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雄黄颡鱼高产养殖模式分析

2017-03-28 08:27张云龙朱若林李西雷万全朱业滨
水产养殖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鱼增氧机鱼苗

张云龙,朱若林,李西雷,万全,朱业滨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合肥市庐阳区三丰鱼苗繁育场,安徽合肥 230036)

安徽省全雄黄颡鱼高产养殖模式分析

张云龙1,朱若林1,李西雷1,万全1,朱业滨2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合肥市庐阳区三丰鱼苗繁育场,安徽合肥 23003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1],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3]。黄颡鱼营养价值较高,含肉率达67.53%[4],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可达10.72%[5]。另外,黄颡鱼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在黄颡鱼体表黏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抗菌肽[6]。全雄黄颡鱼是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出YY型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的XX基因型黄颡鱼雌鱼交配生产而来的,雄性比率可达98%以上[7]。全雄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报道,我国2015年黄颡鱼养殖产量为35.6万t,其中安徽省养殖产量为2.7万t,位居全国第三。黄颡鱼近年来养殖势头强劲,安徽省黄颡鱼养殖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养殖平均水平可达1 500 kg/667 m2,667 m2利润为5 000~8 000元。

为深入分析安徽省全雄黄颡鱼高效养殖模式,对一养殖户6×667 m2的养殖池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扩大安徽省黄颡鱼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安徽省水产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苗种培育

1.1 池塘条件

该养殖户总的池塘水面面积为105×667 m2,其中苗种培育池塘有3口,水面面积为13×667 m2。池塘要求进排水设施完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电力系统配套。池塘水深1.0~1.5 m,面积以3× 667 m2~5×667 m2。苗种培育结束后进行干塘和消毒,若池底淤泥较多要进行人工清除,用于加固塘埂。池塘要曝晒半个月以上,之后加注少量新水,并用150~200 kg的漂白粉或者生石灰进行清塘,灭杀敌害生物,改善池底土质以及补充鱼类生长所需的钙元素[8]。

1.2 苗种放养

全雄黄颡鱼苗种由广东省购买而来,主要是因为广东省的苗种最早,一般5月初就有2~3 cm规格的全雄黄颡鱼苗种出售。2015年7月初由广东购买210万尾规格2~3 cm/尾的全雄黄颡鱼苗种,体质量为0.45 g左右,放养于3个苗种培育池中,放养密度为16万尾/667 m2。苗种购回消毒之后再放入培育池中,培育池水深1.0~1.5 m,配备有叶轮式增氧机。

1.3 驯食及投喂

苗种放养后要进行7 d左右的人工驯食,确保苗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如果驯食前发现苗种培育池中浮游动物量较大需提前进行杀虫处理,杀虫可用1×10-6的阿维菌素或者CuSO4溶液沿池边泼洒。驯食用饲料为通威公司生产的粉料,粗蛋白含量为42%,加入少量清水揉制成饲料团。驯食刚开始时,将饲料团沿池边投喂一圈,随后每天缩小投饲地点,逐渐将黄颡鱼苗种引至固定的食台处。这一过程一般需要7 d,每天7∶00和17∶00各投喂1次,每天投饵量为苗种体质量的5%~10%,每天投喂结束2 h后观察苗种的摄食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第2天的投喂量。随着苗种规格的增加,可逐渐增加饲料颗粒大小,并改用自动投饵机投喂。

2 成鱼养殖

2~3 cm的苗种经过30 d的培育即可长到5~6 cm的大规格苗种,此时需要进行分塘和分级,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2.1 分塘和分级

全雄黄颡鱼苗种经过一个月的培育后规格可达到5~6 cm,此时要转入成鱼养殖池进行养殖。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以5×667 m2~10×667 m2为宜,水深2.5~3.0 m,配备投饵机、增氧机等配套设施。池塘清整、消毒方法同苗种培育池。成鱼养殖密度为2.5 万~3.0万尾/667 m2,规格为5~6 cm,体质量为2.2~ 3.6 g。放养前用鱼筛对苗种进行简单的分级处理,以尽量保证每个养殖池塘中的苗种规格一致,避免出现压苗。

2015年9 月初,往6×667 m2的成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了18万尾全雄黄颡鱼苗种,平均体质量为3.0 g左右。该池塘中配备有两个1.5 kW的增氧机(底部增氧),一个3 kW的叶轮式增氧机,每天开机6~10 h。另外,池塘中还套养了100尾200~250 g的鲢、鳙鱼,用于控制池塘水质。

2.2 投喂管理

成鱼养殖阶段全程投喂通威公司的人工浮性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每天投喂2次(7∶00以及17∶00)。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并架设食台,食台为圆形,直径5 m,以一圈围网(网目40目)构成,由池塘中的竹竿固定,围网在水体中深度为1 m。食台的作用为固定投饲地点,力求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隔离开池塘中的鲢、鳙鱼,避免其抢食饲料。食台附近配有增氧机,每天喂食时开启增氧机,避免因黄颡鱼在食台附近集群造成部分水体缺氧,影响其摄食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2.3 捕捞上市

黄颡鱼为底层栖息型鱼类,喜钻穴做窝,传统网具很难将其捕起来。黄颡鱼捕捞现多用专用的链子网,即将传统渔网的底纲替换为铁链条,这样的链子网底纲沉重、可深入底泥,可以很方便捕捞池塘中的黄颡鱼。一般专业的捕捞队伍用链子网一网的黄颡鱼起捕率可达到90%以上。全雄黄颡鱼的上市规格一般为100 g以上,可适当调整养殖方式,保证全年均有黄颡鱼成鱼上市,使得养殖效益最大化。

3 水质管理

日常投喂饲料必须做到“匀、足、好”,保持池塘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经常向池塘加注新水,可增加水中含氧量,保持良好水质,还可以培养浮游生物和保持鱼类必要的活动空间,加速黄颡鱼的生长。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或安排值夜班管理,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夜间、晴天中午、喂食时以及天气异常条件下要勤开增氧机,防止因缺氧造成泛塘。连续阴雨天要多注意巡塘,这种条件下会形成池塘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危害养殖鱼类健康。连续阴雨天过后要及时使用水体底质改良剂(如强氧化剂过硫酸氢钾等)以及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消耗掉水体底层的亚硝酸等有害物质。

4 病害防治

4.1 纤毛虫病

主要有车轮虫病和指环虫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苗期鱼体大量死亡,未死个体水面漂浮、体表黏液大量分泌。治疗可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合剂按常规(0.7×667 m2)剂量使用,对于病情严重的可隔天再使用1次。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杀虫药物,根据使用说明书酌情使用,但禁用甲苯咪唑,因为黄颡鱼对这种药物极其敏感。

4.2 细菌性疾病

主要有爱德华氏菌属和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病症为红头病和腹水病,主要流行时期为苗种期。红头病的治疗方法为恩诺沙星粉剂配合三黄粉拌饲投喂,持续3~5 d。腹水病的治疗方法为氟苯尼考粉剂配合三黄粉拌饲投喂,持续3~5 d。养殖期间应注意水质的调控,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和益生菌,适当施用磷肥,保证水体肥度和浮游植物量,可有效抑制水体病原生物的滋生,降低用药成本、保证食品安全。

5 效益分析

以该试验的6×667 m2池为例,2016年9月份共卖出全雄黄颡鱼成鱼10 500 kg,鲢、鳙鱼150 kg,其他杂鱼未计,黄颡鱼市场均价20元/kg,毛收入210 000元,鲢、鳙鱼按10元/kg计,毛收入1 500元。饲料系数1.3,共需要13.7 t饲料,价格8 200 元/t,饲料成本11.2万元,平均利润可达9 261元/ 667 m2。效益分析详见表1。据养殖场技术人员介

绍,该场105×667 m2池塘的平均产量为1 500 kg,平均利润为7 000~8 000元/667 m2。

表1 全雄黄颡鱼主养高效模式效益分析表

6 小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该养殖模式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即5月初从广东进黄颡鱼小规格苗种,这样黄颡鱼可以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加上完善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的养殖技术,降低了病害发生概率,产量稳定,效益显著,平均亩产值30 000元/ 667 m2,平均亩利润可达7 000~8 000元/667 m2,形成了规范的黄颡鱼高效养殖模式,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大面积推广。

该模式具有其一定的技术特点∶首先,养殖池塘要进行改造,要求水深达到2.0 m以上,这是增加养殖密度和产量的必要条件;其次,合理的水质调控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黄颡鱼的生长和抑制病害的发生;再次,高效增氧机的使用是高产的保障,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效益增加更为明显。

虽然该模式比较成功,但也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目前全雄黄颡鱼的苗种成本较高,且养殖户普遍反映病害发生率高、难控制,存在一定的养殖风险。而近两年从湖北省主推的杂交黄颡鱼却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养殖户反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特点。该养殖场技术人员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认为杂交黄颡鱼优势明显,但本地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因而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推广和宣传,以改善黄颡鱼养殖品种结构。

[1]Liu J Y,Li A H,Zhou D R,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strains as pathogens from diseased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cultured in China[J].Aquac Res,2010(41):1835-1844.

[2]Zhang L,Zhao Z,Xiong D,et al.Effects of ration level on growth,nitrogenous excretion and energy budget of juvenile 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J].Aquac Res,2011(42):899-905.

[3]叶金明,吴康,丛宁,等.黄颡鱼一年二次人工繁殖性能的比较[J].水产养殖,2016(8):4-6.

[4]黄峰,严安生,熊传喜,等.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评价[J].1999,29(10):3-6.

[5]范亚苇,邓泽元,张爱芳,等.鄱阳湖野生鱼类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2):597-600.

[6]Su Y.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elteobagrin,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the skin mucus of yellow cat fish (Pelteobagrusfulvidraco)[J].CompBiochemPhysiol,2011,158B:149-154.

[7]Liu H,Guan B,Hou C,et al.Genetic manipulation of sex ratio for the large-scale breeding of YY super-male and XY all-male 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 [J].Mar Biotechnol,2013(15):321-328.

[8]万全,李友和,凌武海,等.安徽省全椒县鳜鱼-龙虾高效养殖模式研究[J].水产养殖,2014(11):14-17.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3.001

2016-08-23)

猜你喜欢
成鱼增氧机鱼苗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广东成鱼破10元/斤,今年加州鲈还会火吗?听听这几位圈内人士怎么说(附购苗指南)
精养渔池增氧机的合理设置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