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防控金融风险

2017-03-28 07:38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7年15期
关键词:本源金融风险杠杆

●本刊评论员

“回归本源”,防控金融风险

●本刊评论员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各项原则,首要者乃“回归本源”:“回归本源,就是要充分认识自身本分,明确自身定位,心无旁骛地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宣示的是心系天下的情怀和尊重经济规律的治国思路。金融制度作为人类伟大的创造,理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类造福。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必须深刻认识金融的本质,把握好金融规律,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和信用制度,防控金融风险;矫正金融运行过程向实体经济过度“抽血”以及互害、互骗的做局歧途,使金融成为创造财富、增加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正面力量,消除其寄生性。

大道至简,金融的本质就是通过资金融通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社会的创富能力。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任何背离这一本质的金融活动和所谓金融创新都需要警惕。当前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金融业的过度膨胀,政府、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和高杠杆运行,资金脱实入虚,过度涌入地产和金融产品形成局部泡沫,“吸血”的高利贷泛滥,股市上涌入大量垃圾公司,资本外逃,很大程度上使资源错配,未能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福利生产能力的初衷,还容易造成金融动荡,形成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必须正本清源,处理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让两者共生、共赢。

金融回归本源,需要政府自省过往的经验教训,提高金融制度供给能力和监管能力。在货币制度上,需要有尊重货币流通规律,以实体经济实际需要为主要根据的货币发行规矩。随意“放水”,是金融市场上百乱之源。不久前的“人造牛市”及随后的多次股灾教训深刻;当前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暴涨,也与流动性失控不无关系。把好货币发行这道闸门,才有可能使金融干正事,干好事,将钱用到实处。当前讲防控金融风险,千万别忽略了货币管理当局的责任。

金融回归本源需要形成“做好人,买好资产,做好投资,得好回报”的制度环境。我们觉得金融体系过于膨胀了,可是金融业却最赚钱,金融行业从业待遇居于各行前列;我们抱怨证监会大发新股,向市场倾倒垃圾,现实却是炒新股、炒垃圾股成风;我们认为杠杆太高,现实却是借到钱就赢……这说明,还没形成正向激励为社会创造价值、生产福利的“好人”的制度体系,还没形成奖优罚劣的有效市场。利益机制是最有效的行为导向,违背“做好人才能发财”的一般规律,整个社会都会得到惩罚。

金融回归本源要破除金融垄断格局,让更多人得到其与其信用相称的包括获得贷款金融服务。金融会议强调普惠金融,如何落实?这要求国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放下身段,踏实地做好每一笔金融业务,包括小额业务;要求突破金融市场的关系网、权势网。

金融回归本源,也需要政府的示范作用。建立信用政府,在降杠杆过程政府先把自身杠杆降下来,缩回伸向银行的权力之手,政府得率先垂范。■

猜你喜欢
本源金融风险杠杆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保函回归本源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