府向缅甸、老挝、泰国施加压力,召开四国会议,与三国共同成立联合专案组,缉拿凶手。

第二部分:在金三角卧底了10多年的我方缉毒警方新武加入了以高刚为队长的特别行动小组,与他们共同捉拿罪犯。为获取线索,特别行动小组进入赌场营救毒贩岩多帕,跟糯卡手下贩毒头目沙先生在商场进行假谈判、假交易。然而两次行动都失败了,并且特别行动小组成员伤亡不少。糯卡的儿子拿突以及诱惑方新武女友吸毒的毒贩占蓬在商场枪战中被维安队逮捕,但随后两人又逃跑,最终拿突还是被高刚抓捕了,而占蓬則被方新武了结了性命。

第三部分:拿突供出了糯卡的据点。行动小组潜入糯卡的据点,活捉糯卡及其同伙。而以宋哥为首的一伙人得到“老板”的命令,杀死糯卡,不能让糯卡落入特别行动小组手中,糯卡面临双面追击。

第四部分:高刚和宋哥一伙人进行着激烈的快艇追击。为了保证活捉糯卡,方新武驾驶快艇冲向毒贩,与其同归于尽,而糯卡也被押回中国受到了审判。

格雷马斯将文本分析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结构语义学》中,格雷马斯认为表层结构也就是叙事层面,指的是在义素层上的行动模式。他把行动模式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获得奖赏,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影片《湄公河行动》中的表层结构分析如下。

(一)产生欲望。欲望是主体实施行动的动机,也就是需要推动者,即什么使主体产生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欲望。在《湄公河行动》中,促使特别行动小组冒着生命危险前去金三角秘密抓捕嫌疑犯糯卡的欲望,是想要维护我国人民的利益,以及证明13位中国船员的清白。

(二)具备能力。主体想要实现目标,那么就需要通过行为来使状态发生转变,因此主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或是找到能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特别行动小组在经过无数次的实战和演习中锻炼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行动能力,而且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要想实现目标,还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因此,特别行动小组在执行任务时,得到了我国缉毒警察方新武在金三角卧底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情报和经验帮助,以及中国公安部在背后给予的支持。

(三)实现目标。这是指一个使行动主体的状态发生转换的行为。实现目标阶段有两种结果,即从拥有到失去或从没有到拥有。在这四个阶段中,“实现目标”阶段是核心。以格雷马斯的符号函数公式表示为:F(S)=[(S∨O)→(S∧O)]或者F(S)=[(S∧O)→(S∨O)]。此公式的意义在于,主体采取行动获得了原本没有的东西,或者是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东西。第一个括号中的S就是主体,采取的行动为F,后面的O就是失去的或者之后拥有的东西,其中S可以是同一个主体,也可以是不同的主体。S和O即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只有两种,即(S∨O)失去关系和(S∧O)拥有关系。那么对应到影片中,则是特别行动小组(S)通过活捉糯卡将其带回中国接受审判这一行动(F),证明了中国船员的清白(O)。

(四)获得奖赏。这是对最后状态做一个判断,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真实性进行确认。那么会产生4种判断结果,即真实、虚假、秘密和谎言。真实,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是肯定判断;虚假,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是否定判断;秘密,形式上是否定的,内涵上是肯定的;谎言,形式上是肯定的,内涵上是否定的。影片的最后,特别行动小组将糯卡抓捕并秘密引渡到中国,经过公正的审判,恢复了中国船员的名誉。在这一阶段,行动主体实现了其在最初阶段的愿望。

三、行动元模式

格雷马斯认为,角色是在叙事作品中引起或者经历功能性事件的行动元,根据主要事件的不同功能关系,可以将角色归纳为六种,即主体和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帮助者与敌对者,这分别是三组二元对立关系。

主体和客体是行动元模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它们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主体是追求目标的行为者,客体则是主体想要追求的事物,客体不一定就是人,它可以是目的、欲望等。发送者是推动主体实现其目标的一种力量,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接受者是来承受发送者发出的行动元。帮助者与发送者的作用是相似的,但它们是不同的行动元,这两者的区别是:发送者有决定性作用,而帮助者只是给予局部的支持;发送者大多是抽象的,而帮助者是具体的;敌对者与主体呈对立状态,阻碍主体追求客体。

根据格雷马斯的理论,影片《湄公河行动》的行动元如下。

(一)主体和客体。影片主要围绕特别行动小组为了证明13位中国船员的清白,潜入金三角活捉毒枭糯卡的故事展开。因此主体是以高刚为队长的特别行动小组。特别行动小组活捉糯卡带回中国审判,就是为了还13位中国船员的清白。因此,客体即为中国船员的清白。

(二)发送者和接受者。糯卡的贩毒集团在“三不管地带”,特别行动小组活捉糯卡的行动属于越境武装抓捕,而且是非官方的秘密行动,是不能暴露中国缉毒警身份的。这次的任务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险,可能是失去队友,也可能是命丧金三角。但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证明13名船员的清白,为了纠正颠倒是非的新闻,特别行动小组还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这些信念推动他们走入金三角。因此,这些决心和信念就是发送者,而接受者就是特别行动小组。

(三)帮助者和敌对者。特别行动小组执行任务的背后,有着中国公安部的支持,但影片中也一直强调,即使任务失败,也不能暴露身份。所以,公安部不能公开支持特别行动小组的行动。但是,为了活捉糯卡,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与老挝、缅甸、泰国三国进行协商,并且召开四国会议,最终达成一致协议,在金三角特区组建了四国联合行动临时指挥所。方新武在金三角地区十多年的卧底经验以及由他所提供的情报、线人等,也帮助特别小组完成任务。但是,糯卡培养的儿童兵在特别行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制造了不少障碍,如射击小组成员;炸掉四国联合行动临时指挥所。糯卡背后的“老板”也因为对糯卡狂妄自大的行事作风和其制造的惨案而带来的麻烦感到相当不满,另外,如果让特别行动小组活捉到糯卡,可能会危及到“老板”的利益,于是“老板”下令让以宋哥为首的人赶在特别行动小组抓到糯卡之前杀掉他。因此以宋哥为首的人、儿童兵还有糯卡的手下是敌对者。

《湄公河行动》施动关系结构图如下。

四、符号矩阵分析: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从深层结构方面来看,格雷马斯以语言学为模式,力图找出故事中基本的二元对立关系,并以此推演出整个叙事模式。根据上述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来分析《湄公河行動》,可以认为,影片中核心的二项对立关系是由正义(X)和邪恶(反X)这两个语义要素构成的,另一组对立项就是残酷冷血(非X)和有情有义(非反X)。通过这四个语义要素,我们就可以把握影片的深层内涵。我们把这个意义矩阵放在影片的情节链中,就可以把情节链中的人物关系按照与之相对应的语义矩阵进行归位,用简图表示如下。

从上面这个矩阵中可以看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二元对立,即以特别行动小组代表的正义与糯卡贩毒集团代表的邪恶的二元对立。由这一幅关系图,我们可以衍生出剧中人物的6种关系。

(一)特别行动小组与糯卡贩毒集团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这也是影片中核心的两项对立关系,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特别行动小组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他们为查明真相,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潜入金三角捉拿糯卡及其同伙,证明13位中国船员的清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抽象化的捍卫国家尊严,而是为了洗清中国船员的耻辱,保护普通百姓的名誉,不是为了个人而战,而是为了国家每一个公民而战,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对于公民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每一天都会有无数个特别行动小组,他们以生命为刃保护国民的安全,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当下的和平盛世。

而以糯卡为首的贩毒集团则是邪恶的代表。他们无恶不作,贩毒、欺压弱小、抓走小孩子当儿童兵,并且用毒品来控制他们。当地各部族被迫加入他们的贩毒集团,只要当地百姓不服从命令,就砍断他们的手脚。影片中,糯卡自称“湄公河之王”,他不惧怕任何人,无视法律,无视人的生命,行事狂妄自大。

(二)特别行动小组与儿童兵之间的矛盾关系。由于谈判失败,特别行动小组在商场与贩毒集团的人交火,儿童兵也加入了商场枪战中,其中一个儿童兵毫无人性地对着特别行动小组的一个成员开枪,最后致使其终身瘫痪。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特别行动小组在面对儿童兵时还是存着怜悯之心,没有伤害儿童兵的性命。最后潜入糯卡据点的时候,队长高刚下令,尽量不要伤害这些孩子和妇女。因此特别行动小组并不想伤害儿童兵,但受到毒品控制的儿童兵已经丧失了人性,他们会制造障碍来阻止特别行动小组任务的完成。

(三)糯卡贩毒集团和方新武之间的对立关系。本片在抓捕罪犯糯卡的主线之下,还有一条支线,就是毒贩占蓬、方新武以及女友的故事。方新武暂时加入特别行动小组是为了协助特别行动小组完成任务,但是真正促使方新武来到金三角地区打击毒贩,是因为他女友的死亡。方新武的女友吸毒,并和毒贩占蓬有所牵扯,被方新武撞见后,女友无颜面对方新武而选择开枪自杀。从那之后,与毒贩作斗争成了方新武人生的目标。他无法释怀女友的死亡,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救赎。当他再次遇见占蓬,内心充满着仇恨和愤怒,占蓬是方新武的心魔,是他无法释怀的心结,因此在仇恨的控制下杀了占蓬。

对于方新武而言,他选择手刃仇敌不仅仅意味着替女朋友报仇,更是宣泄了多年来压抑的情感。由于特别行动小组的任务就是抓捕毒贩糯卡及其同伙,方新武最终的人生目标也是打击毒贩,而且组织上让方新武协助完成任务。所以,从最终目标上来看,糯卡贩毒集团和方新武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

(四)方新武的有情有义和儿童兵的残酷冷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新武杀死占蓬后,并没有感受到复仇的快感,他的内心是自责的,他很明白作为一名缉毒警,道德和法律上都不容许他开枪杀人,但是他无法压抑仇恨,毕竟他不是“刀枪不入”的缉毒警,而是一个普通人。

當地的百姓都会同他亲切地打招呼,在占蓬劫持人质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弃人质于不顾而开枪,即便是在堕落腐烂的金三角,他依旧保持着心中的温情。与方新武相比,儿童兵显得残酷冷血,他们原本的天真、善良早已荡然无存。这些儿童兵麻木不仁地玩着俄罗斯轮盘,拿着炸药炸掉四国联合行动临时指挥所,在开枪杀人时没有丝毫犹豫和害怕,他们的战斗力和残忍程度绝不亚于糯卡贩毒集团的成年人。在这两者的对比之下,人性的复杂与纠结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方新武与特别行动小组体现出和谐、义气的关系。方新武与队长高刚的行事作风完全不同。高刚是正直形象的代表,为了国家,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的内心,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于一切。作为一个单身父亲,在女儿需要陪伴的年纪,却毅然地选择国家。而方新武在影片中一反警察的正直形象,他用放血、吊直升机等方式来逼供毒贩。两人因为赌场营救毒贩岩多帕的行动失败而相互争吵过,但是由于双方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在执行任务中,双方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最后,为了能够顺利活捉糯卡,方新武驾驶着快艇冲向宋哥,用同归于尽的办法换取高刚和糯卡的性命。

(六)儿童兵与糯卡贩毒集团之间是被压迫、被利用的关系。糯卡贩毒集团抓走小孩当儿童兵,用毒品来控制他们,利用孩子来运毒,为他效力,将儿童天真烂漫的本性全部抹杀掉。在这些孩子还没有能力判断是非对错的时候,就让他们丧失了人性。这些孩子的悲惨命运就是糯卡一手造成的,但是,糯卡对此毫不在意。

以上6种关系就是影片的基本线索,运用符号矩阵对影片深层结构进行剖析,揭示了该片中核心二项对立项,让我们对该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用简单的故事结构来引发对人性的深思。

五、结语

《湄公河行动》不仅体现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更揭示了金三角地区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方新武的内心纠葛、儿童兵的残酷冷血、糯卡的人性泯灭,都更深层次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纠结、冲突。在这个蛊惑人心的“毒品王国”,贪婪的欲望能让你看见天堂,也能带你走进地狱。金三角地区之所以让人忌惮与恐惧,不仅因为它是一个为所欲为的灰色地带,也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堕落糜烂的“毒品王国”,更多的是对人性泯灭的毫不在意。一切皆为工具,一切皆有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小妍.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简介及应用[J].法国研究,2003,(1):198-201.

[2]姜奕村.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视野下的话语深层层面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564.

[3]戈弓长.《湄公河行动》:当“主旋律”延伸到湄公河[J].电影世界,2016,(11):62-63.

[4]尹鸿.打造主流的大众电影文化——评电影《湄公河行动》[J].中国文艺评论,2016,(11):95-98.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89-190.

作者简介:

李 来,西南交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